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体育背景下建立中学课外体育社团的可行性研究
2018-07-04罗英杰郭立亚西南大学体育学院重庆400715
罗英杰 郭立亚 (西南大学体育学院 重庆 400715)
1、前言
如今,教育改革不断的深化,教育部也相继出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方案。该方案对校内课程当中的改革要求有详细的描述,但是在课外领域上却没有明确的指示与规定。
我们都知道,要达到增强体质,强身健体的目的,仅仅只是靠课内的时间去锻炼是远远达不到效果的,其实在体育教学当中,不单是包括有课内体育,还包括有课外体育,而课外体育常常被大多数人给忽视,为了使中学生树立良好的体育意识,培养良好的体育习惯,更好地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我们应该强调课余体育活动的重要性。
现目前,课外体育活动无论是在模式上还是在管理运营上都处于一个探索阶段,既不科学,也不完善。不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热情与兴趣,满足学生生理和心理的需要,若是想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从体育活动本身和中学生的特点出发,探索出一种新的,课外活动模式,指导中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文以北碚区西师附中,兼善中学,朝阳中学三所中学的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情况为研究的对象,在2017年3月对3所中学的学生发放调查问卷,总计300份,回收问卷288份,有效问卷265份,有效率为92%,问卷信度为0.91,复合统计学的要求,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与分析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为了该课题的研究,笔者阅读了,新时期体育改发展之研究,当代教育学,社区体育学。体育科研方法等书籍,并查阅了近五年国内有关于课外体育活动的文献资料。
2.2.2、问卷调查法
笔者在阅读大量文献,查阅相关资料,走访了专家学者的基础上,确定了调查问卷的内容。问卷一共涉及到了6个问题,每个问题后面有3个备选答案,被调查的对象根据自己的想法与情况,在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的答案下面划钩。
2.2.3、数理统计法
根据统计学原理,在计算机上利用wps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整理与分析,统计及归纳。
3、调查结果与分析
3.1、中学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结果
该问卷设计调查的主题有6项。在“学校每月组织几次课外体育活动”选项当中选择0次的占69.82%,三次以上的占6.79%(见图表3-1-1)
表3 -1-1 学校每月组织课外体育活动次数调查表
在学生希望达到的可与活动次数中调查当中,选0次的有45人,占总人数的16.98%,选择1-2次的有65人占总人数的24.53%,选择3次以上的有150人,占总人数的56.60%。(见图表3-1-2)
表3 -1-2 学生希望达到的课外体育活动次数调查表
在“每次课外体育活动持续时间”选项中选择20分钟以内的人数为185人,占所有人数的69.81%,选择20-40钟的有56人,占所有人数的21.13,课外活动持续时间在40分钟以上的有24,占所有人数的9.06%,根据深入调查,这24人当中大部分是学校运动队的的队员。(见图表3-1-3)
表3 -1-3 每次课外体育活动持续时间调查表
根据对中学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学校每月组织的课外活动较少,绝大部分学校出现了,一个月不组织一次课外活动的情况,与中学生们想要多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愿望相互矛盾,根据国家体育工作条例的第三章规定,中学生每天应该保证有一个小时的体育活动,每周至少安排3次课外体育活动。但通过研究,我们可以们明显的发现,这一规定并没有得到落实,且现实情况与目标相差甚远。所以,中学生们并不满意学校对于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3.2、对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倾向的调查结果
由于当代中学生个性特点鲜明,对课外体育项目的选择也有着明显的差异性,所以研究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倾向就显得很有必要。对选择倾向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能够更好地建立一个广受中学生喜爱,吸引中学生加入的课外活动体育社团。
笔者围绕本篇论文的核心问题,在问卷中设有现阶段中学生接受度最高的几项课外体育活动为选项进行调查研究。在调查结果当中,我们可以发现选择球类运动的和跑步两个选项的频率分别92.45%与61.51%,由此可以看出两大类运动项目在课外体育活动中的被选择的频率极高。(详细数据见表3-2-1)
表3 -2-1 课外活动项目倾向调查表
表3 -2-2 学生期望的课外体育活动组织方式调查表
根据对学生期望的课外体育活动组织方式进行调查研究后,我们发现,学生对学校组织教师引导形式认可度不高,仅仅只有9.81%,对自主管理教师辅导的形式认可度最高,占总人数的59.24%,而对自发性活动形式的认可度虽然高于学校组织教师引导,但还远远低于自主管理教师辅导的形式。(具体内容见表3-2-2)
因为导致学生不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因素多种多样,所以我们还对该因素做了详细地分析调查。
表3 -2-3 学生不参与课外体育活动因素调查表
通过对中学生课外活动倾向性的调查,我们可以发现,现阶段我国的应试教育依然占据教育方法的主导地位,学生的学习压力很大,学生们倾向于选择比较有趣味性的球类项目作为学习生活的调味剂,但由于场地设施不够完善,不能够满足许多学生对于球类运动的需求,所以一部分学生选择了比较经济简单的跑步,作为锻炼的手段。
对于学校课外活动组织方式的调查我们可以看出,学生们更加倾向于自主管理教师辅导的这样一种组织形式,一方面学生们需要一个体育活动的团体,第二学生们也不想因为体育锻炼影响到学习任务,第三,学生们需要一个灵活的课外活动时间,这就为课外体育社团的建立提供了条件。
4、课外体育社团模式的研究
4.1、课外体育社团的含义
课外体育社团是指在学生的课余时间里,运动多种方式方法进行身体练习,以提高学生的身体机能,增强身体素质,提高技术水平,丰富课余生活的组织。
4.2、课外体育社团的运作方式
社团由学生自主管理,社团的成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参与社团的体育活动,在社团中有项目的分类,根据学生的需求设置项目,在人员配备上,学校的老师则实行轮流坐班制,学校甚至可以聘请校外的专业技术突出的教练员进行指导。以缓解体育老师人手不足,或者专业技术不足的问题。由老师提供技术支持,学生们可以在自己课余的时间选择合适自己的项目,与有共同爱好的学生一起联系可以提供技术支持的老师,在课余时间寻找地点进行学习,场地器材中设定活动的范围在学校内部,或者在学校周边。
4.3、课外体育社团建立的积极作用
由于社团是有学生自己管理,所以第一点,学生通过对课外体育社团的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第二点,在社团活动当中,学生占据有主导地位,使得学生们能够更灵活地安排好学习与锻炼的时间,劳逸结合,不仅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文化知识,提高他们的成绩。第三,社团的建立有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终身体是指,从生命的开始到终结,都不断地参与学习参加体育锻炼,健身活动,提高健身水平,然而,一个好的锻炼习惯,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体育知识掌握技术技能,还能奠定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5.1.1、中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需求与学校提供的体育活动条件以形成了较为严重矛盾,在以往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学校过于重视文化成绩的提高,忽略了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是现如今青少年体质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5.1.2、如今中学生更加倾向于参与趣味性高,与同学有更多交流与配合的团体球类项目,但球类项目的开展需要有一个团体组织,还需要合适的体育场地,这给中学生参与球类运动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困扰。
5.1.3、现中学生的学习比较紧迫,体育活动的时间较少,且体育活动的效率不高。不能在合适的时间找到对应的老师进行技术指导,所以学生们更倾向于学生能够自主控制的体育活动方式。
5.2、建议
5.2.1、建立课外体育社团,将课余体育活动的主导权给学生,使学生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高效的体育锻炼活动。
5.2.2、对学生进行的课外体育活动效果进行多元化评价,发现其优点,弥补其缺陷,鼓励学生不断地超越自我,促进自己身体素质发展。
5.2.3、对进行指导的老师教练进行绩效考评,由学生进行期末评价,一方面是监督老师的出勤情况,确保社团的运营可以顺利进行,同时也是保障学生在社团体育活动当中的锻炼效果。
5.2.4、现目前中学体育改革在体育教学和体育专业训练的研究较多,对课外体育活动的研究相对比较少,应该尽快推动课外体育工作改革,促进中学课外体育活动的有序健康向前发展。
[1]臧家利.齐齐哈尔市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07.
[2]杨彩华,刘飞.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健身设施满覆盖还有多远?[N].成都日报,2014—10—30.
[3]安王秀霞.山东省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及分析[D].山东省:山东师范 大学,2008—04—18.
[4]李丹.河北省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调查研究[D].河北省:河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