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消失
2018-07-03章艳萍
章艳萍
摘 要: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以美丽王国香格里拉的消失而结束,其消失并非离奇,与王国重重的矛盾息息相关。通过剖析王国中存在的矛盾,可以揭示消失的地平线消失的原因。
关键词:矛盾;战争;人;自然;意识形态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21-018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21.119
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中的香格里拉王国让一战后穷途末路的西方人为之疯狂,并引起了一股寻找香格里拉的热潮。曾有很多读者聚焦于这个理想王国,探析王国理想生活所反映出的生态主义思想[1]、小说所创造的完美中国形象[2]等,读者们甚至将该王国看做是西方人暂时的净土或西方人的诺亚方舟。如此美好的国度为何在小说的结尾却无端消失?它的消失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下面,笔者将通过小说中所存在的矛盾来探析香格里拉消失的原因。
一、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小说对香格里拉的描述无论从外部环境、人们的生活状态还是内部设施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与一战过后人们的生活状态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被卷入到一战中的国家历经了长达四年的战争,经济上承受了巨大损失,工业生产水平停滞不前,人员大量伤亡。战前的几大经济强国英、法、美之间纷争不断,世界陷入一片混乱。小说中的世界刚好相反,来自于不同国家的人们在香格里拉王国和平共处。
王国的内部设施也呈现出一派中西交融的和谐之态。喇嘛寺里装有整套的暖气设备,并配有现代化的卫浴设施,加上中国的丝绸饰品和传统的服务方式,让人惊叹东西完美结合的魅力。喇嘛寺的图书馆里收藏着世界上最优秀的作品,“英语、法语、德语和俄语的书籍应有尽有,还有大量的中文和其他东方语言的手写稿”[3]。
此外,优美的环境和丰富的矿产资源也与一战后世界的满目疮痍形成强烈的对比。与世隔绝的地理优势让王国免去了外界的打扰,这里的人们安于生活的现状,对能带给他们富裕生活的金矿没有贪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深入人心。
然而,战争与和平之间的巨大反差让读者很快意识到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一战已经让人们受到伤害,新的战争和危机迫在眉睫,理想终究将幻灭。
二、人与人之间的矛盾
王国的人们相处的和谐融洽,但实际上也存在一些矛盾和不平等关系。闯入王国的四人中马里逊和康维由于个人目的的不同而一直处于争吵状态。马里逊年轻气盛,不甘于在蓝月谷过一成不变的生活,他将因循守旧看成是一种犯罪,从进入蓝月谷起就一直嚷嚷着回国,并三番五次纠缠康维,让康维想办法帮他离开。而康维本人对蓝月谷的生活非常满意,尤其是在意外被最高喇嘛挑选为继位者后,他有了在这里长期生活的打算。马里逊与康维之间的矛盾主要在于“去”还是“留”的问题之上。最终,康维未能抵制住马里逊的劝说,失去了自己的立场而离开了香格里拉;马里逊与罗珍的关系也打破了王国人际关系的平衡。罗珍在香格里拉是一种被物化的存在,她与所有的东西浑然一体,构成了特有的宁静之美。刚进入这里的男士,比如张、康维、马里逊都会被她吸引而产生爱慕之情,但罗珍从未做出任何回应,随着时间的推移爱慕之情便转化成友谊。罗珍跟王国的其他东西一样不可被私自占有,马里逊对她的疯狂追求和一心想带她逃离的执念终究让这件完美的“物品”被毁灭。
除了以上不和谐的人际关系,王国里的人与人之间还存在不平等关系。喇嘛和当地的藏族人之间是一种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康维与张之间也呈现出阶层关系,尽管张满腹诗书,自身修养和地位居于其他喇嘛之上,但他依然没有得到最高喇嘛的青睐,因为他是中国人,东西方地位的差异在作家的潜意识中通过这两个人物映射出来。
三、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
除了人与人的矛盾,人与自然之间也存在矛盾。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造就了香格里拉的美景和丰富的资源,在这四个西方人到来之前,藏民们靠着自己的辛勤劳作和蓝月谷的矿产过着富足的生活。人们满足于温饱的生活状态,没有人因为贪恋而去破坏生态平衡。美国人巴纳德经过几日考察后发现了此地的金矿资源,他想长居于此趁机挖掘金矿,他的贪欲将会打破此地的生态平衡,激发当地人对金钱的贪欲,给香格里拉带来灾难,因此他不可能继续存活在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本是一个地理位置偏远而不被人知的世外桃源,这里的原住居民为当地的藏族人,外地人的陆续闯入扰乱了当地人的生活。喇嘛寺的统治者们每隔一段时间便从外界挑选一批合适的人选来补充他们的人员,藏族人不过是用于为他们服务的变相的仆人。这些外来人在蓝月谷构建了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王国,打破了香格里拉原有的生活模式。他们还想尽一切办法来延长自己的寿命,喇嘛们的年寿基本都在百岁左右,这本身也违背了自然规律。
四、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
香格里拉的人们奉行着中庸之道,他们坚持用适度原则约束自己的行为,他们允许适度的贪婪、适度的忠贞。法国传教士布林克洛代表着西方的基督教派,她视自己为主派来的使者,宣扬基督教的至高无上,妄想改变香格里拉因中庸之道而造成的松垮散漫的气质。她对香格里拉强势的意识形态的侵蚀迟早会引起一场思想或是行为上的冲突。
这个看似宁静的国度实则矛盾重重、危机四伏,四人的闯入加速了王国的毁灭。在战争不断,西方强权主义横行的时代,理想王国只是一种幻想,它存在的真实性连创造它的作家都不愿意相信。它的消失不是偶然,而是因为种种矛盾和冲突。消失的王国也反映出希尔顿较为矛盾的心理,他既渴望西方的势力能得到重建,也意识到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对人类和平所带来的影响,故消失成了故事最好的结局。
参考文献:
[1] 从伯全.21世纪的香格里拉情结——浅议《消失的地平线》反映出的生态主义思想[J].科技资讯,2011(15):244.
[2] 黄河卫.西方人眼中的完美中国形象—以东方主义视角评《消失的地平线》[J]. 遼宁科技大学学报,2009(3):333.
[3] (英)詹姆斯·希尔顿.胡蕊,张颖译.消失的地平线[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