弧刃针刀结合手法治疗中度肩关节周围炎临床研究
2018-07-03程少丹王学昌鞠申丹庞海莉席智杰
程少丹,葛 程,张 洋,王学昌,刘 猛,鞠申丹,庞海莉,席智杰
(1. 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 200052;2. 河南省中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8)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临床常见疾病,以肩关节疼痛及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根据肩关节疼痛和功能受限程度,肩周炎可分轻度、中度和重度[2],不同程度的肩周炎治疗方法不同[3-4]。在前期采用穴位注射结合推拿手法治疗中度肩关节周围炎的基础上[5],笔者将治疗方法进一步改进,应用弧刃针刀配合手法治疗中度肩周炎,与穴位注射配合推拿手法做了比较,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共收集2014年11月—2016年10月在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颈肩腰腿痛科门诊就诊的中度肩周炎患者100例,其中女63例,男37例;年龄46~65岁,平均51.50岁;病程6~25个月,平均10.51个月。诊断标准:参照《实用骨科学》[6]中肩周炎诊断标准:①中老年患者,起病缓慢,病史较长,无明显外伤史;②肩关节周围疼痛,尤以夜间为著,严重时经常被痛醒;③患肩功能障碍,患肢上举、外展及后伸等动作受限,不能完成穿衣、脱衣、洗脸、梳头等动作;④查体局部有压痛,部分患者伴有肩部肌肉痉挛,严重的出现患侧三角肌和冈上、冈下肌肉萎缩,甚至出现“方肩”畸形;⑤X射线表现多为阴性。纳入标准:①符合以上诊断及分度标准中的中度患者;②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7]:①不符合纳入标准,或虽符合纳入标准但因各种因素未按规定完成所有治疗及观察,影响效果判断者。②合并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危及生命的疾病以及精神病患者等。③年龄在46岁以下或65岁以上者。④妊娠或哺乳期患者。⑤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高于10 mmol/L。⑥肩部外伤尚未痊愈者。⑦肩关节局部严重骨质疏松、骨结核、骨肿瘤者。分度标准:根据肩关节疼痛及功能受限情况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2]。轻度:上举135°以上,外展70°以上,后挽摸棘(以中指尖到处为准)第3腰椎棘突以上,生活基本自理,疼痛、压痛、夜痛均(+)左右。中度:上举90°~135°,外展60°~70°,后挽摸棘中指尖达第3腰椎棘突以下、髂臀部以上,诸痛均()左右。重度:上举90°以下,外展60°以下,后挽摸棘困难,患手只能摸到患侧髂臀部,不能自理洗脸、穿衣等,诸痛()或()。将100例中度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2组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治疗方法
1.2.1治疗组 采用弧刃针刀结合手法治疗。①弧刃针刀治疗。参照弧刃针刀治疗肩周炎步骤[8-9],具体分为以下几步:a.选择体位。根据肩关节不同疼痛情况选择以下体位:患肩外展、外旋45°仰卧位;患肩在上侧卧、患侧上肢尽最大限度上举位;患肩在上侧卧,最大限度地反手挠背位。b.定点。根据选择的体位选取喙突、盂下结节、肱骨小结节嵴处标记,必要时选取胸大肌上臂止点处、小圆肌止点、冈上肌止点、冈下肌止点等进行标记。c.消毒、铺巾。肩关节常规消毒、铺巾。d.进针。选取0.7 mm×38 mm规格弧刃针刀,针体垂直皮肤,快速刺入,直达皮下。e.松解。慢慢进行松解,细细体会手下感觉,多可听到“咔嚓”声响,当有落空感或突破感时停止。f.出针。快速出针。g.保护。输液贴覆盖。2周治疗1次,共治疗4周。②手法治疗。采取治疗肩周炎的手法[5],分别在患者仰卧位进行法配合肩关节作被动的外展和旋内、旋外活动;侧卧位法配合患肢上举、内收等被动活动;端坐位患肩的环转摇动、患肩的内收扳动、患肩的后伸扳动、患肩的后伸旋内扳动以及患肢的抖动等手法。最后采用搓法结束治疗。隔日治疗1次,共治疗4周。
表1 2组一般情况比较
1.2.2对照组 采用穴位注射结合手法治疗。①穴位注射治疗[5]。取肩部压痛点及局部穴位。用5 mL注射器抽取得宝松(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1 mL、2%利多卡因1 mL、灭菌注射用水3 mL,选择穴位2~3个,常规消毒进针,注入药液0.5~1.5 mL,接着将针退至皮下,沿不同方向进行斜刺,有针感后再注入药液0.5~1.5 mL。注射完毕出针输液贴覆盖针眼。 2周治疗1次,共治疗2次。②手法治疗:具体操作同治疗组。
1.3临床疗效判定 采用前期制定的肩周炎疗效评定量表[10],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1个月获取患者肩关节疼痛、肩关节活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三方面的评分情况。肩关节疼痛评分为0~35分,肩关节活动功能评分为0~30,日常活动能力评分为0~35分。3项最高分数相加满分为100分。分数越低症状越重,分数越高症状越轻。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纳入的病例均没有脱落,全部进入结果分析。
2.1肩关节疼痛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肩关节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肩关节疼痛评分均显著提高(P均<0.05),且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肩关节疼痛评分比较分)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
2.2肩关节活动功能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肩关节活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肩关节活动功能评分均显著提高(P均<0.05),且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功能评分比较分)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
2.3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显著提高(P均<0.05),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2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分)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
3 讨 论
肩周炎属中医学“痹证”等范畴,好发于50岁以上的人群,多由年老体弱肾气不足、气血亏虚、卫气不固、腠理空虚,以致风寒湿邪乘虚而入,加之长期劳累或外伤致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而发。疼痛和功能障碍是其两大主要症状,治疗主要针对这两大症状进行。
弧刃针刀为王学昌医师发明(专利号:CN2012205907990)[11],形如注射器针头,针体中空,针尖为弧形刀刃,具有以下6种优势:①弧刃针刀的刀刃为“弧”刃及“V”形刃的复合结构,刃相对较长,能够以较小的组织创伤达到较大的松解效果;②既拥有细针刀的微痛、又拥有粗针刀的强大松解效果;③由于弧形刀刃的特点,传统针刀刀法的“十”字切割和“米”字切割等得以简化为“一”字切割,减少了组织损伤、患者的痛苦、医生的操作时间;④空心结构,能够从尾部是否有血液渗出来判断是否损伤及血管;⑤由于弧刃针刀所切割组织不在一条直弧刃上,人体组织更易快速修复且不容易产生粘连、瘢痕,更符合外科学损伤组织的自我完美修复要求; ⑥安全,不易折断。因此,弧刃针刀治疗中度肩周炎,通过局部刺激,达到局部减张、减压作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通则不痛”,故可以消除疼痛。同时,由于弧刃针刀属于针刀的范畴,在操作过程中可以对肩部粘连组织进行松解。由于弧刃针刀形如注射器针头,针尾结构和注射器针头尾部相同,就像小喇叭一样,放大声音,故在松解时可闻及“咔咔”声响,使得医生和患者都能够从声音的角度来判断病情轻重、判断是否松解到位。故对粘连松解彻底、到位,可以即刻恢复肩关节的功能。
手法是骨伤科常用的治疗方法,分为正骨手法和理筋手法。在弧刃针刀松解后,采用理筋手法治疗中度肩周炎,可以很好地起到调正骨缝、消除狭窄、松解粘连、软化瘢痕、滑利关节等康复作用。
弧刃针刀即时松解粘连作用明显,如果术后未配合有效的康复措施,肩关节很容易再次发生粘连。以往采取的康复措施往往是让患者配合锻炼[12]。但由于锻炼是主动锻炼为主,中度肩周炎患者肩关节疼痛及功能受限均较明显,患者在主动锻炼时多存在畏痛心理,使得锻炼效果大打折扣,故锻炼效果有限。本研究采用的手法最显著特点是和关节被动运动的有机配合[5]。而单纯的被动运动却因患者疼痛而无法操作,而该手法在弧刃针刀松解粘连后,通过隔日的推拿与被动运动结合,对于维持弧刃针刀松解效果、恢复肩关节功能可以发挥较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军,胡赟霞. 中药外敷联合推拿、运动疗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J]. 中医药通报,2016,15(4):46-48
[2] 程少丹,陆念祖,张天伟,等. 肩关节周围炎的分型、分期、分度及治疗[J]. 实用疼痛学杂志,2013,9(3):205-208
[3] 程少丹,陆念祖,张天伟,等. 功能锻炼配合青鹏膏外用治疗轻度肩关节周围炎随机对照研究[J].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1,19(5):17-19
[4] 张天伟,程少丹,王慧芳,等. 无痛手法松解重症肩凝症[J]. 中国骨伤,2009,22(9):718-719
[5] 罗金寿,程少丹,王勇军,等. 穴位注射结合滚法推拿治疗中度肩关节周围炎随机对照研究[J].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5,23(2):1-4
[6]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 实用骨科学(上)[M]. 4版.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372-373
[7] 于秋深,李劲松,汤文红,等. 微型针刀松解为主治疗粘连性肩关节周围炎疗效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2014,33(4):346-348
[8] 刘晓博. 弧刃针刀配合推拿手法治疗肩周炎的护理体会[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42):150-151
[9] 王学昌,都帅刚,程少丹,等. 弧刃针刀治疗重症肩周炎所致神经痛73例临床研究[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23):1-2
[10] 程少丹,张天伟,卜家树,等. 肩关节周围炎疗效评定量表的设计及临床应用[J].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0,18(1):23-25
[11] 王学昌,刘延青,张董喆,等. 弧刃针刀治疗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37例临床观察[J].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6,22(7):556-557
[12] 孙爱军,袁华丽,张伟萍. 肩关节锻炼操对肩关节周围炎患者康复的影响[J]. 上海护理,2015,15(5):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