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省某县级市体育场“复合高效”设计实践探索

2018-07-03任剑峰

山西建筑 2018年14期
关键词:体育场空间建筑

任剑峰 杨 昕

(1.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辽宁 大连 116000; 2.大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辽宁 大连 116000)

0 引言

随着大型体育赛事在我国中心城市相继举办,这类城市的体育场建设逐渐趋于饱和。新时期,“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不断推进,我国将重点推进体育公共服务覆盖全民,相关政策指出,至2025年中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将达到2 m2。因此,小型城市规模体育场新建项目将逐渐增多——以地、县、区级为主。

与此同时,过去我国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建成的体育场,相当一部分存在运营效率低下的状况,进而不能满足群众需求,造成公共资源浪费等严重问题,这已成为建筑界的一大难题。此外,与大型体育场相比,小型体育场多用于地方、群众性运动会和群众健身,鲜有承办大型赛事的机会,如何考虑到小型体育场后期持续经营,在“复合高效”的设计理念指导下对其进行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1 小型城市体育场“复合高效”的设计理念

对小型城市体育场进行设计时应注重其实用性和高效性以确保其后期经营的持续性,对其后期经营状况的评估下进行复合化设计是保证建筑实用高效的重要方法,小型城市体育场中“复合高效”设计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1.1 复合高效的规划布局

过去,大型体育场作为一种体量庞大、功能相对单一、空间相对独立的建筑,其与城市空间形成了一定割裂。而小型体育场的体量相对可控,且考虑到适用的人口规模与地理范围,应从规划阶段融入城市、靠近居民从而便于使用。通过体育场与城市肌理、道路、景观之间有机结合,避免体育场独立于城市空间之外;通过统筹复合的规划使建筑之间形成集聚互补效应,提升城市运行效率。

1.2 复合高效的功能定位

人们逐渐意识到单一功能的体育场(甚至单一功能的建筑)已难以满足城市和居民需求,复合化功能设计是未来建筑的一大趋势,功能的定位取舍与体育场后期高效运营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小型体育场通过复合多样化的功能,除了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还能带动提升体育场及其周边的空间活力。其中除了确保基本赛事和健身训练功能外,越来越多的功能如商业、培训、展览、演出、办公、餐饮等也与之配套。

1.3 复合高效的空间设计

多样的功能被引入小型体育场后,建筑空间必然呈现出复合高效的特点,复合空间促进了场地和建筑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与最大化利用;多变的空间也给使用者带来多变的体验,增加空间的趣味性进而提升建筑的魅力。

1.4 复合高效的建筑表情

传统体育场立面重视突显大跨建筑的结构与力量,而随着体育建筑复合了商业、娱乐等属性,建筑表情开始呈现出变化与趣味,不局限于单一的表达。设计师探索复合化的建筑表情,旨在突出创新、丰富城市形象、吸引使用人群。此外,由于体育场作为中小型城市中最重要的大型公共设施之一,当地政府与居民对建筑形象往往具有较高的期望,设计师在地方特色和现代建筑相结合的方式上应作出一定探索。

2 辽宁省某县级市体育场设计实践

笔者在导师指导下参与了辽宁省某县级市体育场项目设计。该体育场位于当地新建教育区西北侧,是一个典型的小型城市体育场。设计标准为承担丙级比赛及城市文体活动的体育场,建设用地约为4.45万m2,建设规模为2.08万m2,1.2万座。

2.1 规划构思

当地建设单位希望结合西侧城市公园在教育区内打造一处包含学校、图书馆、体育馆、体育场等公共建筑的新城体育文化中心,力求建设一个复合高效的公共建筑群,体育场是其中规模体量最大的单体建筑。规划设计的体育场与其他大型公建沿主干道布置,与道路对面的滨水公园隔相遥望,共同形成一个城市公共设施资源的集聚区(见图1)。

由于可利用场地较为局促,前期在满足建筑指标前提下,利用有限的土地、景观资源,进行了合理紧凑的总图规划。建筑自身平面形体为椭圆形,依运动场地长轴南北向布置。西侧为体育场及主看台出入口,南北两端为公共停车场。另有办公区域及副看台出入口位于场地东侧,沿市政道路两侧看台下部为商业店铺。体育场东南及西北两端设置大型汽车出入口,分别朝向城市及当地学校,供大型文体活动时布置场地的车辆或节日游行人流使用。

2.2 功能定位

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与项目规模匹配的运营成本,前期策划了多种业态布局,考虑了承担多种功能的使用模式:城市文体活动、办公区域、文化展览、体育教学及面向社会的零售、餐饮等商业功能。体育竞技功能集中布置在建筑西部主看台下方,主看台的观众由体育场西部的南北两侧通过大台阶走到三层的入场平台——即外立面形象上的“桥”。位于“桥”下的就是体育场的主入口及其两侧的双层商铺,主入口在一层设置两层通高公共大厅,连接通向内场的通道及两侧的比赛用房,同时设置一部电梯通向各层的VIP室及餐厅。位于建筑四层的餐厅,体量突出建筑主体,餐厅考虑为独立运营,额外设计了通向五层的楼梯,可借用体育场VIP室作为日常使用的包间,也可在有文体活动时为观众提供餐饮服务。实现了一栋建筑多种用途、同一场地分时改变用途的设计,利用功能复合以达到高效运营的目的。

2.3 空间设计

在实现多功能复合的基础上,对建筑剖面进行精细设计,看台下空间的最大化利用保证了空间高效性(见图2)。考虑不同功能的空间需求,在满足赛事、观演、无障碍等使用标准前提下,提升空间趣味性:一层入口大厅的通高空间强调建筑入口气势;通往主看台的“桥”上灰空间与建筑内部形成自然过渡,在此处可远眺滨水公园;空中餐厅的落地带型窗拥有最大206°的视野,可俯瞰整个滨水公园。

2.4 立面创新

项目整体造型、立面浅灰色石材以及主看台屋顶结构仍然呈现出体育建筑的力量美,但针对主(西)立面,设计赋予其更多创新元素(见图3)。

主看台入口数十米长的平台边缘呈连续斜面,由绿色植被覆盖,呈现出一道绿色的“桥”,反映了建筑立面的生态性,且与周边景观结合得更加紧密。底层公建玻璃幕墙拉近了室内外空间的距离,消减了大体量建筑带来的距离感而更具有亲和力。顶层空中餐厅向外出挑5 m,带形窗设计使得主立面脱离沉闷与乏味,如同一湾高处的流水。主立面的复合化设计力求建筑成为与滨水公园相得益彰的地标。“桥”“绿地”“流水”等意象无一不和公园中的景观要素相呼应。

3 结语

针对小型城市体育场新建项目增长趋势,提出以“复合高效”理念为指导的合理设计策略,设计出面向群众的持续高效型体育建筑,这将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公共体育服务资源的浪费,增强小型体育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一步提升公共体育服务质量、促进全民健身运动、提升城市活力。

参考文献:

[1] 国发[2014]46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Z].

[2] 李玲玲,杨 琳.体育建筑[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35-39.

[3] 林 昆.公共体育建筑策划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1.

[4] 程车智.后期运营理念指导下的中小型体育中心设计策略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3.

猜你喜欢

体育场空间建筑
Two Funny Men
去体育场所时如何防疫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空间是什么?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创享空间
建筑的“芯”
他只做有“思享”的讲座,让小小微信装下一个“万人体育场”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热闹的体育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