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地铁2号线车厢气流组织分析

2018-07-04郝胜男于凤娇郑学林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测点风速号线

郝胜男, 于凤娇, 郑学林

(上海海事大学商船学院,上海 201306)

0 引 言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交通运输方式一直在向着快捷、方便、经济和安全的方向发展[1]。轨道交通作为一种现代化交通工具,由于其运输量大、速度快、环境污染小、乘坐方便和安全舒适等特点常被称为“绿色交通”[2-3]。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使得地铁成为公共交通最为重要的角色,人们对地铁车厢环境的要求也日渐提高。目前,影响地铁车厢环境的主要因素有温度、风速等。地铁车辆大多在地下隧道行驶或者在地上地下交替行驶。当列车头部或者尾部进入隧道时,由于受到隧道壁面的限制,列车周围产生不稳定流动[4],从而影响车厢内的送风温度及送风速度。故本文从送风温度、送风速度和客流密度的角度出发,对地铁车厢环境进行研究。首先实地调研地铁运行过程中车厢内的温度、风速情况,将实测得到的温度和风速作为CFD[5]设定边界条件的基础。然后将模拟结果与测试结果进行比较[6],控制两者的误差在合理的范围内。最后验证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的可靠性。以此为基础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通过调整送风温度、送风速度和客流密度模拟地铁车厢流场情况,对各种工况下的温度场和速度场进行对比分析,进而得到满足人体舒适度的最佳送风温度和送风速度。

1 测试方法及结果

在夏季最热工况下测试了上海地铁2号线车厢内的温度和风速,使用的测试仪器为“天建华仪WFWZY-1”手持式万向风速风温记录仪。每节车厢内均布置12个测点。参考UIC553[7]中的规定(温度测点距地板面高0.1 m、0.6 m、1.0 m、1.1 m和1.7 m),同时考虑到地铁车厢内装和人均身高,将测点位置设置在距地板面高0.5 m、1.1 m、1.7 m、2.0 m处和回风口处,各测点位置与人体部位的对应关系见表1。各测点对应位置见图1。

表1 温度测点与人体部位的对应关系

测试车厢内不同高度处的平均温度,每45 min计算一次同一高度上所有测点的温度平均值,作出相应折线图,见图2。

注:标号1.7-1表示测点高度为1.7 m,记录仪编号为1号;其他标号意义依此类推

图1上海地铁2号线车厢内温度、风速测点布置

图2 不同高度处温度平均值折线图

由图2可知:车厢内温度基本保持在22~25 ℃范围内;温度最高值出现在晚高峰时段,0.5 m高处在17:15—18:00时段的温度平均值达到24.5 ℃;温度最低值出现在非高峰时段10:30—11:15,1.7 m高处温度平均值降至22 ℃;站姿乘客头部平均高度(即1.7 m)处温度平均值在22.5~23 ℃范围内,温度最高值出现在晚高峰时段17:15—18:00。

由图2还可以明显看出车厢内温度有明显的分层现象,1.7 m高处与1.1 m高处有1 ℃左右的平均温差。这是由于车厢内乘客阻碍了上送上回的气流。送风能够有效到达1.7 m以上区域,但在1.1 m以下区域气流受人体阻挡,人体散发的热量在此区域堆积,导致此区域温度升高。

根据舒适度要求,空调的平均温度应为23~28 ℃[8]。因此,上海地铁2号线车厢温度在夏季是满足人体舒适度要求的,只是在与地板垂直的方向上的温度有轻微分层现象,车厢内越接近地面温度越高。

在本次测试中2 m高处(送风口位置)平均送风速度为1.53 m/s,送风温度为20 ℃。根据温度、风速实测数据,模拟2号线车厢气流组织。

2 模型建立及网格划分

以上海地铁2号线列车B型车作为研究对象。该车总长为19 800 mm,净宽为2 800 mm,净高为2 100 mm;送风量为9 000 m3/h,送风口分别设置在列车左、右两侧,尺寸为10 mm×19 048 mm,风口下方的导流板可将风引向车厢两侧;每节车厢共有2个回风口,设置在车厢顶部;每个机组下方布置1个回风口,尺寸为410 mm×308 mm;全车共有4个废排风口,分别设置在车顶两端[9]。

图3为列车车厢简化模型。为获得较好的数值计算结果,采用非结构四面体网格对车厢模型进行离散化处理。经过多次试验,最终获得最匹配的网格尺寸,其中最小尺寸为2 mm,最大尺寸为85 mm,整体网格质量大于0.27。为加快计算速度,取半个车厢作为研究对象。

图3 列车车厢简化模型

3 数值模拟方法

采用RNGk-ε湍流模型。这个模型通过大尺度运动和修正后的黏度项体现小尺度运动的影响,从而将这些小尺度运动从控制方程中去除[10]。

αk=αε=1.39

η0=4.377,β=0.012,η=Sk/ε

C2ε=1.68

采用RNGk-ε湍流模型可以更好地处理高应变率和流线弯曲程度较大的流动[11]。鉴于基于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RANS)的CFD模拟在研究列车车厢内的气流分布上已有不少成功的算例,本文采用SIMPLE算法、二阶迎风(second order upwind)差分离散格式和Standard压力插值格式。为计算方便作以下假设:(1)室内空气为不可压缩流体;(2)流体具有高雷诺数且黏性保持一致;(3)湍流流动为稳态;(4)车厢封闭性较好,不考虑漏风和外界压力变化产生的穿堂风影响。

4 边界条件

送风口采用速度入口(velocity-inlet)边界条件,送风温度分别设定为17 ℃和20 ℃,送风速度取值范围为1~3 m/s,此处选择2号线实测数据1.53 m/s和送风速度取值范围的中间值2.0 m/s。

计算模型的出口为车厢内回风口和废排风口。回风口采用速度入口边界条件,风速方向垂直于风口向外,将车厢内部分空气送回到空调机组,经计算得回风口风速为1.6 m/s。废排风口采用压力出口(pressure-outlet)边界条件,根据一般列车车厢内压力规律,设定废排风口压力值为50 Pa。

车体固体壁面主要为车身,包括车壁、车窗和车门等部件。模拟工况为地下隧道,因此无须考虑太阳辐射的影响,车壁、车窗和车门使用第3类边界条件;根据列车运行规律,设置车厢两端非门位置、车厢地板和天花板均为均热边界条件,不参与对流换热;当列车运行时,其外表面换热系数可参照《客车空调设计参数》进行计算,车壁、车窗、车门的换热系数分别为2.4、3.1、4.6 W/(m2·K)。车厢端部连接前车厢,故在Fluent中设置连接面为symmetry;实际上只计算以车厢纵向竖直中剖面为分界划分的车厢的一半,因此该中剖面也设置为symmetry。2017年7月上海平均温度为35 ℃,因此以35 ℃作为外界空气温度。壁面传热设置为Mixed边界条件,在车厢内建立人体模型,设定人体散热边界条件,将热流量加载到人体模型表面。在室温为20~25 ℃的条件下,单个人体散热量取78 W[12]。

5 数值计算结果

本次计算共设有8个工况,均考虑人员散热对车厢气流组织的影响。工况1:送风温度20 ℃,送风速度1.53 m/s,满载。工况2:送风温度20 ℃,送风速度2 m/s,满载。工况3:送风温度17 ℃,送风速度1.53 m/s,满载。工况4:送风温度17 ℃,送风速度2 m/s,满载。工况5:送风温度20 ℃,送风速度1.53 m/s,超载。工况6:送风温度20 ℃,送风速度2 m/s,超载。工况7:送风温度17 ℃,送风速度1.53 m/s,超载。工况8:送风温度17 ℃,送风速度2 m/s,超载。各工况中:满载指座位上全部坐满乘客,无站立乘客;超载指座位上全部坐满乘客,站立区也站满乘客。为更直观地展示和比较各个工况的计算结果,特选取部分典型截面进行分析,截面具体信息见表2。

表2 典型截面信息

根据2017年7月上海室外平均温度35 ℃对送风温度作相应的调整。图4~7分别为在送风温度20 ℃、送风速度1.53 m/s的条件下满载和超载时地铁车厢内的温度分布。

图4 满载时送风口处的温度分布

图5 满载时1.1 m高处的温度分布

图6 超载时送风口处的温度分布

图7 超载时1.1 m高处的温度分布

列车满载时车厢内温度较空载时有明显上升,温度最高处在乘客身体附近,达到37 ℃左右,符合人体正常体温规律;列车壁面因受外界热流影响其温度也达到了30 ℃左右。从各云图看,乘客的存在对温度场的均匀性产生了一定影响。随着乘客人数的继续增加,车厢内温度进一步升高。乘客密度增大,人体辐射的热量增多,造成人体附近的温度进一步升高,最高温度大约为38 ℃。在此种送风温度和送风速度条件下车厢内温度明显过高,乘客密度对温度场均匀性产生了较大影响。

图8~11分别为在送风温度20 ℃、送风速度1.53 m/s的条件下满载和超载时车厢内的风速分布。

图8 满载时送风口处的风速分布

图9 满载时1.1 m高处的风速分布

图10 超载时送风口处的风速分布

图11 超载时1.1 m高处的风速分布

随着客流密度的增大,尤其是在站立区乘客较多时,不同位置的风速大小区别较为明显,即风速不均匀度增大,造成有的乘客冷感强烈,而有的乘客热感强烈。同样,因人数增多,从顶部吹出的风受到阻碍,难以达到车厢下部(即座位区)。

下面利用预测平均评价(predicted mean vote,PMV)值[13]评价人体舒适度[14]。表3是通过主观感觉试验确定出的绝大多数人的热感觉分级。

表3 热感觉分级

分别计算8种工况下的PMV值,分析8种工况下的热感觉等级,从而找出上海地铁2号线满载和超载情况下最佳的送风温度和送风速度。图12为各工况下车厢不同高度处的PMV值。

图12 各工况下车厢不同高度处PMV值

从图12中可以看出:工况1和8的PMV值范围为0~0.6,在所有工况中舒适度最优,热感觉介于微暖与适中之间;工况3和4的PMV值范围为-2~-0.2,热感觉介于适中与凉之间,偏凉;工况2、6和7的PMV值范围为0.7~1.85,热感觉处于适中与暖之间,偏暖;工况5的PMV值超过2,舒适度较差。因此可以得到:列车满载时最佳送风温度为20 ℃,最佳送风速度为1.53 m/s;列车超载时最佳送风温度为17 ℃,最佳送风速度为2 m/s。

6 结 论

上海地铁2号线车厢内温度和风速的实测数据显示,晚高峰时段车厢内温度上升,在与地板垂直的方向上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是由于上送上回的气流受到了车厢内人员阻碍。在0.5 m以下区域风流受人体阻挡严重,会造成人体发热量堆积,温度增高。

对比在送风温度20 ℃、送风速度1.53 m/s条件下满载和超载两种工况的温度分布和风速分布可知:随着客流密度的增大,车厢流场的不均匀性不断增强,车厢温度和人体表面温度均升高;由于0.5 m以下区域气流受到人体阻碍,温度偏高,座位上的乘客舒适度较差。

综合考虑送风温度和送风速度的影响,对照文献[7]中满足人体舒适度的最大速度表可得:在送风温度为20 ℃、送风速度为1.53 m/s、满载时,车厢内平均温度为23.6 ℃;PMV值范围为0~0.6,热感觉介于微暖与适中之间;1.1 m高处的平均风速为0.15 m/s,风感不强,满足舒适度要求。在送风温度为17 ℃、送风速度为2 m/s、超载时,车厢内平均温度为22.8 ℃;PMV值范围为0~0.6,热感觉介于微暖与适中之间。送风温度17 ℃、送风速度2 m/s是超载情况下最理想的送风参数。

参考文献:

[1] 毛保华, 姜帆, 刘迁, 等. 城市轨道交通[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1: 25-29.

[2] 张庆贺, 朱合华, 庄荣. 地铁与轻轨[M]. 2版.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2: 38-49.

[3] VASCONCELLOS E A. Urban transport environment and equity: the case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M]. London: Earthscan Publications, 2001: 264-278, 154-159.

[4] 骆建军, 高波, 王英学, 等. 高速列车穿越有竖井隧道流场的数值模拟[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2004, 39(4): 442-446.

[5] 王福军. 计算流体动力学分析——CFD软件原理与应用[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124-139.

[6] 庄晓芸. 上海地铁车厢空气环境实测调查与数值研究[D]. 上海: 东华大学, 2012.

[7] International Union of Railways. Heating ventilation and air-conditioning in coaches: UIC 553-2005[S].

[8] 钱一宁, 龙静, 金甜甜, 等. 运营中的地铁列车车厢温度场分布特性分析[J].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16, 19(7): 92-96. DOI: 10.16037/j.1007-869x.2016.07.020.

[9]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地铁设计规范: GB 50157—2013[S].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4: 158-169.

[10] 陶文铨. 数值传热学[M]. 2版. 西安: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1988: 86-92.

[11] 莫志姣, 杨易, 邓峰. 车用空调风口布置CFD数值仿真研究[J].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08, 27(1): 63-67.

[12] 王芳, 臧建彬, 于佳, 等. 高速列车客室内部流场计算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J]. 制冷空调与电力机械, 2011, 32(1): 45-48. DOI: 10.3969/j.issn.2095-3429.2011.01.012.

[13] FANGER P O. Thermal comfort[M]. New York: McGraw-Hill Book Company, 1972: 208-234.

[14] American Society of Heating Refrigerating and Air-conditioning Engineers, Inc. Thermal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for human occupancy: ASHRAE STANDARD 55-2004[S].

猜你喜欢

测点风速号线
1960—2021年商丘风速风向时空变化分析
徐州市云龙公园小气候实测与分析
合作市最大风速的变化对农牧业的影响
基于CATIA的汽车测点批量开发的研究与应用
水下单层圆柱壳振动声辐射预报的测点布置改进方法
2020?年中国内地预计开通?91?条城轨交通线路
室外风环境实测及PHOENICS 模拟对比分析研究*
——以徐州高层小区为例
2006—2016年平凉市风速变化特征分析
《函数》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