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盘中餐》:每个孩子都应该有一把稻穗

2018-07-03史军

奥秘(创新大赛) 2018年1期
关键词:盘中餐太久稻穗

●史军 文

打开《盘中餐》,一种穿越的美好感觉,从心底一下子蹦了出来,那是一种与自然、与生活心贴心的感觉,这种感觉已经离我们的孩子越来越远了。

有一天,我带着孩子们去菜市场作“博物旅行”,随意拿起一把菠菜,问孩子们这是什么。孩子们给出的答案五花八门,有人说是油菜,有人说是白菜,还有人说是香菜,硬是没有一个孩子说出正确的答案——我的心里五味杂陈。

城市中的孩子已经离开土地太久了,我们的孩子甚至不能分辨蔬菜,就更不用说那些饭碗中散发稻香的白米饭了。我时常在想,孩子们的生活不应该是这样,他们的生活不应该被手机、电脑、网络的铜墙铁壁包裹起来。每个孩子都应该有机会去感受生长的乐趣,每个孩子都应该拥有一扇通往自然世界的窗口,每个孩子都应该有一把属于自己的稻穗和麦穗。《盘中餐》就是一把开门的钥匙,让孩子们走出城市的壁垒,去呼吸自然的气息,去感受自然的脉动,去重新做回自然的一部分。

《盘中餐》是一首有节律的诗,让我们在水稻的生长中感觉到节气的重要。从我记事开始,每年清明就能听见祖母反复默念,“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要在这个时间种下南瓜和架豆,才能有满满的收获,否则一年的光阴很快就逝去了。在书中,哈尼族同胞也是这样的,雨水时节就开始打理稻田,惊蛰的日子在苗床上撒下稻种,立夏前后就开始把秧苗插到稻田中去。小满分蘖,大暑扬花,立秋时节已经有满满的沉甸甸的谷穗了!一年的辛勤劳作在秋分时节换来了奖赏——澄黄谷粒变成了喷香的大米饭。

节气是我们祖先与土地打交道的经验,那是一个标准的活动时间表,就像我们的课程表一样精准。节气不单单是一个个简单的名词,还是一个个鲜活的时间信标。何时播种,何时耕耘,何时收获,都暗藏在这24个词汇之中。播撒希望的时节错过了,一年的最佳时间就错过了。我们可以从桌角找回丢失的硬币,但是我们却无法捞回那些从指缝里流淌而过的时间。节气不仅让我们在平淡的日子里感受到时间前进的力量,而且会让我们的生活更有节奏。

《盘中餐》是宏大的生命交响乐,在其中我们更能感受到生命过程的博大。在这里“粒粒皆辛苦”不仅仅是因为饭粒中浸透了农民伯伯辛勤的汗水,更凝聚了稻粒自身的生命传奇。从一粒小小的稻种,到亭亭玉立的秧苗,再到伴随微风舞动枝叶的水稻植株,再到压得水稻抬不起头的沉甸甸的谷穗。这一切都来自一粒种子,它带给我们的是魔幻般的生命表演!

我们的孩子已经离开土地太久了,他们没有见过种子发芽时根系上柔柔的根毛,没有感受过水稻叶片上硬硬的颗粒,更没有感受过水稻开花时,稻花香里说丰年的那份期盼和美好愿望;我们的孩子已经离开土地太久了,他们没有呼吸过土地的芬芳,没有触摸过麦苗的柔软,更看不到菠菜在田地中柔嫩的样子。对生命的敬畏和崇尚,不是一种虚幻的感觉,而是来自于对生命之书的翻阅和了解。

《盘中餐》让我们了解孕育过程的不易,也让我们认识保护果实的艰辛,让我们感受到自己其实何尝不是一粒在城市森 林中生根发芽的种子。那些坚守、那些困难、那些痛楚、那些欢乐都是生命必经的历练!

这就是我想告诉大朋友和小朋友们的故事,一个关于生命和自然的故事,一个看似不经意间讲述的故事。每个孩子都应该有机会去嚼一嚼这些情感怪味豆,每一个孩子都应该有一把属于自己的稻穗!

猜你喜欢

盘中餐太久稻穗
《盘中餐》绘本导读课磨课手记
蔬菜浸泡太久可能更脏
《盘中餐》:追寻一粒米的生命之旅
骄傲的小稻穗
母亲
稻穗
晒后修复SOS
晒后修复SOS
等待一小时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