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7年国际涉华图书热点选题分析

2018-07-03袁鲁霞王丹

对外传播 2018年5期
关键词:选题一带图书

袁鲁霞 王丹

2017年,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以及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等主场外交活动使中国成为世界舆论场的焦点。全年国际涉华图书热点话题集中,热销图书不断涌现。海外读者得以通过图书这个载体,更加系统、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历史与现实,了解中国发展道路和外交政策。总体来看,2017年国际涉华图书出版紧扣时政热点,选题聚焦以下五方面内容:

一、聚焦中国领导人和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成就

多位中国问题专家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深入研究,并以图书的形式发表研究成果。英国伦敦国王学院中国研究所主任凯瑞·布朗在《中国CEO:习近平的崛起》一书中称,“习近平正悄然打造现代中国历史上最强势的领导集体”。新加坡国防与战略研究所研究人员符祥文所著《习近平的外交政策》一书认为,习近平的外交政策颇具辨识度,对国际社会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海外学者也同时加强了对中国共产党治理国家成效的研究。《治理中国:权力实践的演变》一书推崇中国共产党在治理国家过程中采取的动态化和开放性方式,以及制度和流程在演进中具有的灵活性、易变性和可接受性。《中国治理之困惑》一书认为,中国决策者不断采取更好的治理策略来规避政治风险,建立了可依赖的社会生态系统。《中国的伦理革命及合法性重建》一书认为,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在党内发起了一场以反腐败等为内容的伦理革命,并提出一个政体的好坏与否、是否具有合法性,关键在于“此政体是否能够持续塑造并维系具有伦理、一心为公的公务人员”的观点。《中国共产党和2008年四川地震》一书解读了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和意识形态因素对政府决策及对四川地震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的重要影响,清晰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和宣传在震后所取得的成果。剑桥大学中国发展研究崇华基金会名誉教授彼得·诺兰的《认识中国:从丝绸之路到共产党宣言》一书在国际化视野下探讨中国的发展之路,认为中国在亚太地区扮演怎样的角色和如何承继马克思的思想遗产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层面最为紧要的两项政策挑战。

二、分析“一带一路”倡议的对外影响及前景

随着“一带一路”倡議的持续推进,有关主题的图书出版也保持着较高热度,全年出版超过240种。

重点聚焦倡议的对外经济影响。《新丝绸之路:穿越中国权力之旅》一书肯定“一带一路”倡议会给全球经济增长带来亟需的推动力。《“一带一路”:从倡议到现实》一书表示,“一带一路”倡议以新的形式使亚洲、欧洲和非洲国家的联系更加紧密,互利合作达到新的历史高度。《“一带一路”:天下大同》一书则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令世界瞩目,这一宏大愿景将迎来带有中国特色的国际新秩序。《中国的新丝绸之路》一书以丝路历史为基础,展示了“一带一路”倡议相关地区在陆地和海洋上的新发展和联通,其中包括每个现代经济关键领域(如数字化、资源节约)创新策略的连接。《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游戏规则变革者?》《中国在中东的存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中欧视角解读国际舞台的“一带一路”倡议》等书,都对中国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亚、非、欧互联互通所做出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

侧重挖掘“一带一路”的文化意义。韩国有学者专门研究丝绸之路的美学精神并出版了《丝绸之路的精神气质》一书。丝路旅游类书籍也迎来出版热潮,《百地福旅游指南:丝绸之路2018、2019》称,中国内陆及其西部省份、中亚甚至是中东地区,将成为新的目的地,越来越多的当代旅行者开始梦想追随马可?波罗以及十六世纪之前沙漠旅行队的脚步,翻越沙漠、草原和山脉。《中国文化之旅》一书则认为,中国的“丝绸之路”将具有异域风情的东方世界与西方的发展联系起来。

当然,也有不少图书将关注重点放在了“一带一路”建设对地缘政治和国际秩序带来的挑战以及“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风险方面。《习近平治下的中国》一书认为,“一带一路”政策与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意在改变中国的战略环境,将其影响力和权力从国内一直扩大到欧洲。该书也指出中国将会挤压邻国的战略空间。《中国的亚洲梦:沿新丝绸之路建立帝国》一书作者担心,“一带一路”是“中国版珍珠链战略”,会挑战现有区域秩序。《中国视角看“一带一路”建设:战略原因、风险与影响》提出,“一带一路”项目的实施可能会受到国内和地区不稳定、非传统安全威胁以及其他大国战略制衡的阻挠。

三、研究中国经济在全球经贸中的作用

中国经济是历年国际涉华图书出版的重点选题,2017年中国经济的世界影响尤其被看重。美国学者黄育川在《破解中国难题》一书中提出,中国经济受国家政策和市场的驱动,形成了独特的分权管理体制,外界几乎不能恰当分析中国经济框架。中国能保持社会稳定、经济平稳增长,对整个世界都有益,西方无需担心中国不平衡的增长模式。来自美国的中国市场研究集团咨询公司创始人雷小山的《鏖战中国市场:从新国际秩序中获利》则认为,由于语言、文化及地缘政治差异,中国的经济外交态度非常务实,中国没有严格区分盟友或敌人阵营。中国不把经济贸易视为零和博弈,而是寻求贸易双赢的局面,中国越来越表现出一个负责任的可靠合作伙伴的形象。

此外,中国的电子商务发展模式话题继续受到作者和出版商的青睐。他们认为,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飞速发展,社交媒体营销平台、网络游戏成为中国电子商务的新增长点,渐成许多现代创新生活的发源地。《在中国做电子商务》一书认为,中国数字营销是最有效、成本最低的营销途径,是总体商业战略中最重要的要素。《马化腾与腾讯》一书,考察了马化腾带领腾讯崛起背后的创新思维与技术方法,认为中国采用互联网和手机新技术的速度已远远超过一些发达国家。

四、解读传统文化对当代中国的影响

文化类图书是海外中国主题图书的重头戏,中华文化独特的亲和力、感染力和吸引力,使众多作者浸润在中国传统文化、养生美食、宗教文化、旅游文化及音乐艺术之中进行创作。

不少“中国通”和喜爱中国文化的作者,了解中华历史文化的发展进程,从儒道思想层面和哲理角度解读中国发展战略与历史渊源。美国记者兼学者傅好文在《天下万物:历史如何助力中国成为世界大国》一书中提出,中国当前的行动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再现昔日荣光。从思想等层面解读中国当下行动的意图及其历史渊源,可以预测中国奋力崛起为何种强国,也可对未来与中国打交道提供智慧之策。《中国人》一书,从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间的关系方面入手,刻画了二者对当今中国普通公众方方面面的影响和塑造,激发了海外读者对中国文化的兴趣。曾在英国广播公司(BBC)工作的凯茜?弗劳尔的《中国文化风俗精华汇》一书将当今中国的巨变置于历史背景下,剖析了其内在的文化属性。该书认为,中国人的耐心、勤勉、进取和乐观精神是其渡过难关的重要影响因素。《中国崛起的政治与哲学》一书从中国政治、哲学入手进行分析,认为中国思想界可以从多元的思想成果中获益。《中国与东亚历史》一书在亚马逊网受到了60多位读者的关注与评论,很多读者表示,通过该书加深了对中国的“孙子兵法”、武术、中药等在他们眼中神奇的东西的了解。

有作者通过讲述中国某一领域的历史发展进程,揭示传统文化对中国当代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影响。英国著名科学家和科普作家、《自然》杂志资深编辑菲利普·鲍尔的《水中王国:中国秘史》一书从中国航道史出发,向读者展示了一幅气势恢宏的水上历史画卷,阐释了水在中国的文化、经济和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作者认为水是开启中国文化的钥匙,引领我们踏上中国过去和现在的伟大旅程。普利策奖得主、知名美国记者张彦的《中国的灵魂:后毛泽东时代宗教的回归》一书,呈现了中国的宗教史、东西方精神信仰的传统差异及影响中国的方式。该书解读了“中国梦”和中国复兴传统文化的思想和实践,认为中国正朝着以传统宗教和传统文化实现社会管理目标的方向转变。

带有中国文化元素的儿童图书也深受海外读者欢迎。《熊猫奶奶的中国故事书:神话、传统、乐趣》是文化科普类儿童图书的代表,它通过讲述古代神话和民间故事,介绍了中国书法、风筝、中国功夫等文化知识。一位家长评论称,这本书让他和孩子都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他们不仅开始练习功夫,还一起学习京剧和画脸谱。

五、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不少著作提出,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供了参与全球治理的新路径。《全球治理与中国:龙的学习曲线》一书认为,中国通过力主改革、提出修正或维持现状等倡议来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并且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大大提升;虽然国际环境多变且未来不可预见,但中国已经成为并将长期扮演全球治理的主要贡献者角色。美国外交政策研究所研究员雅克·戴杰和金骏远在《中国的全球参与:21世纪的合作、竞争与影响力》一书中称,中国正以一种富有担当的大国形象,在多领域影响着国际事务,成为全球治理的主要贡献者。

在美国全球领导力备受质疑的时代,世界更乐于看到愿意承担责任的中国,认为中国崛起为全球发展贡献了中国力量。《习近平治下的中国外交政策》一书称,中国积极参与并领导国际和地区秩序的重塑,对现有秩序进行公正合理的变革,提出“亚洲安全观”、实践“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领导并发起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发起“一带一路”倡议、强势应对东海和南海问题等,习近平领导下的中国外交呈现了新气象。

同时,也有一些图书认为中国崛起和中国外交政策可能会带来风险和挑战。美国学者迈克尔·安东尼的《中国威胁》,论述了逐渐崛起的中国力量对亚洲乃至世界的“威胁”。该书认为,中国正在积极地强化其在亚洲的霸权地位,并扩大其在世界的统治地位。《中国在南亚的软实力外交》一书认为,中印之间的战略交锋必然会对快速变化的地区安全格局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除上述热点选题外,社会领域也有不少涉华图书出现,如卫生领域的《中国医疗体制与改革》,高等教育领域的《中国大学空间发展与城市转型》,民生领域的《胜利的中国:对一个奇特的超级大国的调查》,区域发展领域的《中国边境》《中国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传媒领域的《中国媒体政治》《中国的网络双重性:網络影响对知识青年的政治学意义》《中国市场经济时代的传播战役与民族凝聚力》,等等。

六、总结与建议

整体来看,海外涉华图书选题重点与国内图书选题重点比较契合。中国的发展轨迹,吸引海外研究者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外交等方面观察和分析中国的变化。对国际出版选题进行动态研究,可以为国内出版机构做好中国图书的对外出版提供有益借鉴。

以书为媒传播中国价值与中国声音,宜抓住重大时间节点,提前做好选题策划。除了改革开放40周年,2018年也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周年、海南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北京奥运会10周年、汶川地震10周年、国际金融危机10周年。把握这些重大节点,国内出版机构可以通过加强选题策划,推出更多精品力作。围绕重点选题以丛书、连续出版物等系列化运作形式,稳定与扩大读者群体,赢得规模效应。为适应不同阅读兴趣、年龄和层次的读者需求,推出重点选题的详本和简本、成人版和儿童版、学术专著和普及读物等不同类型图书。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图书出版应把握移动传播机遇,加大热点图书及图书衍生品和数字产品开发力度,形成文化产品集群效应。围绕热门图书,可以配套出版具有中国特色的手工艺品、饰品、玩偶等,推动热门图书的普及。通过将出版物向声像、影视、动画、网络素材等领域拓展,带动原著热度。以新媒体传播规律与技巧为指导,打造成系列、可延伸、专业化、能互动的高品质中国图书故事栏目和产品,增加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广度和深度,提升中国故事影响力。

猜你喜欢

选题一带图书
新年刊
班里有个图书角
选题有误
“一带一路”:大美友邦
值得孩子阅读的100种图书
重庆在“一带一路”中的地理位置
重庆与“一带一路”的缘分
确定选题,渲染气氛
光学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