英语师范生对教师职业认同的现状、原因与应对策略分析
2018-07-04刘娜刘忠喜
刘娜 刘忠喜
【摘要】职业认同是个体对自身所从事的职业的认同,理解,从而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获得满足感。英语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认同,影响着他们未来走向工作岗位的发展方向、职业态度等各个方面。基于此,本文从教师职业认同概念入手,对英语师范生职业认同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此加深师范专业学生对教师职业认同的理解和认识。
【关键词】英语师范生;教师职业;职业认同;对策
【作者简介】刘娜(1982-),女,汉族,吉林榆树人,海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教学和比较文学;刘忠喜(1979-),男,汉族,吉林长岭人,海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博士在读,研究方向:英语课程与教学论和比较文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海南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编号为QJY13516012)的研究成果。
前言
教育是关乎国家发展、民族兴旺的必经之路。师范生作为未来教育事业的接班人,应该积极承担起自身责任。当然,从一名师范专业学生到优秀教师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重重考验。其中,教师职业认同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要素。虽然,关于教师职业认同的问题受到了各學术界的关注,但鲜少有人对英语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问题展开研究。本文则以英语师范专业教师职业认同的角度出发,探讨职业认同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教师职业认同概念
要对英语师范生的职业认同进行研究,我们必须要弄清身份、专业、职业认同等的核心概念。教师身份认同及教师职业认同,也就是对社会所界定的教师内涵的理解,明确自己作为教师,需要遵守的行为准则,将教学视为自己生命历程中有意义的一部分。教师专业身份认同,即重视教师的自我认同,这也是教师实现自我发展的动力,而这一动力与教师自身兴趣、认知、专业能力、素质水平等各方面因素都有密切的联系,正因为教师在这些因素的不同,所以,出现了各教师教学思维、方式、技巧、教学效果等的不同。由此可见,只有教师个体正视自身专业,对教师身份认同,才不会在专业成长的过程中迷失方向。所以,不管是师范生还是在职教师都要对自己进行准确的定位,明确自身责任和义务,将“教师”视为一项创新发展的职业,增加自身职业认同感、归属感,从而不断地向自己的理想目标迈进。
二、英语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的现状
英语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感的缺失已经受到了教育界的普遍关注。“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就业观,使得在校的师范生未能树立良好的职业认同感,对职业目标进行规划。而在“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下,很多学校都在逐步“异化”示范专业教育,师范专业特征越发不明显,职前教师培养也逐渐被弱化,更不用说教师职业认同感了。现如今,对教师从业人员并未做过多的要求,只要师范专业的学生有资格证书、普通话证书,他们就可以从事教师岗位。正因为如此,让他们对教师职业认同感不理解、不重视,从而导致职业认同感的缺失。通过对某学院英语示范专业的学生的调查表明,在入学时,大部分学生都想自己毕业后从事教师岗位,到了大二不足一半的学生想从事教师工作,而真正达大四毕业时,仅仅只有几个人一如既往的想从事教师工作。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与学生教师职业认同感的缺失有关,这也是现在师范院校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之一。
三、英语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缺失的原因
1.从师任教意识不足。造成英语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缺失的原因有很多。对于大多数英语示范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高考填志愿都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学什么、未来应该从事什么,一般都是听从父母、同学等的意见,有些学生他们选择该专业并不是为了想要从事教师专业,而是由于无法进入到重点院校或者是外语有关院校,加之父母的劝说而选择。对于很多师范院校来说,他们主要是培养重点在于教师教育,而从历来高考学生报考英语师范专业的情况看,真正喜欢英语教师这门职业,喜欢因素的人数非常少,这也正反映出了绝大部分英语师范专业的学生职业认同感的缺失。他们从师任教意识不足,职业信念薄弱。喜欢随大流,使得他们在校学习期间极易受到他人及社会问题的影响,不认可自身专业,甚至学着学着还出现逆反心理。师范教育是学生教师专业成长最重要的阶段,也是强化师范生职业认同感的关键阶段。很多专家、学者将该阶段定义为职前教育阶段,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准备阶段,而师范专业学生从师任教意识不足,直接导致了教师职业认同感的缺失。
2.生态培育机制缺乏。英语师范专业学生教师职业认同感的缺失必然与高校院校、院系、教师等分不开。很多师范专业院校随大流,盲目向非师范转型,过于重视学校教学的“学术性”“功利性”。院校相关教育管理部门并未对基础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是什么,应该如何做等进行全面考虑,对教师教育不重视,进而使得高校忽略教师教育、专业成长等各方面工作,教学院系也不会将过多的时间用在教师教育工作层面,各学科教师更不会花费时间自觉地去研究和反思自身教学行为。同时,院校也并未对各教师教育类课程进行有效整合,也没有构建各学科间的关系链,特别是教育学、教育技术等各课程设置并未与教育机制等有效融合起来。此外,高校也并未与地方教育部门构建良好合作关系,职前教育及职后培训的教学机制不完善,使得高校和英语师范生及中小学英语教师等之间的生态链不完整,进而导致英语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感的缺失。
3.专业评价机制缺乏。英语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感的缺失与专业评价机制有一定的联系。我国关于教师资格的认定只在学历上有一些规定,并未对资格考试、聘用、从业人员的素质水平等有明确规定。而发达国家与我国不同,他们对申请教师资格的人有严格的要求,必须要进行资格审查、技能考试、实践等各项鉴定,对教师试用制度十分重视。试想一下,若是教育工作者的从师意识不强、各类院校办学质量存在很大的差异、院校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缺乏特色、师范专业的学生参与教育活动的热情不高,即便师范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以获得资格证书,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还是无法满足新教学体制要求。虽然,教育部对教师准入制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出台了相关的标准制度,但是我们现在还缺乏实操性强的专业教师评价机制,《师范生师德修养》、《教学能力水平鉴定》等相关标准并不完善,缺乏制度层面的约束,成为了师范生教师职业感缺乏的有一大瓶颈。
四、强化英语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感的措施分析
1.教育叙事的启迪性。教育叙事对那些缺乏实践教学经验的师范生来说具有启迪作用。其主要是使用教育有关故事对教育事件进行叙述,并阐述教育行为、活动,它主要是教育学者们通过叙事、将教育故事的方法向学生们传达教育观念,加深他们对教师的理解和认识。它并未直接定义教育的概念,也没有规定如何去教育,而是通过让学生们听故事的方式,让他们体验教育、感受教育,读懂教育,在倾听中体会教育的神圣使命与价值。教师教育教学本来就是有很多故事、经验等组合而成的,作为英语师范专业的学生只有将自身思想价值观念责任感、情感、实践活动等有效融合起来,才能不断地增强自身职业认同感,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过程中来。教育叙事可以促使师范生将英语师范教学知识、技能、情感等融合起来,借助他人的故事启发自己,增强自身对教师教育的情感体验。在此过程中,学科教育教师可以叙自身之事,叙他人之事;可以给学生锻炼、学习的机会,让学生们试着上台讲课;也可以列举出一些优秀、经典的教育案例;还可以从外聘请专家、教育学者等到现场开讲座等,分享他们成功的经验或教训。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强化学生对教师职业的认知,从而为他们对教师职业能力的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等提供条件,以此增强他们教师职业认同感,为未来能够更好地走上教师工作岗位服务。
2.教师职业的社会性。教师职业认同感是师范专业学生必须要具备的,这也是师范院校办学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要强化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感,各院校就应该对教师社会职能进行充分考虑,重视教师教育文化建设,为学生教师专业成长创建一个良好的文化学习环境。院校可以多开展一些与教师职业认同感有关的文化活动,如,“讲课比赛”、优秀实习生表彰大会、教育教学研讨会等活动。同时,院校也可以组织学生对身边一些比较典型的教师故事、教育故事等进行学习,或者是借助多媒体向同学们播放一些优秀教学视频,帮助师范生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在环境的熏陶、感染下,增强自身的职业认同感、归属感,让他们对教师职业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学知识、技能等,储备更多教师教育教学资源。在新课标体制下,高校也应该积极转变自身教学思想、观念,加强与当地各院校、教育机构等的联系,构建教育教学、教研多元化的教学体系,冲破传统教学体制的束缚,打破高校与地方基础教育之间的壁垒,通过这样的方式,将社会教育、职业教育等观念融入到师范生的心中,强化他们的教师职业认同感。
3.教师资格的约束性。由上文可知師范生缺乏职业认同感与教师职业评价机制的不完善有关。很多英语师范专业的学生在经过了几年专业学习后,都倍感迷茫,不知道自己将来是不是要从事教师工作,自己是否能够胜任教师工作,从事教师工作有什么要求,要做什么,如何去做等各种问题。随着北上广等地教育部门“教师终身制”制度的取消,而随之而来的是教师注册制度。从教师专业发展角度看,要从事教育岗位,就需要具备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技能水平,师风素养等,并且,教师这一职业对实践教学能力有很高的要求,也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因此,师范专业学生在申请教师证时,教育部门必须要他们的教学素质、理论知识、教学经验等各个方面进行考核、评定,构建权威性的教育实习实践基地,并安排优质教师进行指导,尤其是在考核的过程中,更需要加大巡查力度,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而高校作为师范生知识、技能学习的重要场所,也应该积极承担起自身教育教学重任,不断地更新自身课程体系,构建师德教育、理论教育、技能教育、实践教育等为一体的课程教学体系,特别是要重视对师范专业学生教育观念、技能、教学组织设计、管理、反思、教学创新等各方面能力的强化,以此增强他们的教师职业认同感。与此同时,高校也应该为师范生建立教师职业认同平台,并与各教育部门、机构等保持联系。而英语师范专业学生,也需要积极转变自身学习观念和态度,强化自身职业认同感。
参考文献:
[1]钱超英,周明祥.身份概念与身份意识[J].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07):129-135.
[2]张军凤,丁一然.关于教师的专业身份认同[J].教育发展研究, 2016(02):226-238.
[3]胡美云,丁海洋.教师专业身份认同彰显教师“个体自我”生命力[J].现代教育科学,2018,12(22):589-672.
[4]魏淑华,周显光.国外教师职业认同的研究现状[J].现代教育科学, 2016,3(06):334-339.
[5]罗明礼,刘新华,郭子君.试析英语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的现状、原因及对策[J].外国教育研究,2017,10(22):304-309.
[6]郑志辉.地方高师院校学生教师职业认同现状调查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12(15):118-125.
[7]郑志辉,刘雨萌,等.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分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6,9(20):336-346.
[8]丁志国,刘子平,等.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感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建议[J].现代教育科学,2017,6(18):226-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