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资本:马克龙的两难之择

2018-07-03赵永升

经济 2018年7期
关键词:酒庄马克法国

赵永升

一说到马克龙和中国资本,人们很快就会想到马克龙到中国访问时,与中国企业家们欢聚一堂的热闹情景,还会想到在瑞士的“达沃斯论坛”召开前夕,马克龙先“截胡”一把,将包括中国企业家在内的诸多知名企业家邀请到巴黎,开了个后来被大家俗称为“小达沃斯论坛”的会。这两个情景,体现了马克龙对中国企业家的青睐,更有对中国资本的渴求。

然而,2月23日,在虽已是春天却依旧极寒天气的巴黎,一年一度的“法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开幕的前一天,马克龙在爱丽舍宫总统府会见法国农业界代表时,却直言不讳地宣称:法国将对外国人在该国购买农田时装上“法规之锁”。毋庸置疑,这里的外国人主要指的是中国人,即要对中国资本束之以法制之绳。此番讲话表现的是法国总统对中国企业家的戒备,更有对中国资本的防范。

那么,同一个马克龙,为何时隔没多久就一百八十度转弯了呢?其实,在笔者看来,有对中国企业家的青睐,更有对中国资本的渴望;有对中国企业家的戒备,更有对中国资本的防范——这两者兼备,才是马克龙内心真正的想法,凸显的正是马克龙对中国企业和中国资本的“两难之择”。

中国资本与法国就业

尽管法国经济总体已经走出危机的泥潭,正走上复苏之路,但经济增长的拉动引擎却依旧乏力。众所周知,引擎之一即是投资。外国直接投资给资本接收国所带来效应的传导性与规模,是其他增长引擎无法比拟的。

从2008年起的欧债危机,将整个欧盟经济拖入低谷,其中法国也是一个重灾国。这场持续数年的危机,直接导致诸多法国企业资不抵债,严重的只能申请破产,剩下的只能靠裁员自保。

要实现经济增长,其实可用的政策工具并不多。“家庭消费”是一个工具,但由于经济形势的不佳,诸多用人单位经营已是举步维艰。在此境况下,法国居民在家庭消费上,通常会持更加谨慎的态度。之所以不敢消费,并非完全是手头可支配的薪资金额不够,更多的是对未来经济形势的不良预期。

“家庭消费”这个政策工具不灵了,那试试“出口”这个工具如何。最近几年,法国出口呈上升势头,尤其是随着美国和中国这些大规模经济体的复苏,法国产品再次受到青睐。然而由于出口业所带动的“就业效应”,其实是极为有限的,因为要成为出口业受益者的首要条件,是与这些出口业相关联的产业。

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不灵、出口有效,只剩下投资了。而针对这种低迷的经济形势,外国直接投资着实是实现经济复苏最有效、最直接的解决方案。

而在世界上,有能力对外进行大规模投资的国家其实并不多。美国是有绝对的能力,有相当数量的剩余资本,但基于截然不同的经济模型以及对投资回报的苛刻追求,法国并非美国资本的首选之地。手里有大量富余资本的还有一个国家,那就是瑞士。但由于瑞士资本,在本质上是“金融资本”,并不太倾向于在实业领域的投资。因此,法国企业可期盼的外国资本其实选择并不多,而比较务实的选择是中国资本。

经历了40年的改革开放、经济高速增长之后,中国资本剩余严重。在中国国内已经开展了史无前例的基础设施建设,从高速公路到高速铁路,从地面上的高楼到地下的管廊。在国外,无论从亚洲到非洲,还是从非洲到拉美,都有中国企业携资本来到当地,建设各类基础设施,规模之大,令当地人难以想象。纵使这般,中国巨额的剩余资本依然在苦苦寻求出口。

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在一定程度上,应该也与中国巨额剩余资本缺少投资目的地有关。然而迄今颇为遗憾的是,西欧发达经济体国家却依旧未成为中国资本的首选之地。

对“中国资本”的误读

笔者认为,马克龙对中国资本的误读有二:一是对中国“国有资本”一定就有中国政府介入的误读;二是对中国资本在法国买土地和酒庄以为是炒地的误读。

其实,马克龙对中国资本“出尔反尔”的表态,是有其根源的。而这根源又与欧美整体一脉相承——在他们看来,由于中国政府“控制着”中国的国有企业,因而在接受中国国企投资即“国有资本”时,一定要谨慎行事,以免误入中国政府资本预设的“政治圈套”。最初这种思路源自英美国家的政客,后传至欧洲大陆国家。

实际上,这是对中国国有企业的构架以及国有资本的误读。中国这类企业属于国企——由政府持有主要股份不假,但到法国进行投资的中国国有企业,要让中国政府介入企业的运作其实是完全不现实的。非特殊行业的中国国有企业,首先也是企业,即与常规的企业一样,需要按照企业的自身规律来运行,需要追逐利润,也需要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

另外,经过数十年的改革,中国国有企业除了特殊行业之外,常规行业都要自负盈亏,国家已经极少对常规国有企业给予改革之前那般拨款了。这就进一步促使常规中国国企在“走出去”过程中,和私有企业几无差别。

而且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从先前的“国营企业”改为“国有企业”,尽管是一字之差,实则是中国国企改革的一大步——即从“由国家经营”改为“由国家持有”,而将经营权与产权加以分离。

因此,法国人乃至美国人对中国国企的认知,实际上还停留或假装停留在中国国企大刀阔斧改革之前的状况。当然,尽管中国政府不再介入常规、非特殊行业的国企经营,但依然保留对例如破产、大批人员解雇的干预权。而这与马克龙内心所顾虑的中国国有资本的背后力量没有丝毫的关联。相反,由于中国政府不会允许国企轻易破产,也不会允许国企的员工被轻易解雇,恰好能够确保中国国企或国有资本极高的可靠度与稳定性。这对法国其实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法国人何乐而不为呢?

除了对中国“国有资本”的误读,法国人还对愈来愈多的中国资本在法国购买土地和酒庄深感不安,几次还闹到了法国议会上去。法国人认为中国人擅长房地产炒作,到法国来买地一定也是如法炮制。其实,这也是个误读。

实际上,就笔者在法国12年的生活、工作阅历而言,中国人在法国买地的趋势并没有如法国媒体炒作的那般明显。诚然,是有一些中国投资者去法国,例如购买法国北部诺曼底地区的土地,但经过查证,笔者发现那并非为了炒地产,而是进行奶牛养殖、生产奶粉,而后再销往中国。这是中国奶粉市场需求的日益旺盛所致。

与购买土地相比,中国人来法国购买酒庄反而更多一些。大家熟知的一些影视明星就不用多说了,他们在法国南部购买了不少的酒庄,规模有大有小。还有一些温州商人,也在法国买下了不少的酒庄。

到法国来购买酒庄者,自然有投资的意图。无论如何,基于法国葡萄酒在世界的排名,除了便于亲朋好友们相聚,同时展示自己的身份与地位之外,购买酒庄保值是颇为浅显的道理。然而,要说酒庄购买者是为了炒酒庄,其实是不成立的。过去在法国买酒庄的多是俄罗斯人,后来是日本人,现在是中国人。曾经有法国政要提出要限制外国人对法国酒庄的并购,但实际上交易的最后赢家还是法国政府,特别是法国的税收部门,毕竟该部门在酒庄的买卖交易中可以征收可观的税收。因而,后来此类提案大多不了了之。

再者,笔者看来,法国的农业人口流失严重,很多村落都只剩下老弱病残者。法国不少地方的市政府,也深知这一现象的危害性,因此早已对外国人开放土地的销售。法国现在开放并出售的土地,都是法国人没财力购买抑或不想自己经营的地块。对此类土地的出售,非但不会影响反而可以带动法国当地的经济发展。

法国,作为一个有独立思想的国度,不应受部分英美文化国家的负面影响才是。例如,尽管澳大利亚是个地广人稀的移民型的国家,但随着外国直接投资和外国人口增多,而本地人未能相应增加时,澳洲人担心这将危及澳洲当地人的文化主体并导致人口置换。澳洲人的这个想法,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而法国的情况则完全不同,法国是一个人口高密度的国家,加之法国主体文化的悠久历史与强大优势,此类担忧显然杞人忧天。

总之,马克龙对“中国资本”的两难之择,是一个典型的伪命题。法国企业与法国经济的复苏,亟需的是资本,而中國资本是其不二选择。对中国“国有资本”难逃中国政府掌控,以及认为中国资本到法国购买土地和酒庄是为炒房炒地的担忧,显然是多余的。

笔者认为,法国政府此番不会对中国投资者在法国买房购地出台实质性的限制。作为法国的一国之长,马克龙也只是出于“政治的正确性”而对民众做个交代罢了。加之任何经济的运行都有其周期性,马克龙的运气要比萨科齐和奥朗德好许多,正赶上法国经济运行转好的周期初期,若能巧妙地借中国资本这股有力的“东风”,相信马克龙届时寻求连任必将成为大概率事件。

猜你喜欢

酒庄马克法国
中国酒庄分级管理正式开展申报和评定工作
戎子酒庄 搭起产学平台
连通器及其应用
法国(三)
法国(一)
马克·吐温:辣你没商量
美贺酒庄
马克明篆刻
法国MONTAGUT教你如何穿成法国型男
品味波尔多酒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