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级镇痛工作模式在缓解创伤骨科围手术期突发疼痛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18-07-04温绍斌黄利明周文玲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12期
关键词:骨科疼痛满意度

温绍斌 黄利明 周文玲

创伤骨科患者伤情复杂, 多需手术治疗[1], 而创伤加伤手术术后疼痛发生率很高, 影响患者围术期生活质量, 因此需要采取适宜的镇痛方式, 目前的镇痛手段包括药物镇痛以及非药物镇痛, 药物镇痛效果显著, 但可能会带来一定的药物不良反应[2], 非药物镇痛手段对于程度较轻的患者简单有效, 应用安全, 但对于疼痛程度较高的患者效果不佳, 三级镇痛工作模式便是将患者按照疼痛程度分级, 对不同的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镇痛干预, 效果显著,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自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单纯性骨折患者105例作为研究对象, 均需获得医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 并且均自愿签订了知情同意书, 符合单纯性骨折的诊断标准, 排除患有其他严重疾病以及不配合者。采取分层随机法分成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2例)。观察组中男29例, 女24例;年龄20~63岁, 平均年龄(39.8±10.2)岁。对照组中男30例, 女22例;年龄20~61岁, 平均年龄(38.9±9.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取常规疼痛管理, 手术时由麻醉师进行患者的疼痛管理, 在术后回到病房, 医师采取常规持续镇痛管理患者的疼痛情况, 定时给药, 并评定患者的突发疼痛评分, 若患者太过疼痛, 护士可临时给予镇痛药[3]。

1.2.2 观察组采取三级镇痛工作模式, 以护士作为主体,医师、护士、麻醉师共同参与患者的急性疼痛管理。建立急性疼痛管理组, 事先对相关人员进行有关镇痛过程的系统培训, 定期巡视, 评估对患者镇痛质量、副作用, 处理相应问题, 并实施预防并发症措施。术后进行必要的镇痛教育、疼痛评分, 要将患者的疼痛评分控制在1~3分。了解患者疼痛评分后, 对于疼痛评分1~3分患者, 由护士采用非药物护理干预措施缓解疼痛, 如认知行为疗法、支持心理疗法、物理治疗等[3]。对于疼痛评分4~6分患者, 护士在采用非药物护理干预措施的同时督促医师临时药物干预。对于疼痛评分在≥7分患者, 护士应督促医师临时药物干预, 并及时上报修改长期镇痛方案。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比较两组患者突发疼痛缓解时间、疼痛评分及疼痛控制满意度。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由培训过的护士进行询问记录, 以患者当天疼痛评分最高值代表疼痛强度。0分表示无痛, 1~2分表示轻微疼痛,3~4分表示轻度疼痛, 5~6分表示中度疼痛, 7~8分表示重度疼痛, 9~10分表示剧烈疼痛[4];采用休斯顿疼痛情况调查表调查疼痛控制满意度, 主要包括对术后镇痛效果的满意度、护士处理方法的满意度、医生处理方面的满意度、术后患者疼痛所受到的关注、一个开放式命题5个方面, 1分:不满意,2分:基本满意, 3分:非常满意, 非常满意:总评分13~15分,基本满意:10~12分, 不满意:<10分[5], 疼痛控制满意度=非常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突发疼痛缓解时间比例观察组突发疼痛缓解时间为(22.3±3.7)min, 对照组突发疼痛缓解时间为(33.8±6.3)min, 观察组患者突发疼痛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疼痛评分比例观察组疼痛评分为(2.7±1.1)分,对照组疼痛评分为(5.3±2.4)分, 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疼痛控制满意度比例观察组疼痛控制满意度为96.23%, 对照组疼痛控制满意度为82.69%, 观察组患者疼痛控制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疼痛控制满意度比较[n(%), %]

3 讨论

外科手术为许多疾病的治疗带来了希望, 但属于有创的治疗方式, 虽然外科手术技术在不断进步, 微创术式应用于临床, 但术后疼痛仍然难以完全避免, 对于创伤骨科手术亦是如此, 并且由于创伤存在, 因此术后疼痛可能更甚, 需要优秀的镇痛方式以提高患者围术期生活质量。常规的镇痛工作模式一般为术后统一采取药物镇痛或者非药物镇痛, 但具有较大的弊端, 镇痛药物一般具有较为严重的副作用, 会引发不良反应, 影响患者生活质量[6-8]。而如果一律不使用药物镇痛, 部分疼痛程度较高的患者采用非药物镇痛手段难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因此对不同疼痛程度的患者采取适宜的干预方法是术后镇痛的要点[9,10]。

本研究观察中的三级镇痛工作模式是一种科学的工作模式, 其根据患者疼痛评分将患者分为三级, 疼痛程度较轻的患者仅采取非药物镇痛方式, 包括心理疗法、体位护理等,而疼痛程度比较严重的患者, 除了护理干预外, 还需酌情给予适量的镇痛药物。对于疼痛严重的患者, 护理人员需向医师报告, 由相关人员拟定对该患者长期的镇痛方案, 以缓解疼痛症状。本研究结果中显示, 观察组疼痛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 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 疼痛控制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肯定了三级镇痛工作模式的显著效果, 作者认为三级镇痛工作模式将医疗资源合理化,对程度不同的患者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方式, 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 优化了镇痛方案, 是一种较为有效率的镇痛方法。

综上所述, 创伤骨科术后镇痛是术后护理的重要部分,需要探讨有效的镇痛方法, 三级镇痛工作模式运用于术后镇痛效果显著, 按级别采取的干预方法更加具有针对性, 因此较常规镇痛模式更加有效。

[1]刘松, 陆蓉, 黄成泉, 等.老年骨科患者术后不同模式镇痛的临床研究.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3, 29(10):997-999.

[2]江琦, 熊娟, 杨进辉, 等.地佐辛复合不同剂量布托啡诺用于下肢术后静脉镇痛的研究.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4, 37(17):4-6.

[3]谢志进, 方跃.对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围术期不同时间段应用依托考昔术后镇痛效果的评估.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7,21(5):371-375.

[4]马智聪, 张晓廷.不同镇静程度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效果的影响.实用骨科杂志, 2017, 23(9):835-837.

[5]王峻, 杨芳, 廖鹏.三级镇痛工作模式对缓解创伤骨科围手术期突发疼痛的研究.云南医药, 2017(6):656-658.

[6]戴海华.创伤骨科病患实施围手术期个体化疼痛管理的效果探讨.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7, 2(4):137, 141.

[7]杨洋, 周薇薇.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在骨科关节置换患者中的应用.淮海医药, 2017, 35(2):233-235.

[8]吴芳, 聂红, 徐燕, 等.多模式镇痛在骨科围手术期疼痛管理的疗效评价.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7, 42(7):1000-1002.

[9]姚晓红.个体化疼痛管理在创伤骨科患者围手术期疼痛控制中的应用效果.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7(11):123.

[10]张颖, 杜姗菱, 王云.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中应用的效果研究.重庆医学, 2017, 46(24):3451-3453.

猜你喜欢

骨科疼痛满意度
难以忍受的疼痛——三叉神经痛
现代骨科“三新”之光——快速康复外科、现代数字骨科、冲击波治疗的临床应用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疼痛不简单
Perceptions of the osteopathic profession in New York City’s Chinese Communities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第十期数字骨科技术(CAD-RP)应用学习班暨第六届南总创伤骨科高峰论坛通知
被慢性疼痛折磨的你,还要“忍”多久
疼痛也是病 有痛不能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