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
2018-07-04文/李庆
文/李 庆
新形势下工程建设的主要组织结构将向专业齐全化、分工合理化、组织扁平化的方向发展,其主要特点是总承包单位管理有力、专业分包发达、制造装配一体化等。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主动向分包单位倾斜,对其涉及主体结构安全和主要使用功能的部位、总承包单位对分包单位管理等进行重点监管。同时,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鼓励倡导施工较为复杂、容易出现工程质量通病、专业性较强等其他一些重要工序的专业分包实行“样板先行”制度。
开封市建筑市场节能工程中的外墙保温施工正在实行样板先行制度。自该制度实行后,开封市外墙保温出现的质量问题逐年下降。目前,开封市正在积极探索将该方式推广到其他专业分包、工序中去,装配式建筑和成品住宅也在考虑范围内。
建立工程建设诚信体系
工程建设诚信体系包括“现场”和“市场”。“现场”即责任单位施工过程各种质量行为及竣工验收后履行保修义务;“市场”即责任单位办理前期基本建设手续和建设施工中责任单位各种企业行为。这种通过管理“下游”来规范“上游”的“倒逼”机制,目前效果较差。
工程建设诚信体系应从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两个方面建设。以建筑市场监管、建筑企业监管、个人信用监管为主,由相关主管部门和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形成联动机制。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着力查处转包、违法分包、主要责任人不到岗履职、检测单位出具虚假报告等一系列违法违规和违反工程强制性条文的现象,查处后收集相关证据,对其进行处罚或建议处罚并上传网络平台。
实现工程质量监督技术跨越
(1)建筑装配化
当前,上海、南京、雄安新区等地区已经大面积开始推广装配式建筑。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设计、施工和验收规范、评价体系尚在发展之中,大量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的装配式建筑相关技术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
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主要开展如下工作:一是对建设和设计单位的监管。该部分主要是在工程开始之初就降低工程质量事故风险、减少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隐患。可采取的措施有:要求建设单位组织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和相关部件及构配件生产单位在图纸会审时,列出风险清单;对较为复杂的工序和部位、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制定相应的处理预案;二是加强对现场施工管理的监管,如:对相关构配件和部件的相关资料、进场、存放、吊装等加大抽查力度;要求责任单位对竖向构件连接施工进行全程留影、操作和验收人员姓名上墙等;三是加强对分部、分项、检验批验收的监督抽查。进一步加大对监理人员到岗履职情况的监督抽查;四是结合实际情况出台适合本地区的装配式建筑的相关地方规定,并加强就该技术和较先进发达地区交流和学习。
(2)信息智能化
目前,掌握或大面积应用信息智能化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一线和二线城市、掌握或大面积应用的单位主要集中在大型国企和个别上市企业,但仍是以BIM技术为主。三线、四线城市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目前对信息技术的了解较为匮乏。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该主动向相关企业学习,提高自身技术水平。
(3)绿色综合化
绿色综合化的核心是绿色发展,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在绿色施工的推广中应当做好两个“角色”:“技术支持者”和“行政执法者”。绿色施工涵盖范围很广,有部分内容与传统要求相违背,在《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7版)》中,提到将混凝土余料进行回收利用。在此类情况下,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首当其冲和责任单位进行沟通和探讨,讨论相关技术的可行性。这就是“技术支持者”。
当责任单位冠绿色施工之名、行违法违规之实,责任单位以混凝土再生技术为名,现场违规拌制混凝土,应严肃依法依规处理。这就是“行政执法者”。分清两个角色需要监督机构提高自身技术,否则,无法分辨出是否真的是绿色施工技术。
加强自身建设 提高监管水平
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必须紧跟建筑业发展,强化政府监督力量对工程质量的监督。主要措施有:一是建设能够满足当地需要的监督队伍,河南省正在全面推行成品住宅建设,省内各地市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及时开展对该成品住宅相关设计、施工、检测、验收的学习,打造一支与时俱进的监督队伍;二是出台相应新技术的一系列地方监督标准,根据当地装配式建设实际情况,先后有序制定并颁布相关的质量管理办法、监督实施细则、质量控制要点等;三是加大对社会影响重大项目的重要部位的抽查力度,对大型公共建筑重要分部验收的监督抽查;四是加大对当地工程检测机构的监管,严厉打击无资质或超资质进行检测、出具虚假报告、设备或人员资格不满足相关要求的检测机构。
工程质量监督执法标准化相关概念早已形成,本质是监督程序标准化、监督内容标准化、监督处理标准化。其根本目的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监督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确定监督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在一定程度上确定监督人员执法、处理质量问题的基本程序;在一定程度上统一目前各种记录的格式和记录用语。
工程质量评价体系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参建责任主体的质量意识、提升工程质量。该体系由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主导,可联合建设企业、建筑协会、高级院校、检测机构等探讨并制定相关实施细则。成立专家库,引入“双随机”机制,检查评价时从专家库中随机抽选人员组成评估小组,对各企业或各项目随机进行抽查,由小组成员对抽查结果进行评价。评价等级或结果直接和建设信用制度挂钩。
我国建筑行业在很多方面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更在一些方面有弯道超车的机会。在这个伟大的历史变革中,工程质量监督人员应当与时俱进、紧跟发展趋势,为实现“中国梦”忧国奉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