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检验科标本检验准确率的方法
2018-07-04熊敏陈蓓
熊敏 陈蓓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各类标本检验技术也取得阶段性成果,为临床检验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1-2]。目前,各大医院的检验科检验标本日渐增多,标本在采集、运输、保存等各个阶段受到外界影响因素较多,极大的影响了检验结果的准确率,不仅影响到临床诊疗活动,还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3-4]。针对这一现象,我院检验科特结合现状制定持续化质量管理方法,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自2015年3月在检验科全面实施持续化质量管理方法,现于实施前(2014年1月—2015年2月)和实施后(2015年3月—2016年4月)我院检验科检验的标本中各随机抽取100例,实施前的标本中:生化检验标本39例,血常规检验标本42例,细菌培养标本19例;标本来源科室:呼吸科62例,消化科17例,心血管科21例。实施后的标本中:生化检验标本42例,血常规检验标本41例,细菌培养标本17例;标本来源科室:呼吸科58例,消化科18例,心血管科24例。实施前后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实施前我院检验科采用常规质量管理方法,依据常规标准、流程等进行标本的采集、运输、存储、检验等。实施后的持续化质量管理方法为:(1)严格把控标本的采集。制定完善的标本采集流程以及相关规范,在采集前,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家属无障碍沟通,详细说明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如:所有培养标本尽量在抗生素使用前采集,尿液标本取中段尿;粪便标本需取有脓血或粘液、稀软的标本。在讲解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配合后,认真采集标本,并核对检查标本采集过程是否准确,若不合格需重新采集标本。(2)建立标本质量的监督机制。检验科联合护理部院感办制定明确的标本采集、运送标准以及质量考核标准,将标本采集质量纳入到科室的医疗护理管理考核项目中,定期抽查;派遣专业人士定期考核护理人员的采集、留取标本的技能等,定期督导培训。(3)制定标本运送和接收规范。不合理的标本运送和接收会对检验结果造成一定影响,对此,检验科制定明确的标本运送、接收程序以及相关规范,保证标本运送的及时以及运送全程的监管,对于无法及时运送的标本,要求将其置于低温环境中保存,并与其他标本分隔放置,必要时需按需求放入适量防腐剂等做防腐处理。例如:尿常规标本留取后需尽快送检在2 h内检测完毕,若无法及时送检,则将其置于4℃环境中冷藏并放入适当防腐剂。粪便标本在采集后需在1 h内检验完毕,否则可能因pH以及消化酶等的影响致有形成分破坏分解。所有标本在送检过程中避光、预防交叉感染、预防蒸发。(4)定期总结改进。每个月进行一次不合格标本、误差大检验结果等的总结工作,总结问题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在下个月中改进,持续性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率。(5)持续化培训教育。定期开展针对临床科室护士、检验科检验人员的专题化培训,提高临床科室护士采集标本的能力以及检验人员的检验业务能力,减少人为因素引起的误差。
1.3 观察指标
收集实施前后的各类标本的检验准确率,对于选出的标本检验结果,结合标本类型进行的相关操作以及临床诊断信息资料,综合判断检验结果准确与否,对于检验结果错误的标本,调查原因,分成采集因素、运送因素、检验操作因素三个方面进行总结。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软件分析研究数据,对计数资料的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施前后标本的检验结果准确率对比
实施持续化质量管理方法后,检验科的各类标本检验结果准确率均有明显提高,P<0.05。见表1。
2.2 实施前后检验结果错误的原因
实施持续化质量管理方法后,仅有1例标本因采集因素导致检验结果的错误,与实施前相比P<0.05。在检验操作因素方面实施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临床上的检验手段逐渐增多,为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各类标本检验是常见的检验手段,在多种感染类疾病的诊疗中有重要作用[5]。近些年来,临床上的检验日益自动化,各种精密器械的应用使得检验变得更为快捷、准确,大大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误差,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但是,在实际的检验工作中,依然存在如下问题:标本采集不规范、标本送检不及时、标本接收不规范等,导致检验结果存在一定误差,进而对诊疗活动造成误导[6-7]。
本院为提高检验科检验结果准确率,最大化合理应用医疗资源,提高诊疗质量,检验科在现存问题以及现有的管理方法、体系基础上,制定持续化质量管理模式,结合现状完善标本从采集到运送到接收检验全过程的工作流程、标准、制度等,重视对检验人员、临床科室护士的培训教育管理,提高专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以保证各类标本采集、检验全流程的规范化,提高标本的质量以及检验结果的准确率[8]。重视持续改进管理,在PDCA管理思想等的指导下定期总结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在持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提高工作质量,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提高检验科的工作质量,为临床诊疗活动提供可靠的依据。结果显示:实施后各类标本的检验结果准确率明显提高,仅有1例标本因采集因素导致检验结果错误。为持续化提高检验科标本检验的准确率,我科还需结合现实情况定期调查,总结问题,学习前沿知识以及国内外各大医院的经验和教训,不断就检验科标本的采集、存储、运输、检验一系列环节中的人员、设备、操作方法等进行完善处理,从规范制度、技术、设备、人员等方面着手,化繁琐冗杂的流程为简便快捷的流程,规避人为因素带来的误差等,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率。比如:在人员因素方面,制定明确的各个岗位工作人员理论、操作能力、职业素养等方面的要求,定期考核,将工作中的人为误差量化处理后纳入到个人考核以及科室集体考核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结合实际情况适当对工作人员素质要求、培训方法等作出相应调整,以适应现实情况的需求,持续化提高各岗位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表1 实施前后各类标本检验结果准确率
综上所述,持续化质量管理方法在检验科的标本检验中的应用安全可靠,全方位把控标本的采集检验过程,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率。
表2 实施前后检验结果错误的原因
[1]廖菊芝. 探讨提高微生物标本检验准确率的有效措施[J]. 中国卫生产业,2016,13(22):9-11.
[2]张凯. 检验科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及病原菌耐药性调查[J]. 海峡药学,2017,29(3):87-88.
[3]戴颖欣,李敏. MALDI-TOF MS 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2015,30(2):102-107.
[4]曾岩. 微生物检验中培养基的质量控制对策分析[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5):38.
[5]马立艳. 加强微生物检验医师与临床医师的有效沟通[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10):1138-1139.
[6]景晓敏. 探讨常规微生物学检验方法中影响念珠菌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 [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15):23-24.
[7]陈峰英,王作艳,王砚,等. 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质量控制管理实践及效果评价 [J]. 基层医学论坛,2015,19(1):32-34.
[8]陈霞. 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7,28(9):706-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