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男子单打比赛时空运用特征研究
2018-07-04王成鹏张自发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昆明650500
王成鹏 张自发(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 昆明 650500)
张辉、戴金彪等在《隔网对抗(持拍类)项目技战术特征》中从隔网对抗项目的技术体系与特征、战术模型、特征等方面对羽毛球项目进行了分析,指出羽毛球技术运用的特点表现为,各项技术、击球特征联系很紧密,为不同的技术其击球后球的飞行弧线、落点有着很大的相关性。将后场球回击到对方前场,又有吊球、劈吊球、点杀球之分。特长表现突出、无明显弱点是隔网对抗项目优秀运动员技术最主要的特点。羽毛球单打可分为发球抢攻、重复球、杀、吊上网等战术。这些战术通过击球后的特征与特点等因素的重组来实现。进一步指出了发球、接发球是实施战术的起点、落点、线路的组合是整个战术的核心环节;控制、反控制是该项群战术的本质。王丽娟等在《羽毛球比赛中节奏的研究》中从羽毛球比赛节奏的概念、分类、影响比赛节奏的因素及调控比赛节奏的方法等方面对羽毛球中的比赛节奏进行了相关分析。指出羽毛球比赛、技术、战术节奏等特点。在比赛中,通过改变击球动作、步法移动动作、假动作等形式来调控羽毛球比赛节奏。具体表现为狠、准、活。并建议运动员在比赛时应提高球速与回击低球为主;同时培养高点、前点、快点击球意识使对手的回击难度最大。
1、研究方法
1.1、文献资料方法
通过知网、万方数据库、相关书籍等查询隔网对抗项目羽毛球单打技战术等方面的资料,了解该领域的发展现状、研究的最新动态。了解今天男子羽毛球最高水平运动员技战术特点及发展趋势,为该文的分析与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1.2、录像分析法
对2014-2017年期间举办的高水平羽毛球比赛中,选取世界排名在前20位选手之间的比赛,运用已研发出的“羽毛球技战术数据采集与智能分析系统”,对本文采集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分析、统计。
1.3、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Spss对采集和统计所得的相关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提炼出有价值和有规律性的信息。
2、时间特征分析
表1 男单比赛时间结构分析(s)
通过表1对2014-2017年间比赛进行描述分析,可以看到在今天高水平的羽毛球比赛中,每局每场比赛的时间跨度较大。一局比赛的最短用时为587.91s,最长为1793.12s。一场比赛最短用时为1575.64s,最长为4279.90s。
2.1、比赛运动时间与间歇时间的结构分析
表2 男单比赛时间结构分析
由人体三大能量供应系统的特点和羽毛球运动专项特点,把比赛的回合时间结构划分为0s-10s和10s以上回合运动,及20s以上回合间歇三个主要时间点。高水平男子单打比赛0s-10s的回合运动时间占到了所有回合数的56.44%在这10s内运动员要完成大量上肢的扣杀、劈杀、突发性半蹲位起跳、回动、移动等高强度、高速度的动作,机体必然动用短时间、高功率的ATP-CP系统供能,20s以上的回合间歇时间占总数的59.24%。
2.2、羽毛球单打比赛时间结构
表3 男单局比赛时间结构分布 时间(s)
由表3可以看出,(1)比赛每一局的回合数很接近,这对运动员在场上技战术的运用、体能的分配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在每局的比赛中,比赛的激烈程度与进程是不一样的,第一局最为明显。第一局的运动时间、比赛密度都要高于第二、三局。这是因为运动员刚上场体力充沛、兴奋度高使得场上的攻防次数多,比赛速度较快。另外就是运动员都想打好开局,占据心理上的优势,使得每球必争、每分必争。
(3)比赛间歇时间主要集中在11s—25s,回合间歇时间会随着回合运动时间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比赛的进行两者之比将逐渐增大。比赛越是进行到后面,运动员的体能将进行重新分配心理调节次数将增多,使的间歇时间将变得更加长。
(4)第三局的比赛密度与第一局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与第二局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是否具备好的专项体能在比赛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2.3、比赛中各种情况下间隙时间的结构分析
为了保证比赛的连续性,规则对间隙时间有严格的规定,在每局比赛中当一方的比分达到11分时,有不超过1分钟的休息,在每局比赛结束至下一局比赛开始有不超过2分钟的休息。其它时间比赛是连续的。实际上由于比赛中运动员出于各种原因会向裁判员提出需要换球、擦地、擦汗等请求。若得到裁判员的允许,这必然会延长这一个球与下一个球之间的正常的间隙时间。在羽毛球比赛中,比赛中的回合运动时间和间隙时间的长短,和参赛运动员的等级水平、比赛对手之间的水平接近程度及比赛的激烈程度有相关。
2.3.1、击球区域分布特征在高水平运动员之间的比赛中,运动员在场上使用哪种技术还击,这和他自身的技术特点、打法特点和战术意识有关。在比赛中,他在场上不同区域击球的比例更多地是与对手的技术特点、打法特点和战术意识密切相关。通过对击球区域分布特征的研究,就可以揭示当前单打比赛的技战术运用的发展趋势。
表4 后场、前场、中场击球比例统计(%)
目前在单打比赛中,男单在前场和中场技术运用的比例高,将羽毛球场地划分为12个基本区域,记录并统计每名运动员在每个不同区域的击球次数,运动员击球次数最多的区域为后场正手其次为后场头顶而后场反手、网前中路和远网中路相对较少,其它区域则相差不大。这是与选手们在场上技战术运用的策略与选择有关。男单在前场击球的频数是最高的为42.76%。后场击球的频数占到了37.34%。
2.4、制胜区域分布
表5 制胜区域分布统计(%)
由表5可以看出羽毛球男单后场制胜占54.20%、前场占34.07%、中场占11.73%。
2.5、失误区分布
表6 失误区分布统计(%)
(1)后场是单打运动员们的一把双刃剑,运动员在移动的速度和后场相持球处理与被动过渡技能方面要强。减少了在后场的非受迫性失误的比例。怎样处理好后场球的威胁性与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是单打运动员所必须加以重视和解决的一大难题。
(2)羽毛球男单在中场失误较高,这主要突出在单打的后场杀球进攻威胁要大,在平抽挡技战术运用的比例也要明显较高有关。如何切实提高中场接杀球和平抽挡的技术和能力,这对于提高当前男单运动员的实战效率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单打在前场都处在一个高失误比例的区域,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和高水平羽毛球比赛的特征密切相关。因为前场历来是控制比赛态势和创造进攻得分机会的焦点。首先是由于球网的存在,运动员在前场击球时,其击球点的高低对出球实战效率的影响要明显高于后场。一旦抢到高点击球机会,立刻呈现出得分和主动的机会。反之不但将处于被动的局面,而且出球稍有不慎,极有可能遭到对手下一拍的有效攻击。其次运动员在前场击球时,最需要的不是力量,而是精湛的技术良好的球感和合理的出球意识。从实战效率的角度而言,它对出球的质量要求相对于中、后场更为苛求。所以网前争夺时对运动员的技术、精力、意识、速度必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它对实战的效率则往往更多地体现在下一拍,也就是在控制比赛态势和创造进攻得分机会上。
3、结论
羽毛球男子单打回合平均时间和男子单打大于10s以上的运动时间都比较高;在20s以后的回合运动时间是最高的。在所有区域中得分最多的是后场,后场依然是选手们击球最具攻击性的区域,在后场可充分利用后场动作的一致性和隐蔽性来迷惑对方,增加对方回球的难度或造成对方的被动失误。其次是前场,在前场正手与反手的制胜分要远高于中路。在比赛中,运动员在前场获得较为主动的机会时,通常都更期望把球打得更开,从而让对手在场上来不及回球或奔跑的距离更大,不但使其消耗更多的体力,更重要的是可以为自己创造更多有效的后场主动击球机会。
[1]张辉,戴金彪,史芙英,刘雅玲,王继红.隔网对抗(持拍类)项目技战术特征[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04):65-69.
[2]王丽娟,张博,于容容,肖福俊.羽毛球比赛中节奏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04):111-112+123.
[3]盛怡,戴金彪.高水平羽毛球单打运动员比赛时空运用特征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5,35(02):73-78.
[4]盛怡,戴金彪.高水平羽毛球单打运动员比赛时空运用特征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5,35(02):73-78.
[5]盛怡,戴金彪.高水平羽毛球单打运动员比赛时空运用特征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5,35(02):73-78.
[6]陈小平.论专项特征-当前我国运动训练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体育科学,2007.
[7]张辉,戴金彪,史芙英,等.隔网对抗(持拍类)项目技战术特征[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31(4):65-69.
[8]王丽娟.羽毛球比赛中节奏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25(4):111-112.
[9]戴金彪,管颖,卢志泉,等.“21分制”-对羽毛球男单技战术发展的影[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32(2):86-89.
[10]陶志翔.持拍隔网对抗项群男子单人项目基本单元竞技过程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博士论文,2002(4).
[11]孔丽娜,程勇民.21分新赛制对羽毛球竞赛规律的影响[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9,8(2):55-58.
[12]赵哲,金育强,常娟,核心区力量训练对提高大学生羽毛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7(03):第81-83页.
[13]徐大鹏,杜艳艳.身体功能训练对羽毛球运动员膝、踝关节稳定性及足底压力影响的实验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7(01):第86-91页.
[14]刘萍萍,王凯珍,我国羽毛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问题及对策[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7(01):第58-6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