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护乳房,做美丽妈妈
2018-07-03宋小运
小张生完孩子后,每个月来月经前后,总是出现乳房胀痛,触摸时感觉有肿块。她到医院做了检查,医生说她得的是乳腺炎。听说乳腺癌也有类似症状,小张觉得不放心,便又换了一家医院做检查。这次,医生告诉她得的是乳腺增生。小张纳闷了,乳腺炎和乳腺增生是一种病吗?
医生经常会遇到像小张这样的患者。特别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女性朋友对乳腺相关问题给予了更多关注。这是很有必要的。数据表明,中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而且乳腺癌患者年轻化趋势明显。可以说,乳腺癌是女性健康的“第一杀手”,爱护乳房,就该从细节做起,从了解乳腺疾病开始。
乳房疼痛容易造成恐慌
先说说女性朋友经常会谈到的乳腺增生。追溯历史,乳腺增生症来自于中医的“乳癖”。国外并没有乳腺增生症的概念,这是乳腺疾病领域中国独有的概念,名称也不统一。一般认为,这是由于女性周期性、事件性、更年性规律/非规律性的频繁内分泌变化与紊乱,使乳腺腺体组织不可避免地呈现不同程度结构与功能的改变或紊乱,由此表现出的不同程度的症状及体征,如乳腺疼痛、结节状或肿块,部分患者合并有乳头溢液。由于对恶变的忧虑,这一常见的乳腺良性疾病给广大女性带来了极大的恐慌与困扰。
美国乳腺权威著作《乳腺疾病》(Diseases of the Breast)认为,乳房疼痛是女性患者向保健医师和乳腺病专家咨询的常见问题。经过咨询之后,86%的患者症状减轻。其中,周期性乳房疼痛大约占疼痛患者的2/3,确切机制不详,主要与月经周期的激素变化有关,也可能来源于女性内分泌活动的生理紊乱。非周期性乳房疼痛大多发生于40岁以上患者,很多来自于乳房以外的原因。
可以明确的一点是,多数乳房疼痛与乳腺癌风险及病理改变几乎没有相关性,而且并不预示着恶变或癌前病变。大多数患者的乳房疼痛是自限性的,或仅需给予安慰性干预。该病本身并无手术治疗的指征,外科干预的主要目的是为避免漏诊、误诊乳腺癌,或切除可疑病变。
病理组织学概念下的乳腺导管或小叶增生,显然与我們通常意义的乳腺增生不同。病理组织学上的乳腺增生,特别是伴有非典型增生者,是具有高危恶变风险的。因此,厘清这种概念上的混淆,能够帮助女性朋友认识病情,摆脱困扰。
乳腺炎冒然切开有隐患
乳腺炎是女性常见的一种疾病,严格来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细菌性乳腺炎,一类是非细菌性乳腺炎。细菌性乳腺炎常常发生在产妇身上,尤其是初产妇。初产妇容易得乳腺炎,是因为乳管不够通畅,再加上紧张、疲劳,全身情况下降,产后就容易发生发烧、乳腺红肿热痛,最后发展成乳腺脓肿。这是最常见的细菌性乳腺炎。
非细菌性乳腺炎包括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导管扩张症/导管周围乳腺炎等。这一类比较少见,诊断起来更加困难,处理起来更加棘手,往往发病急。先是乳房疼痛,出现肿块,很快发展为皮肤红肿、破溃流脓,呈慢性炎症表现,且伤口易迁延不愈,最终导致乳房毁形明显,患者极为痛苦。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非乳腺专业的医生甚至一些乳腺专科医生对此认知不足,认为对这样的患者,只需像其他体表脓肿一样切开引流就行。其实,如果冒然切开,就会给下一步治疗带来更多烦扰。另外,非哺乳期乳腺炎在肿块期容易被误诊为乳腺癌,误诊造成的严重后果大家可想而知。
自然美更利于健康
对于女性朋友来说,首先要正确认识乳腺增生症,不要过度忧虑。女性在最佳生育年龄(即23岁~30岁)生育,保持情绪舒畅,坚持母乳喂养,穿戴合适的文胸,就能减少乳腺疾病的发生。戒烟戒酒,避免辐射,定期体检,合理运动都是保护乳腺的健康生活方式。
在饮食方面,食物要多样,避免高脂饮食,能提高机体免疫机制和抗病能力。食物以谷类为主,粗细搭配,常吃粗杂粮和全谷类,米面类不宜加工过细,避免维生素B、矿物质等营养素和膳食纤维的丢失。新鲜的蔬菜水果是维生素C的最主要来源,对乳腺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建议每天吃蔬菜300g~500g,最好深色浅色蔬菜约占一半,水果200g~400g。大豆异黄酮能与雌激素竞争性地结合雌激素受体,能改善更年期症状,减轻骨质疏松。因此更年期女性可以适量吃豆制品、喝豆浆。
隆胸与乳腺癌的关系是有争议的,目前没有科学的数据证实隆胸可导致乳腺癌。但是,没有不等于不会,曾应用于隆胸的奥美定已被证实有毒,可导致乳房感染、硬结等,已被禁用。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爱美也要有所权衡,自然美更利于健康。由于现代女性精神压力大,许多人提前出现更年期征兆,一些爱美的女性担心“青春早逝”,经常服用一些女性保健品。现在市场上为数不少的女性保健品不仅含有添加剂,还含有一定量的雌激素,在此建议大家不要随意使用保健品。
宋小运,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乳腺诊疗中心副主任,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乳腺疾病分会委员。从事外科临床工作20余年,擅长乳腺癌筛查、乳腺癌外科治疗、乳腺癌术前与术后辅助化学与内分泌治疗,以及乳腺良性疾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