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证指南医案》耳病辨治特色浅析*
2018-07-03颉龙飞徐竞一付姝菲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193
★ 颉龙飞 徐竞一 付姝菲(天津中医药大学 天津 300193)
叶天士是清代著名医家,不仅在温病学方面著述颇丰,对于杂病的诊治亦丝丝入扣。《临证指南医案》为其下门人收录,华岫云编辑而成,是研究学习叶天士学术思想的重要资料。本文通过对《临证指南医案·耳篇》中的17个医案,分析叶氏对耳科疾病的辨治特色,以便借鉴于临床辨治之中。
1 耳科疾病与脏腑联系
历代医家对于耳科疾病与脏腑内在联系的认识都较为相似,认为耳与胆、 肾、心的关系比较密切,叶氏亦不例外,如《临证指南医案·耳篇》中记载:“肾开窍于耳,心亦寄窍于耳……肾窍开耳,胆络脉亦附于耳,凡本虚失聪治在肾,邪干窍闭治在胆,乃定例也”[1]。
胆为少阳,其经脉绕耳而行,故由于外感引动或情志不遂内生郁火可导致耳鸣耳聋的发生,尤其是暴聋;心肾对于耳的影响体现在,肾乃水脏,天一生水,又有相火存于其中,水虚常常导致相火上挟君火为患;嗜欲无节、劳役过度、大病之余或者老年肾精不足,耳不得充养,易发生耳聋,相火作乱,木火化风则易耳鸣。
2 耳科疾病的辨治特色
《临证指南医案·耳篇》所载医案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属于外邪侵袭;一类属于肾阴不足(本虚)。外邪多为风温、暑热等温热病邪侵袭少阳,导致相火上郁,耳窍被闭,清阳之气不得流通于耳,继而见耳鸣,耳聋,耳胀痛流脓等症;肾阴不足证在书中多见于老年患者,如“王……今年已六旬,脉形细数,是皆肾阴久亏,肝阳内风上旋蒙窍”“某,八十耳聋,乃理之常,盖老人虽健,下元已怯”等都直指下焦肾阴不足导致的耳鸣耳聋等症[1]。在《临证指南医案·耳篇》中只记载了5个本虚所致耳病的医案,另有很多散在于中风、肝风、眩晕、头风等其他门类医案中,但大体皆以肾虚论治[2]。
2.1 叶氏耳篇用药规律 本文将《耳篇》17则医案用药进行频次统计,分析总结叶氏对耳病的辨治特色,使用频次在3次以上的药味如表1所示。以宣清外邪及补益肝肾的药物为主,兼以安神及滋阴潜阳之品。
表1 《临证指南医案·耳篇》用药频次统计表
叶氏对于外邪侵袭所致的耳部疾病,多以辛凉之品宣清外邪;对于下元不足导致的耳聋等症,叶氏多补益肝肾、安神、潜镇同用,主张“填阴重镇,滋水制木,佐以咸味入阴,酸以和阳”[1],以达到相火安于本位的目的。
由药物的频次分析可见,叶氏善用连翘治疗耳疾,17则医案应用连翘13次,连翘微苦辛且入心、肺、胆经,善泻心经客热,亦为疮家圣药,可助排耳部的疮脓肿毒,其次苦丁茶、黑山栀、鲜菊叶的应用频次亦较高,反映了叶氏对于耳部疾病的治疗亦注重清少阳郁火;对于本虚的病人叶氏善用熟地、五味子、山茱萸、山药等以补肝肾之阴;用龟板、磁石以潜镇浮阳;远志、茯神以安养心君,同时远志还兼通窍之用。另外,叶氏多次以磁石六味丸为基础方,加上一两味安神之品以疗相火上扰之机。
2.2 左耳症状严重者多兼清少阳郁火 汪案中曾言“先议清少阳郁热,以左耳为甚故也”[1],符合中医中的“肝(胆)左升肺右降”之理。在《临证指南医案》耳篇所记载的17则医案中有3则载患者有明显的左耳症状表现。故本文通过对比3则医案的病机及方证来分析叶氏对左耳症状明显者的辨治思想,如表2所示。
表2 《临证指南医案·耳篇》左耳症状明显者方证对比表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叶氏在辨治耳部疾病中重视辨识发病部位,将左耳症状明显作为辨识少阳郁火的一个标志,因肝胆之火由左而升,故叶氏对于耳部疾病左耳表现明显者常在治疗原发病(外邪或本虚)的基础上兼清少阳郁火,常在宣清外邪的基础上兼加几味辛凉薄味之品以宣清少阳郁火。
2.3 注重季节的影响 在阅读分析医案过程中我们发现,叶氏对于不同季节发生的耳部疾病,用药有其特色之处,故通过对比不同发病季节的医案来挖掘叶氏特色辨治思想,见表3。
表3 《临证指南医案·耳篇》不同发病季节病案对比表
从表3可知,三案均为外邪侵袭所致,通过对比两个发于夏季的患者症状,可见两人均病耳聤,因暑多兼湿故用药在连翘、竹叶等清热基础上加入滑石(六一散由滑石、甘草组成),一方面加强清热之力,一方面通利三焦,使湿热病邪从小便而去;对比“毕(三三)与某(十八)”二案可以看出,叶氏认为春病在头,木火易升,故在治疗上多在宣清风热的基础上兼清少阳郁火(羚羊角、鲜菊叶)。
由上述分析可知,叶氏在临床治疗耳部疾病时重视季节因素对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主要在宣清外邪基础上结合季节特点加入相应的药物,如春应肝木,其气多升,故加入清少阳郁火之品,夏季湿热熏蒸故加入滑石等清利暑湿之药。
2.4 注重对加重病情因素的分析 《临证指南医案·耳篇》记载:“先起咳嗽,继而耳聤胀痛,延绵百日不愈。此体质阴亏,触入风温,未经清理,外因伤及阴分,少阳相火陡起,故入暮厥痛愈剧。”对于一个耳聤胀痛缠绵百日不解的病人,叶氏从其“入暮疼痛加重”入手,结合其起因,体质以及病程判断患者为风温久羁不得清理,伤及阴分,导致的疾病迁延不愈,并采取先清降、后育阴的治疗思路。可见叶氏对于疾病与人体之间的相互影响了然于胸,重视对加重病情因素的分析。临证中,疾病缠绵不愈往往由于正虚的影响,分析病情加重的因素,能便于我们查明虚在何处,从而立法处方。
从上可知,由于耳部疾病与胆、肾、心的密切联系,叶氏对于耳部疾病的治疗,以外邪侵袭(外邪或兼少阳郁火)、本虚(肾阴虚)两大方面为主。对于兼少阳郁火者叶氏多加辛凉味薄之品以宣清,尤善用连翘,对于肝肾阴虚龙雷上扰者多以磁石六味丸加安神之品以滋养潜镇,并在此基础上注重分析病位、季节、病程,以及病情加重因素对疾病的影响,随证加减。虽然《临证指南医案》中对耳病的记载,仅包括耳鸣、耳聋、耳胀、聤耳四大类,但从寥寥几案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叶氏辨证之细,以及其对人体生理、病理的深刻认识,不仅治天之六气,更治人之五常,值得我们进一步分析学习。
[1]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M].宋白杨校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254-256.
[2]董立均.《临证指南医案·耳鼻喉》浅析[J].光明中医, 2010, 25(3):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