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和《当幸福来敲门》中探究美国人的个人主义价值观

2018-07-04朱娟娟

关键词:肖申克的救赎个人主义价值观

朱娟娟

摘要:在美国人的价值体系中,无论是在美国历史上还是在当代社会中,个人主义都反映在美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上世纪末本世纪初风靡美国的励志电影《肖中克的救赎》和《当幸福来敲门》中的主人公安迪和克里斯对绝望和希望,自救和救赎及自由和幸福的理解和践行,使我们更深入的了解了个人主义价值观在美国人民心中的积淀和流淌。同时对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的理解也是开启了解美国社会和文化的一把钥匙,对深入研究美国人的价值观也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肖中克的救赎》;《当幸福来敲门》;个人主义;价值观

一、引言

个人主义价值观是美国文化的核心体现,也是美国社会最显著的特征之一。那么何为个人主义?这个词语最早是由法国政治评论家爱立克斯·德·托克维尔(AlexisdeToc—queville)提出来的。他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使用个人主义来描绘美国的这一核心价值观——个人主义是一种新的观念创造出来的一个新词。我们的祖先只知道利己主义。利己主义是对自己的一种偏激的过分的爱,它使人们只关心自己和爱自己甚于一切。由此可见个人主义是一种以自我为核心的情感模式。而随着个人主义这一概念进去美国,并随着美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这一概念也得到了发展和完善。20世纪以来,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成为了西方个人主义的流派中主宰者和领军人物,它的主要内容也成为了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思想和主导价值观。这一核心价值观具体表现为——“自主动机,自主抉择,通过自力更生达到自我实现。”这种个人主义的价值观支配着美国精神文化、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它鼓励每—个美国人都以自我为中心,强调自立,追求自由,依靠自身的顽强意志和努力拼搏去取得成功。而美国励志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和《当幸福来敲门》中的主人公安迪和克里斯对绝望和希望,自救和救赎及自由和幸福的理解和践行则完美的体现了这一核心价值观。

二、探究《肖申克的救赎》和《当幸福来敲门》中的个人主义价值观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的4,50年代,事业有成的青年银行家安迪因涉嫌杀害妻子及她的情人而被判终身监禁。他被关入一问名为肖申克的监狱。从这一刻开始,自由和希望以离他远去。他将在灰暗绝望中度过残生。但是故事情节并没有照此发展下去,安迪深知自己是冤枉的,他一直坚守着自己的初心和底线,在鱼龙混杂、罪恶横生、黑白混淆的牢狱寻找者属于自己的生存方式。在一次很偶然的机会下他开始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监狱里的一些管理人员逃税、漏税和洗黑钱,同时凭借与监狱中一些颇有威望和势力的狱友的交往在犯人中间也渐渐有了自己安身立命的法宝。表面看来,他似乎已经和狱中的很多犯人一下对这堵高墙从憎恨无措转变为泰然处之,但实际上他没有放弃对自由向往。而一个叫汤米的偷盗犯的到来则让安迪知道了自己案情的真相,而这个真相,似乎更使这一切朝前推进了一步。但是随后汤米的被杀,典狱长的无情和残忍,让安迪更明确了自己的方向,他冷静下来,开始继续自己的計划,终于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他成功越狱了,第二天早上当典狱长打开空空如也的牢房是,留给他们的只有一条黑黑的,长长的隧道和无尽的绝望,因为安迪的出逃留给他的则是灭顶的灾难。而此时的安迪早已经拿着为典狱长洗干净的钱到了加州边境的一个小镇上享受自由和阳光去了。

电影《当幸福来敲门》则讲述的是一位名叫威尔史密斯的年轻人,结婚后,因事业不顺,生活潦倒,所以被迫与妻子离别,住房被查收,只得独身一人带着未成年的儿子四处流浪。威尔史密斯只得靠向医院推销骨密度扫描仪为生。但他偶尔打听到一个令人兴奋的消息:做股票经纪人并不一定需要大学生文凭等条件,只需要精通理财和人际关系就可以了。知道这个后,他马上找到维特证券公司的经理。凭借自己的执着和知识,以及一个小小的魔方的帮助下,得到了经理的支持与认可,从而获得了一次实习的机会,但有二十人参加考试,又只有一人能通过考试,对威尔史密斯无疑是难上加难。但威尔史密斯最终通过了考验,在维特公司当上了职员,从此他就打开了幸福的大门。

两部影片主人公安迪和克里斯身上个人主义价值观的体现也是这两部电影成为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经典电影的关键L--。因此本文将从绝望和希望,拯救和救赎及自由和幸福这三个方面对两部电影进行解读和分析。

(一)绝望和希望

首先《肖申克的救赎》无疑是一部关乎希望的电影,现实中再绝望的挫折也大不过电影中主人公的遭遇,从银行家一落成为身陷囹圄的囚犯,对于主人公安迪来说:人权、尊严这些最基本的人的附属品一夕之间能为了自己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品,活着成为他生活的唯一状态,生活中没有了目标,没有了明天,更没有了值得期待的未来,每天如行尸走肉般生活在这个被叫做肖申克的监狱里。这样的日常生活中,谁还能谈及希望这个词呢?有的只是无尽的绝望,但是安迪并没有放弃希望的光芒。影片中对每一个走进肖申克的犯人,典狱长说的第一句话都是:“把灵魂交给神,把身体交给我。”一如安迪本人。而他在狱中结识的好友瑞德也曾经这样告诫过安迪:“希望是危险的东西,它是精神苦闷的根源。”然而不管外人怎么说,意志顽强的安迪依然满怀希望,坚信希望的力量。因此他能坚持整整6年不间断的给政府写信,要求设立属于肖申克监狱自己的犯人图书馆和讲习班,最后他成功了。在他看来无论人们曾经如何的在黑暗中艰难爬行,但只要拥有信念,拥有希望,那么公正和自由就不会离他远去他,所以他希望能通过图书和音的潜移默化乐重新点燃狱友们的希望。故事的情节是跌宕起伏的,当我们以为安迪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一图书馆的设立,典狱长利用安迪的专业知识为自己洗黑钱而对安迪的稍显礼遇。突然那个杀死他妻子的真正凶手出现了,欣喜若狂的安迪迅速将这一信息面呈典狱长,他以为凭他自己这么多年对典狱长的忠心耿耿,案情会很快重申,可万万没想到等待安迪的是深深的自责和绝望,给他信息的那个可怜的孩子在与典狱长在狱墙外谈完话后就永远的以越狱的形式消失了,可见典狱长已经明确表示了——为了自己的利益,安迪是注定一辈子要留在肖申克这座监狱的。影片看到这里观众似乎都能感觉到安迪的彻底绝望——对于这个孩子的死他作出了很多过激行为,关禁闭出来后变得更沉默寡言,对典狱长也更小心翼翼。安迪的种种表现都让周围的人觉得他是彻底的放弃了希望,放弃了自己。但实际上他并没有放弃希望,对于安迪这样一个意志力坚强的人来说,他只是换了一种救赎的方式——把藏在的圣经里的岩石锤,一张大到完全封住了整个逃生洞口的美女海报,再加上20年的狱中时光的蹉跎,安迪终于自由了。他的自由代表了对希望和努力的不放弃,一如西方人心中的信仰——相信上帝,更相信自己。这也是美国人的个人主义价值观的核心体现之一。

和《肖申克的救赎》一样,《当幸福来敲门》的主人公克里斯也是生活中的失败者。上帝对他关上所有大门的时候连一扇小窗都没有给他打开,他离婚,失业,独自带着5岁的孩子流浪在街头,生活几乎陷入绝境。但是他非但没有被绝境打到,还一直坚信:everything will be 0k(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尽管这样挫折一个接一个,困难接踵而至,他都没放弃,依然充满着希望。和安迪一样,凭着自己坚强的意志和对希望的信守,他努力工作,拼命的把握每一次的机会,尽快历尽挫折,面对无所次的绝望,但他任然真诚的对待自己的生活,正是这样励志的人生态度让他迎来了希望和胜利的曙光。整部影片中,让观众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主人公克里斯的无所次奔跑。仿佛整部影片他一直处于奔跑的状态。例如克里斯在街上看到了自己被别人偷走的仪器时,他愤怒的在奔跑;而为了不付出租车费,他心怀愧疚的在奔跑;为了得到一个面试机会,他在人群中奋力的奔跑;为了去收容所能提前排上队,他为了儿子努力的在奔跑。我相信现实生活中,我们自己也会为了这样或者那样的目的或者原因而奔跑,比如挤公车,挤地铁,比如重要场合的不迟到等等。而影片中克里斯为了生计在各种场景下努力奔跑,让我们想到的是他的种种辛酸以及为了生活而做出的种种努力。影片正是用了奔跑这一主观动作,表现了人类最为顽强的生存意识和永不放弃的希望精神。同时他也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儿子:只有怀揣希望,努力进取才是通向未来幸福的唯一道路。

(二)自救和救赎

其次《肖申克的救赎》中另一个主题就是对自由和灵魂的自救和救赎。我们的主人公安迪虽然深陷囹圄,但确是整个监狱中少数称得上是真正的人的人。影片中有一句台词让我印象深刻“It takes a strong man to save himself,and a greatman t0 save another。”在我看来安迪狱中的老友瑞德可以称之为“Strong man”,而我们的主人公安迪则是真正的“Greatman”,因为他所救赎的不仅仅是他自己,他也尽自己一切的努力去拯救那些囚犯们的灵魂。从整部影片来看,导演并没有过多的去讲述他是如何挖掘那条通过自由和希望的隧道的,所以影片最后典狱长撕下海报看到那条隧道是,吃惊的不仅仅是他,相信观众们也是一脸懵圈,可见本片的主题并不是讲述越狱的。而相反,影片中有一点值得大家注意的是,瑞德说过这样一句话,安迪的隧道很早就挖好了,但是他没有着急逃走,按照正常思维这是无法理解的,除非他有比救赎自己更重要的事情要完成,也就是说,虽然他急切的想要逃出去拥有自由—影片中有一个很经典的镜头把他的这种心态展现的淋漓精致——安迪越狱之后站在风雨交加的小河里,张开双臂拥抱拥抱自由。但是他仍然选择留在了监狱里,去救赎那些在他们自己看来已经“无希望的人”。但最终导致他选择离开的原因是那个可怜的孩子汤米的死。因为他的死让安迪看清楚了典狱长和那帮狱警们的残酷和贪婪,也让他看清了自己的渺小,安迪明白自己想要在这种情况下救赎其他的囚犯已经是绝无可能了。而影片虽然以安迪为主要视角进行描写,但是并没有只是在他身上体现自救这种小我意识,而是强调救赎他人的这种大我意识,我想这也是影片名为《肖申克的救赎》,而不是《安迪·杜佛瑞的救赎》的主要原因吧。所以安迪去肖申克监狱压根就不是作为囚犯去的,而是作为救赎者去的,他不仅仅完成了对自我的救赎,也拯救了监狱中很多“无希望的人”。一如西方人所信仰的——上帝只会救赎不会自救,能拯救自己的永远只能是自己。这也是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又一核心体现。

相对于安迪的自救和救赎他人,克里斯身上所体现的救赎更应该理解为对我们自身本该拥有的事物的自我救赎。电影中有一段关于上帝的笑话是这样的:一个虔诚的落水者希望上帝能救他。一艘船过去了,他拒绝被救,说,上帝会来救我的。第二艘船又过去,他仍然以同样的理由拒绝被救。后来落水者溺死了。天堂上,他不服气问上帝,万能的主啊,你为什么不来救我?上帝回答道,为了救你,我派出了两条船。这其实是像广大观众传递了美国的清教思想——上帝的救赎和自救是同等的,只有懂得自救的人才能最终得到上帝的救赎。而影片中克里斯自救的过程实際上就是他自己艰苦奋斗的过程。在克里斯奋斗的过程中他有两次流泪是让我印象深刻的。第一次的流泪我将它称之为奋发的泪水。因为付不起房租,他和他的儿子被赶出了汽车旅馆。他只能带着儿子在地铁里流浪,我想那一刻他肯定是伤心而又无可奈何的,但他没有因此而一蹶不振,相反是乐观地面对这些生活中的不如意。他提议跟儿子玩了一个叫做时光机器的游戏,告诉儿子他们假装回到了远古时代,为躲避可怕的恐龙袭击,他们只能逃到山洞里去住宿。而实际上那个假想的山洞就是地铁的一个厕所,当儿子好不容易枕着他的手臂睡去时,有人敲门上厕所,一声声的敲门声在撞击着他本就苍白的心灵,那一刻他多希望敲门声能快点停止,不要打扰儿子的美梦。当时他一面用手抵着门,一面默默流下了泪水,我知道那一刻他肯定在心里默默发誓:我一定要更加地努力,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和我的儿子一起迎接幸福的来临。而第二次流泪,我将它称之为幸福的泪水。经过6个月的不懈努力后,他终于通过了试验期,成为20个精英里唯一被留下的那个胜出者。当最后一轮的面试结束后,主考官对他说:“一切似乎看起来不是那么容易,是吗?”我们看见他的眼眶湿了,他说“哦,不是。”是的,就在这一刻,他看到了成功和幸福在向他招手!在这一刻,他留下的是喜悦和幸福的泪水!从观众的角度来看,克里斯的成功是源于他永远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艰难挫折,对于生活的艰辛他从不去抱怨,对于爱人的离去他也不抱怨,他更不会去抱怨自己卑微的出身和学历。因为他永远相信在救赎的道路上,必定充满荆棘和坎坷,但是道路的终点等待他的必然是盛开的繁花。

(三)自由和幸福

最后,《肖申克的救赎》也是一部崇尚自由和追求幸福的电影。影片中安迪获得自由的过程虽然充满了艰难,充满了屈辱,但因为他能坚守住这份信念,才能再次或者幸福。当他从一个新狱友口中得知自己是确实被冤枉的时候,这种对于自由的渴望之又一次燃烧起来,但当他这种愿望被典狱长得知的时候,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典狱长狠狠地将安迪期望的小火苗熄灭。这使得安迪绝望了,但是同时更激发了他对于自由的渴望。剧情也随之到了高潮部分,安迪用自己手中的那把小锤子,用了长达19年的时间,为自己开辟了一条通往自由的通道,最后在一个月黑风高的雨夜,他完成了自己一向以来的夙愿。

安迪的成功越狱并不是最后的结局,随后导演一一交代影片中几个主要人物的结局,包括饮弹自杀的典狱长诺顿和终于通过假释的瑞德。电影的结尾定格在了一片碧海蓝天下,象征着自由的蓝,这时被导演运用的恰到好处,安迪与瑞德这这金黄的沙滩上再次相遇,他们这时没有罪恶,恢复自由,成为真正的属于自己的自己。他们的相遇,导演没有安排言语,没有寒暄,只是将这救赎出来的自由与欣慰化为沙滩,化为沙滩上的破旧船舶,以及那广阔的的等待于他们去闯荡的这个蓝色的世界……?这差不多是所有童话的结局。然而看到肖申克的救赎,在这一刻,我只想到了这一句话:从此以后,他们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所以,影片最后也向我们传递了一个最古老的讯息:珍惜此刻身边的点点滴滴,不让幸福再溜走,下个路口你会看见爱有美丽笑容,会看见人生绚丽的彩虹!

相对于安迪,《当幸福来敲门》中的克里斯着实幸运了很多。因为他是一个完全独立和自由的人,尽管生活中处处不如意,但是依然能奔跑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幸福是什么,我理解的幸福无非是两点:一是做自己想做的事;一是爱自己想爱的人。很显然影片到最后,克里斯是拥有了完整的幸福的。但是获得幸福的这个过程确是如此的艰辛。克里斯是在单亲家庭长大的,一直到自己28岁才见到亲身父亲,所以很显然为了儿子不重蹈自己的覆辙,他对自己的婚姻作出了极大的努力,但是面对艰难的生活,妻子还是选择了离开,第一次让他觉得幸福离他开始远去。随后,虽然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投资专家。可是,面对生活的困苦,他只能依靠卖医疗器械来糊口,但是昂贵医疗器械并不是人人都买不起的,很快他就交不起房租,只能带着儿子过着流浪的生活。这个时候幸福已经完全离他们远去了。但是克里斯没有放弃,在一次偶然的机會下获得了一个试用的机会,但是他要努力通过没有薪水的6个月实习期,当他终于咬牙坚持到最后成为唯一一名被留下的经济师时,这一刻她的幸福终于来敲门了。影片在这一刻对克里斯有—个特写,他站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激动的不知如何表达此刻自己内心的感受,仅仅是大步奔向自己的儿子,并把他紧紧的拥征怀里,在这一刻克里斯流淌下来的是幸福满满的泪水。

所以从克里斯的身上我们明白到,虽然收获幸福的过程是艰辛和坎坷,但是克里斯始终心怀梦想。影片中有一段场景让我印象深刻,他在球场上对儿子说:“如果你有梦想,那么请保护好它。”我想在那个时刻,他自己的处境都已经糟糕的未必能坚持住自己的梦想,但是他却依然鼓励自己的儿子要坚持梦想。从影片中我们一直能感受一点:儿子是他生活的最大动力,而梦想让他不至于精神崩溃。其实,幸福的定义到底是什么?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看着克里斯的眼神,我所体会的不是幸福的来源,而是梦想的伟大。我们都有自己的梦想,如果每个人都能通过自我的奋发,能够实现这个梦想,幸福,自然会来敲门的。但是在生活中,往往很多人只会关注树立自己的梦想,而往往忽略了实现这个梦想的过程是艰辛的。所以当人们面对一个看似离梦想很远的,无望的现实时,会坚持下去的人往往少于会放弃。能够坚持下去,永不言弃的人,等待他们的一定是幸福的敲门声,一如电影中的主人公克里斯,如果面对挫折,一蹶不振,那么等待我们的必然是绝望的深渊,一如生活中的你,我和他。所以美国人对个人能力的推崇,对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的向往,也组成了美国人的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又一最核心内容。

三、结语

个人主义作为美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它将会一直贯穿于整个美国社会的发展中,随着时间的慢慢流淌,它不仅在社会的方方面面被机构化和制度化,更会随着历史和文化的沉淀,风俗习惯的融合,慢慢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人们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从《肖申克的救赎》和《当幸福来敲门》的对比分析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个人主义价值观在两位主人公身上闪耀着灼灼光芒,同时也是开启了解美国社会和文化的一把钥匙,对深入研究美国人的价值观也是至关重要的。

猜你喜欢

肖申克的救赎个人主义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鲁迅的个人主义思想初探
——以《文化偏至论》为例
《肖申克的救赎》后,安迪的自由之路
《肖申克的救赎》:人性与权力交织的现代监狱
揭示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之文学特征与宗教隐喻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流变的历程
概念起源时间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