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化瘀法治疗背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
2018-07-04张新彦郭齐亮李学品黄炳才李敏
张新彦 郭齐亮 李学品 黄炳才 李敏
糖尿病是我国常见疾病之一, 具有发病率高等特点, 会引发各种并发症, 其中最常见的就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该并发症也是全球五大不可逆致盲性眼病之一[1]。该并发症早期主要表现就是非增殖性病变, 但是病变逐渐严重会出现黄斑水肿、视网膜剥离以及玻璃体出血等症状。严重还可能会致盲。该疾病仍无明确的治疗方式, 若患者在早期发现病情, 多以药物进行治疗, 为其进行血糖、血脂以及血压的控制。但在增殖期一般给予患者激光治疗, 若病情较为严重可能会进行玻璃体切除, 虽然治疗效果良好, 但较易引发各种并发症, 对预后治疗造成很大影响[2]。中医是我国的传统医术, 随着其不断发展, 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中医治疗主要为患者进行病情延缓, 改变其临床症状, 调和身体气血, 恢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观察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背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 将2015年6月~2017年7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30例糖尿病眼底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7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30例(60患眼)背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 按照治疗时间不同分为对照组(2015年6月~2016年3月)与观察组(2016年4月~2017年7月), 每组15例(30患眼)。对照组中男7例, 女8例;年龄40~71岁, 平均年龄(60.36±6.79)岁;病程0.72~11.00年, 平均病程(5.65±2.35)年;患者24 h血糖波动为4.5~11.8 m m o l/L;8例合并周围神经病,10例合并心肌病变, 7例合并糖尿病性肾病, 5例合并脑梗死。观察组中男8例, 女7例;年龄40~72岁, 平均年龄(60.85±6.78)岁;病程0.75~11.00年, 平均病程(5.84±2.76)年;患者24 h血糖波动为4.5~11.8 m m o l/L;9例合并周围神经病,9例合并心肌病变, 8例合并糖尿病性肾病, 4例合并脑梗死。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诊断标准为世界卫生组织(WH O)诊断标准],均患有视网膜病变;②所有患者均无其他严重疾病;③所有患者均无精神疾病, 可进行有效沟通;④所有患者均出现微血管瘤、动静脉改变、出血、渗出以及出现黄斑水肿等症状。排除标准:①排除因其他疾病引起的视网膜病变;②中医确诊为消渴症, 证候分型为瘀血阻络。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食疗以及西药降糖对症治疗。给予所有患者合理饮食干预, 同时给予其门冬胰岛素注射液(丹麦诺和诺德公司, 注册证号S 20140109)、地特胰岛素注射液(丹麦诺和诺德公司, 注册证号S 20140045)、盐酸二甲双胍片(商品名:美尔力, 湖南湘雅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 43020884)、格列美脲片(商品名:安多美, 贵州天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 20010561)、格列齐特片(济南利民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国药准字H 20058875)等规范的降糖治疗行血糖控制, 若患者存在高血压情况可加用降压药,控制患者血压。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西药血糖控制平稳的情况下, 给予中医活血化瘀法进行治疗。药方:生地、当归各15 g, 丹参40 g, 益母草30 g赤芍12 g, 桃仁10 g, 红花8 g, 葛根、密蒙花各15 g。根据患者的症状进行加减。1剂/d,煎服, 每天早晚各口服1次。1个疗程为4周, 间隔2周之后进行下1个疗程, 共治疗2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①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疗效判定标准:治愈:患者若视力得到恢复至从前,眼底出血及渗出吸收, 荧光渗漏消失;显效:视力提高>2行,眼底出血及渗出吸收, 荧光渗漏消失;有效:视力提高>1行,眼底出血及出渗出部分吸收, 荧光渗漏减轻;无效:视力波动在1行以内, 眼底出血及渗出不变, 荧光渗漏不变或加重。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测结果(微血管瘤数量、出血灶面积、渗出灶面积以及黄斑水肿面积变化)。③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炎性因子水平, 在患者治疗前后的清晨均取5 m l空腹静脉血, 检测细胞间粘附分子-1(I C A M-1)和内皮素-1(E T-1)含量, 主要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 同时观察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 s-C R P)含量,使用免疫比浊法进行。④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纤维蛋白原以及红细胞聚集指数), 使用全自动血液流变学分析仪进行检测。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28/3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3%(19/3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测结果比较治疗前, 对照组与观察组微血管瘤数量、出血灶面积、渗出灶面积、黄斑水肿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微血管瘤数量、出血灶面积、渗出灶面积、黄斑水肿面积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血管内皮炎性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血管内皮炎性因子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治疗前, 对照组与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测结果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测结果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眼数 微血管瘤数量(个) 出血灶面积(P D) 渗出灶面积(P D) 黄斑水肿面积(P D)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0 19.23±2.32 9.52±1.72a3.26±0.411.63±0.23a3.02±0.311.03±0.22a2.89±0.350.98±0.11a对照组 30 19.33±2.1415.12±2.323.22±0.442.13±0.322.96±0.321.96±0.262.86±0.361.36±0.23 t 0.17 10.62 0.36 6.95 0.74 14.96 0.33 8.16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炎性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炎性水平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眼数 h s-C R P(m g/L) I C A M-1(m g/L) E T-1(μ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0 18.03±2.24 7.63±0.82a 603.33±76.44402.06±54.83a196.37±23.03 91.38±10.36a对照组 30 17.94±2.22 14.13±1.76 597.17±72.32538.30±62.72194.53±21.88132.68±12.74 t 0.16 18.34 0.32 8.96 0.32 13.78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眼数 全血高切粘度(m P a·s) 全血低切粘度(m P a·s) 纤维蛋白原(g/L) 红细胞聚集指数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0 6.38±0.783.93±0.46a10.27±0.988.04±0.87a3.84±0.482.62±0.30a3.58±0.462.13±0.32a对照组 30 6.35±0.744.83±0.5310.25±0.948.86±0.963.86±0.483.17±0.423.62±0.453.08±0.38 t 0.15 7.02 0.08 3.47 0.16 5.84 0.34 10.47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 该疾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就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该并发症是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人体机能中唯一可以直接观察到的血管就是眼底的血管。我国传统医书中记录了许多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相关的信息[2,3]。例如在《三消论》中就提到过“夫消渴者多遍聋盲目症”, 而在《素问·宣明论方篇》中也记载了消渴症患者会“变为雀目、内障”, 证明我国古代已经对该病症有了一定研究,而且也有一套治疗方式, 中医认为其属于“瘀血内停阻滞脉络”。现代医学认为,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微血管瘤, 证明了该疾病与血凝障碍的关系。瘀血沉积在脉络壁上, 可以让血管的内皮表面向腔内突出, 斑块的形成主要是因为组织增殖, 导致微血管基底膜变厚, 内皮细胞增加。实验室研究发现,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以及多种凝血因子都是逐渐增加的, 血小板的凝聚能力也会逐渐变强[4]。因此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方法就是活血化瘀。本次研究中使用的当归, 是一种血中气药, 其中含有当归素, 其味辛散, 可以有效改善眼底微血管血液循环, 对于血液粘稠度也有降低作用, 血流量得到明显增加, 也具有组织修复的功效;赤芍主要作用就是扩张血管;丹参的主要作用就是抗凝以及消栓, 其中含有丹参酮以及异丹参酮;益母草的主要功效就是降低血粘度, 祛瘀生新, 帮助患者改善微循环, 血小板聚集得到减少等[5-8]。
综上所述, 为背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使用活血化瘀法可以有效降低血液粘稠度, 对患者的高凝状态进行缓解,微循环也能得到改善, 从而改善患者的视网膜高凝状态, 渗出得到减少, 视网膜也能得到有效保护。
[1]杨立宏, 付晓乐, 王红.中医活血化瘀法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眼底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26(12):1262-1264.
[2]林小媚, 吴小桃, 凌梓韵.活血养阴法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其对VEGF、SDF-1水平的影响.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7(11):34-36.
[3]刘佳.中医活血化瘀法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眼底视网膜血管病变的临床效果观察.内蒙古中医药, 2016, 35(11):88-89.
[4]李睿瑞.中药达明饮对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气阴两虚、瘀血阻络证)HbA1c、MA的影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6.
[5]邵启惠, 刘成, 郭天玲, 等.以活血化瘀法为主治疗糖尿病的初步观察.上海中医药杂志, 1983(5):55.
[6]黄建良, 喻干龙.活血化瘀法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38例.湖南中医杂志, 2000(1):29.
[7]任少兰.活血化瘀法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辽宁中医杂志, 2003, 30(6):478.
[8]刘松, 宋聪琳.活血化瘀法治疗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9例.吉林中医药, 2009, 29(8):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