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智慧教育手段 实现高效“非纸笔”测评

2018-07-03陈群云张莉渺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18年5期
关键词:多元高效自动

陈群云 张莉渺

【摘 要】小学低年级的“非纸笔”测评方式方兴未艾,但存在投入人力多,耗时费力的弊端。为解决这一难题,可尝试在“非纸笔”测评中应用各类智慧教育手段,利用即时反馈系统和语音自动识别等技术,完成由传统“非纸笔”测评向信息化“非纸笔”测评的转变,实现高效、自动、多元的“非纸笔”测评。

【关键词】智慧教育手段;非纸笔测评;高效;自动;多元

“非纸笔”测评是一种倡导情景化、模块化、游园式、多学科整合的综合性评价。尽管“非纸笔”测评的方式,普遍受到师生、家长的欢迎,但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尤其是游园式测评往往因学生人数多、操作烦琐,需要安排大量测评人员,耗时费力。如有些班级人数较多、班额较大的学校,完成一个年级的“非纸笔”测评甚至需要耗费好几天的时间。

鉴于现状,学校充分发挥“智慧教育示范校”的优势,借助智能教学系统、教育类App、社交类平台等信息化手段,利用即时反馈系统、语音自动识别等技术,在小学低年级“非纸笔”测评中加以运用,完成由传统“非纸笔”测评向信息化“非纸笔”测评的转变,实现高效、自动、多元的“非纸笔”测评。

一、基于即时反馈系统,实现高效综合评价

即时反馈系统是通过电子载具(如iPad、手机或遥控器),让课堂中全班学生可以即时反馈信息给教师的一种教学应用系统。例如,在“奇妙数寶贝”测评项目中,学生借助智慧教室中的答题器选择作答后,教师可即时查阅全班和个人的答题情况。由于操作极其简便,低年级学生也可以直接使用。

(一)动态呈现,全面考察

以往的纸笔测评中,试题的内容是静态呈现的,学生只能获得文字、图画等静态的信息。而在“奇妙数宝贝”测评项目中,题目还能以视频、语音等动态形式呈现。这些题目是由教师事先根据不同学科、不同考查点设置的,每组约20题。如一年级的品德学科测试,教师采用视频呈现垃圾分类知识后,要求学生辨识报纸和鱼骨头属于哪类垃圾,以考查学生生活类常识的掌握程度和学以致用的能力。学生通过观察这些动态信息,辨识有用信息,联系已有的认知结构,运用各种认知策略解决问题。利用现代技术动态呈现的试题,全面考查了学生倾听、理解和思辨的能力。

(二)快速作答,激发兴趣

学生对动态试题观察完毕后,可利用手中的答题器进行作答。全班学生同时获得作答的机会。作答结束后,使用即时反馈系统的统计分析功能,仅需几秒钟就可以生成准确无误的统计结果,省时省力又准确高效。如语文学科中“汉字的演变”一题,在学生作答完毕后,即时反馈系统立刻进行统计分析,以统计图表的形式呈现每个选项的人数和百分比,得出该班级答题正确率为44%,错误率为56%(见图1)。教师也可观察到每个学生的答题状况。在所有题目作答完成后,系统自动结算每个学生的得分,给出不同等级的评定(见图2)。

在轻松的氛围中,每名学生利用手中的答题器给出自己的选择。这一测评手段不仅可以运用于所有学科的客观题,减少相互间的测评干扰,提高测评效率,也增强了学生对测评的兴趣,提高了对测评的关注度。

(三)e化诊断,出具报告

即时反馈系统配有强大的后台诊断服务,可以在短时间内自动完成“班级学习力诊断”。其主要包括班级情况分析、试题分析和学生个人诊断报告。如针对二年级的“奇妙数宝贝”测试项目,系统设置了“观察力、倾听力、辨析力、理解力、想象力、感受力”六个维度题项,测评结束后,就能快速出具详细诊断报告。教师可以据此,高效地完成对学生的个性化评价。

1.逐“题”检讨

后台诊断报告的第一部分是关于班级情况的分析,包括班级得分率的分配、学习力的分布;第二部分是每道题目的答题情况的统计和分析,每个选项的统计数据和正确率,并用翻牌的形式呈现每个学生的作答情况。如图3所示,正确选择选项1的人数占73.3%,错误选择选项2和3的人数分别为8.89%和17.81%。同时,教师借助翻牌功能,清楚地获悉答错学生的编号。

2.逐“个”剖析

根据系统后台所提供的诊断分析报告,教师可以对学生逐个进行剖析。如图4、图5所示,灰色区域表示班级总体情况,黑色线条显示该生的各项情况。图4表示A生的理解力和辨析力得分均高于班级平均值,想象力和感受力与班级均值相当,但倾听力和观察力的得分低于均值。这说明A生有不错的理解和辨析能力,但注意力方面存在不足。图5则表示B生有良好的注意力,懂得倾听,善于观察,对于语言和画面,具有良好的想象力和情绪感受能力,但在理解力和辨析力上表现出思维灵活性不足的缺陷。

这些学生的个人诊断报告,可以让教师和家长更为准确、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情况,以便取长补短,拟订个别化的学习和辅导计划。

二、借助教育类App,实现自动语音测评

对语文和英语这两门语言类课程,开展有关听读的语音测评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传统的“非纸笔”测评一般采用教师“一对一”考查学生的手段,这不仅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而且测评过程极为耗时。为此,学校在“非纸笔”测评中,尝试利用各类免费的教育类App语音识别功能,减轻教师的工作强度,同时也弥补了凭直观感觉完成测评的不足,提高测评的信度和效度。

(一)自动高效,夯实日常训练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就可以通过教育类App布置网上作业,开展日常朗读练习和测评。系统为学生提供了示范朗读作为支持,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先听示范朗读,然后再进行练习。系统经过语音自动识别功能,即刻评定学生得分作为反馈。学生可在反复听读、多次测评的基础上,获得满意的得分和相应的网络虚拟奖励,体验成功的过程。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就能在平台终端收到学生的得分和朗读录音,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给予关注。

(二)私人定制,优化“悦读”测评

为改变传统“非纸笔”测评中的弊端,学校运用教育类App优化语音测评手段实现集体测评。以二年级的“悦读大比拼”项目为例。测试前,教师在系统终端编制并发布测评题目。这些题目不是从题库中随机选择的,而是由教师根据二年级的教学目标精心选择和改编,是为本次测评特地定制的。测评场地为每个学生提供指定座位和一台平板电脑,实现集体答题。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直接朗读作答,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借助朗读示范不断纠正自己的读音,多次朗读后取其最高分。测试结束后,这些得分会根据评价标准自动转化为等级符号:大拇指、笑脸、爱心等。整个测试过程快速且高效,学生参与的兴趣和热情都很高。学生的测试结果,不仅教师可以通过“教师终端”看到,家长也可以通过“家长终端”看到。

三、巧用社交软件,实现多元互动评估

在传统的“非纸笔”测评中,对“合作”项目的考查主要依赖于考官个人的主观判断,忽视了同伴、家长等评价主体的重要性。而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引入,正在不断完善这一不足。

(一)借用社交平台,完善多元互动评价

以一年级“树叶变变变”测试项目为例,学校借用社交平台,采用团队完成“情境任务”的方式进行测评。测评创设了任务情境:神秘美丽的大海里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小动物,请以团队合作的方式,用树叶贴画描述喜欢的海底世界,并利用iPad把作品上传到所在班级的社交网络群中。学生完成作品上传后,班级社交平台借助投票功能,发布针对本次测试项目的调查:你最喜欢的作品是什么?家长可以在了解作品后参与评价,他们的评价结果成为此测试项目的依据之一(如图6所示)。最后,教师结合家长的评价结果和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合作表现,如设计和制作贴画能否一起商议、分工协作,使用和整理工具能否相互谦让、共同参与等,评定整个小组的等级。社交平台让家长也能参与测评,进一步完善了多元评价体系。

你最喜欢哪幅作品,为它投上宝贵一票哦!

(二)借助智慧软件,丰富多维互动评价

除了家长能参与评价外,还可以借助相关软件,实现同伴评价。如二年级“神奇3D笔”测评项目,也是以团队合作的形式考查学生的综合表现。测试中,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充分运用课程中學习的技能,发挥想象,合作设计并制作作品。作品完成后,利用iPad,把自己组的作品照片上传到智慧教室平台中,并推选组员陈述作品的设计思路和实现方法。其他组学生则利用答题器,根据事先指定的5个评分维度(创意、外观、结构、技术、展示),对作品进行打分。系统迅速提供每个组作品各维度的得分,通过组际对比,评选出“创意之星”“美丽达人”“技术之王”“展示能手”等奖项,并根据总得分的高低,评出“最佳作品”(如图7、图8所示)。

这样的互评方式,让每个学生参与到测评的每个环节中,不仅经历被测评的过程,也感受到作为评委的别样乐趣,同时通过多维度的分析和对比,不断反思,不断改进。

智慧教育手段助力“非纸笔”测评,激发了学生参与测评的兴趣,减少了测评人力的投入,提升了测评效率。如果能加强兼顾技术手段和内容的顶层设计,形成与学科素养紧密联系的、立体综合的测评方案,得到更加详尽有效的测评结果,那么这样的“非纸笔”测评就会更深入人心,更有生命活力。

(浙江省杭州市求知小学 310000)

猜你喜欢

多元高效自动
让小鸭子自动转身
当代语境下中国画的创新与发展探寻
关于自动驾驶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
基于多元与开放的同课异构教研模式研究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傍晚,路灯为什么能自动亮起来?
为什么皮肤划破后血液会自动凝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