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上的鲤鱼溪
2018-07-03□
□
小贴士:怎么去:动车至福建省南平市——政和县——镇前镇。
玩什么:游览犀龙桥、长青桥、福源桥、鲤鱼文化公园等景观。参加“光饼戏大鲤”“关隶古镇论坛”“千人品茶”等多项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
吃什么:品当地特色茶,银针白毫、白毛猴、政和工夫等。
镇前,是闽北政和县的千年文明古镇,海拔近千米,如同坐落于云端,素有“闽北东大门”和“旱地码头”之称。镇前溪养鲤鱼,有着悠久的历史。
相传在明朝洪武年间,有一姓徐的朝廷命官主事关隶镇(即今镇前的前身),顺应地方民情,力倡封山禁林,蓄水养鱼,使关隶镇“山清水秀”,门前溪养鲤鱼无数,虽曾历经多次灾难性的毁灭,但当地的鲤鱼居然都奇迹般存活了下来。因此,在当地,鲤鱼溪的鱼是神灵的象征。在善良纯朴的镇前人的关怀下,如今鲤鱼溪已经成为镇前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窗口,成为高山群中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鲤鱼溪属上游梨溪支流,清泉奔流而下,至镇前村口,水势顿减,五弯六曲,贯村而去。小溪上三座造型古朴的石拱桥把民房和对面的农田依次相连。中间的一座石拱桥是最佳的观赏地点,水深鱼多,鲤鱼颜色多彩﹑神态各异。
多少年来,村民们在溪畔耕作,歇息进餐时,总是将饭菜省下一口喂食溪中鲤鱼,人鱼无忤,相亲相乐。村里有个民间传说:有一次,溪中鲤鱼在山洪暴发前夜托梦村民,第二天清晨,当村民转移到高处林间时,果然山洪呼啸而下,全村人因而躲过一场劫难。为报答鲤鱼救命之恩,村民们立碑禁渔,订下保护鲤鱼溪的乡规民约。鲤鱼溪的鱼,包括山上﹑溪岸的古树,都受到百姓的悉心保护。
到如今,镇前人爱鲤护鲤,更是成为一种美德。
一次,当地污水不慎流入溪中,为救护鲤鱼,家家户户放下手中农活,纷纷下溪,将鱼抱到家中盛在清水缸里,等污水排走再放鱼入溪。
鲤鱼溪旁有数十座明清时期的闽北特色民居。当地朋友介绍说,这里精心保存的民居“马头墙﹑雕花窗”,现已成为建筑学家的新宠。而鲤鱼溪畔罗金山上拥有的近万亩生态茶园,更成为鲤鱼溪茶旅的一个新址。放眼望去,罗金山碧绿环抱﹑嫩芽吐绿,正是采茶时节,人潮涌动。
不用说,一路上最令人心醉的,便是每一处溪湾中悠然游动着的彩色斑斓的大鲤鱼。据说全溪至少有数千尾,它们“闻人声而至,见人形而聚”,温顺如驯。再看四周,山影柔和,树木浓密,房舍田园,光影浮动,充满迷人的色调。
鲤鱼溪上,还先后出现三座由村民筹建的廊桥——犀龙廊桥﹑长青桥﹑福缘桥。一座云端上的村庄能够饱受水的滋养,不多见;一段溪流能够同时坐拥三座廊桥的秀色,更少见。倘若了解到这三座廊桥都是由村民自己筹建的,那就更叫人折服。
原来,改革开放以后,当地村民纷纷外出打拼,一些人如鲤鱼跃龙门般成了企业家。他们不忘家乡建设,“乡亲一声呼,千里齐应诺”,不但慷慨出资修葺基础设施,还在建桥之前,组团外出考察名桥,博纳众长,精心设计。由此,鲤鱼溪上横跨起三座漂亮而具有纪念意义的廊桥。
绿水青山,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是无根无蒂的;那根蒂,就是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就是持之以恒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只要一代接着一代干,驰而不息,久久为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发展的新格局,就一定会陆续形成﹑绚丽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