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农民工需求的公共图书馆“菜单式”服务机制初探

2018-07-04田卫梅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年7期
关键词:菜单农民工图书馆

田卫梅

(常熟理工学院图书馆,江苏 常熟 215500)

一、研究背景

为深入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江苏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全面提升文化建设质量,加快建成文化强省,根据《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制定的《江苏省文化厅“十三五”文化发展规划》指出建立健全群众文化需求跟踪反馈机制,采用“自下而上、以需定供”的互动式、菜单式、订单式服务模式,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和惠民投入的“精准到位”,把文化发展的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群众。

二、几个概念

农民工是我国城乡二元体制特有的产物,是在我国社会发展的特殊历史时期出现的特殊社会群体之一。他们不仅为我国的城市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对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缩小城乡差距起到了重要作用。

弱势群体(social vulnerable group)指那些由于某些障碍及缺乏经济、政治和社会机会而在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主要包括残疾人、老年人、少年儿童、失业人口、服刑人员等等。

刘洪卫(2006)认为根据我国具体情况弱势群体可定义为一个在社会性资源分配上具有经济上的低收入性、生活质量的低层次性、政治上的低影响力和心理上的高度敏感性的特殊社会群体。主要包括残疾人、老年人、儿童、下岗及失业人员、贫困的农民、城市农民工等。

农民工属于弱势群体的范畴、是我国社会经济现象产生的特有的群体,国外没有农民工这一群体,但国外在图书馆对弱势群体服务研究方面的文献并不少见。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

国外最近20年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文献略述。以英国为例。1998年,公共机构“博物馆、图书馆和档案馆政务委员会”开始进行名为“公共图书馆政策和社会排斥”的项目研究,并在2000年,出版了项目最终报告《面向所有人开放?》。其结论显示许多公共图书馆存在的机构、文化和环境性障碍将众多弱势群体排斥在外。他们认为要真正有所作为,公共图书馆需要成为更具前瞻性、干预性的公共机构,致力于平等、教育和社会公正。只有这样,那些被边缘化、遭受社会排斥的社群才能真正返回到图书馆服务的主流领域中;图书馆也才真正是面向所有人开放的。项目还发展了“针对黑人图书馆和信息工作者的高素质领导者项目”,目标即在为黑人社区提供图书馆服务的同时,提升黑人图书馆员工的作用。2006年4月到2008年3月,谢菲尔德大学信息学系克里.威尔逊和布里奥尼.特雷恩等学者还进行了一项有关社区图书馆服务中图书馆员移情作用的研究。该项目旨在调查公共图书馆员工对社会包容政策和社会中弱势群体的态度和看法,从而检验图书馆员工的种族及社会、文化和职业背景与他们参与社会包容之间的关系。谢菲尔德大学信息学系近10年的硕、博论文选题中都涉及图书馆特殊或弱势群体服务。英国图书馆职业密切、敏锐地关注社会问题,始终倡导和实践图书馆服务的平等获取和包容性;争取为社会底层人群、为弱势群体服务的理念,在公共图书馆发展历程中是一以贯之并不断推进的。

党的十七大、十八大报告,国家的十二五、十三五规划都用相当的篇幅提到公共文化建设的相关问题。2010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按照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投入力度,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以上都体现国家层面对公共文化服务相关问题的重视。公共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机构,它服务的对象不仅是社会的主流大众,还应包括弱势群体,这样才能体现其服务的公平性、均等性。我国图书馆界有关公共图书馆为“弱势群体”中农民工提供服务的研究历史并不长,但在这一领域已经涌现出一批学者。刘世文(2001)把为农民工群体服务列入图书馆服务工作新课题;王琳吴清军夏国锋(2006)认为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体现公共图书馆对农民工的“公”;胡杨玲(2008)认为公共图书馆对农民工并不“公”;张久珍(2011)主张建设农民工图书馆;刘瑶张新岭林竹(2012)认为消除新时代农民工心理顾虑,突出公共图书馆的“公益”;袁曦临(2013)在保障人们(包括弱势群体)享受流通阅览等基础服务的同时,还需凭借网络和数字资源的力量,提供更多的知识信息服务;刘瑞芳武晓丽(2013)认为应该采用多种形式对农民工开展阅读推广;肖永英张淼(2014)提出公共图书馆对新生代农民工服务研究在理论上需充实,实证上多检验,深度上需挖掘。另外许多学者观点都不再列举。纵观这些学者的观点,主要涵盖了公共图书馆对农民工服务的理论探讨、服务现状、具体措施、信息援助、信息需求和行为,但在公共图书馆对农民工针对性服务及服务效果的跟踪机制领域的研究还很有限。本文初步探索公共图书馆针对农民工服务的跟踪反馈机制,初步建立跟踪反馈机制模型,同时为公共文化服务的其他机构提供借鉴。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技术路线)和方法、重点难点、创新之处

1、研究内容2000—2013年,全国文化投入总量从300.29亿元增长至2544039亿元,年均增长17.87%。但这些投入所产生的绩效以及绩效增长的速度与资金的投入增长速度并不一致。在近几年的文化建设实践中发现存在以下几个突出问题:服务主体盲目性提供,服务对象被动性接受,服务针对性不强,服务缺少持续性跟踪反馈机制,导致服务效果不彰显,服务资源极大浪费。以上这些问题同样存在于公共图书馆对农民工的服务中,所以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就是借鉴专家观点:龚良蔡琴(2010)提出服务对象需求的层次性、周丽包平(2012)对图书馆服务质量的评价做出述评、袁曦临(2013)提出利用图书馆联盟搞好信息服务,凭借网络和数字资源的力量,提供更多的知识信息服务、成颖(2011)情报舆情观点、孙建军(2016)数字化及大数据观点、沈固朝(2009)情报信号分析的观点,利用现代技术与传统方法相结合的手段,通过公共图书馆对农民工信息需求持续动态调查,拟定好农民工需要的动态服务菜单,做好菜单内容相关的信息资源建设,同时对菜单中的每项服务做好跟踪调查,建立一套基于农民工需求基础上的菜单服务跟踪机制模型。模型见图1

图1

2、基本思路:(1)动态调查农民工信息总需求(2)通过法律法规过滤后,形成农民工总供给动态菜单(3)再经过人口结构过滤后,形成对农民工信息服务的动态精准供给菜单(4)再通过“售后服务”动态测评调查,改善前面三个环节的不足,最终实现对农民工的精准服务。

3、研究方法:调查法、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

4、本研究的重点难点:构建构建公共图书馆对农民工精准服务实现模型、构建公共图书馆对农民工精准服务动态调查与测评。

5、本课题创新之处:本课题由农民工信息服务需求和供给的差异性入手,利用现代技术和传统方法相结合的手段,构建公共图书馆对农民工精准服务的实现模型、公共图书馆对农民工精准服务效能指标。

[1]刘洪卫.图书馆为弱势群体服务的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6,(3).

[2]王素芳.国外公共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研究评述[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5).

[3]刘瑞芳,武晓丽.公共图书馆开展新生代农民工阅读推广服务探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11).

[4]胡杨玲.青年农民工公共图书馆消费的实证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08,(4).

[5]刘瑶,张新岭,林竹.新生代农民工知识能力与公共图书馆知识服务研究[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2,(2).

[6]肖永英,张淼.公共图书馆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服务研究述评[J].图书馆建设,2014,(3).

[7]张久珍.国内农民工图书馆研究综述[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1,(2).

猜你喜欢

菜单农民工图书馆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中国新年菜单
图书馆
本月菜单
飞跃图书馆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
去图书馆
一个“公海龟”的求偶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