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语用意识需水到渠成
2018-07-03邱春苗
邱春苗
[摘 要]小学语用教学特征鲜明。教师要有综合意识,全面整合语用教学的设计资源,根据教学实际展开训练,让学生自然接受语用思想,并通过多重训练获得语用能力。顺势引导、自然运用、适度拓展,体现了教师教学设计的自然意识,学生语用思维顺势启动,其训练效果才能显著呈現出来。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用意识;水到渠成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3-0073-01
培养学生的语用意识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生硬地引领学生参与语用训练:生字反复认读、词语反复书写、句子反复诵读、文段熟练背诵……这样的训练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倦怠感。语用应该是语文教学的自然选择,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实际,结合文本的具体语境展开训练,从而提升学生的语用自觉意识。
一、顺势引导,启动学生的语用思维
小学生语用意识并不欠缺,教师让学生注音、组词、造句、习作,都是对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但在具体操作时,教师不是因势利导展开设计,而是硬性布置相关训练任务,让学生在机械性操作中慢慢形成语用能力。这使得学生语用训练的积极性不高,训练效果也不好。因此,教师需要调整设计策略,注意顺势抓住引导时机,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语用训练。
教学人教版《惊弓之鸟》一课,教师分解课文时给学生提出思考问题:“‘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直掉下来。这句话里有两个‘直,它们的意思相同吗?”学生经过比对,最后给出正确解读:“前一个‘直是‘拼命的意思,后一个‘直是‘垂直的意思。这两个‘直的意思是完全不同的。”教师顺势引导:“这个‘直是个多义词,在其他地方还有其他意思,你能够找到其他用法吗?”学生又是一番热议。有学生找到了:“这个‘直还有‘直率的意思,可以这样用:这个人性格很直。”还有学生说:“这个‘直还有‘不弯曲的意思,如:这条道路很直,没有太多弯道。”……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出肯定评价,语用教学顺利展开。
教师找出例句中的典型词语进行对比解读,并引导学生根据字义展开语用训练,这个设计就属于顺势发动。学生并没有感觉到这是语用训练,却在自然联系中完成了语用学习。
二、自然应用,促进学生的语用体验
文本解读时需要接触众多的语用现象。教师不妨给学生提供一些实践运用方面的训练,让学生在对比、延伸性应用中形成语用能力。典型词语、句式、修辞等语用现象出现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替换训练,以体会语言运用之技巧,或者是搜集相关的语用信息,进行横向比较,以形成语用意识。
语用训练的设计要体现自然性,教师要有关联意识,不让学生有突兀感。如《妈妈的账单》学习时,课文最后一段有两个成语“蹑手蹑脚”“小心翼翼”。当学生诵读完这一段后,教师给出语用训练设计:“‘蹑手蹑脚是悄无声息地走路,小彼得怕惊醒母亲;‘小心翼翼是非常小心谨慎,也是怕母亲发现。这两个成语在文本中有相同的意思,但肯定有更多的差别,仔细体会一下。自己设计一个语境,用上这两个成语。”学生展开思考。在展示阶段,他们纷纷给出自己仿写的句子:“放学后,我刚进门,发现妈妈在沙发上睡着了,我便蹑手蹑脚地走进去,小心翼翼地给妈妈盖上毯子。”“我刚走进花园,就发现一只非常漂亮的小鸟蹲在树枝上,我蹑手蹑脚地走过去,小心翼翼地拿出手机,准备给小鸟留个影。”
从语用训练的情况可以看出,学生对语境的把握是准确的,成语运用也是恰当的。两个成语有不同的表达侧重点,学生读懂了具体语境,所以才会给出准确运用。
三、适度拓展,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
不同年级的学生语用成长有不同的要求。但语用认知呈现体系性。因此教师要有建构意识,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给出不同的语用训练设计,并且要在训练内容的选择、训练形式的创新等方面做出更多努力。
《夸父追日》是一个神话故事,课堂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弄清基本情节,然后复述基本内容。为了让学生顺利展开复述,教师和学生一起,将每一个段落的内容进行整合,用一两个词来概括,这样便形成了复述提纲:“夸父特点—搬太阳—开始追日—喝光河水—渴死—手杖生长—总结。”学生反复诵读课文,并同桌合作进行复述训练。课堂展示开始,因为有复述提纲,学生大多顺利地复述了课文内容,教师再对学生讲述中存在的问题给出矫正。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文本内容,需要对故事情节进行架构,也需要对语言进行整合。这对学生语用能力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小学生对故事有着特殊情结,教师设计这样的语用训练,迎合了学生的学习心理,使训练能够顺利展开。
人文性和工具性是语文学科的基本内涵。小学阶段需要将语用意识贯穿于整个语文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在自然思维延伸的过程中获得语用体验。教师要探寻出语用教学的最佳切入角度,给学生提供良好的语用时机,让学生的语用意识在和谐的氛围中逐渐生成。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