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体育产业发展外部环境评价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
2018-07-03任波
任 波
(1.盐城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2; 2.上海体育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上海 200438)
《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坚持协调发展基本原则,推动东、中、西部体育产业良性互动发展、区域体育产业协同发展。体育产业作为我国的朝阳产业、健康产业,存在结构不合理、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较低、缺乏竞争力、区域体育产业发展不协调等问题。外部环境对区域体育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如社会经济、科技教育、居民生活、体育文化、社会政治、人力资源等,这些因素相互促进、共同作用于区域体育产业发展,使得体育产业发展外部环境成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良好的区域体育产业发展外部环境有利于区域体育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对提升体育产业竞争力,促进体育产业与体育事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体育学界对体育产业发展外部环境的研究相对较少,已有研究大多集中在区域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对体育产业发展外
部环境的分析层面,进行实证研究的相对不足。随着“国发〔2014〕46号”文件的出台,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大力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加体育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新动能,当前面临着体育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是否能够更加有力地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问题。本研究以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为研究对象,采用PEST分析模型和指标评价基本原则,构建中国区域体育产业发展外部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Q型聚类对区域体育产业发展外部环境进行综合评价,分别从政治环境、经济效益、社会结构、人口因素、生活质量和科技环境六个方面进行分析,为区域体育产业协调均衡发展提供参考。
1 PEST模型的区域体育产业发展外部环境分析
美国学者Johnson·G与Scholes·K于1999年提出PEST模型。所谓PEST,即 Political(政治)、Economic(经济)、Social(社会)and Technological(科技)。PEST模式是分析战略外部环境的基本工具[1]。
1.1 政治环境
政治对产业部门的引导、监管、培育消费能力有促进作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环境包括政治体制、制度、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等方面。政府支持对体育产业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2]。国家的政策导向对体育产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以国务院“46号”文件为引领,提升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对全面深化体育事业改革,开创体育产业繁荣发展新局面具有重要作用。
1.2 经济环境
是指国民经济发展的总概况,反映区域经济形势及经济发展趋势。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给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面对经济增速放缓,传统产业开始缩水,经济呈现新常态,大力推进调结构促转型,加快构建富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对优化体育产业结构,提升体育产业发展质量具有现实意义。
1.3 社会环境
是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发展状况。包括文化传统、教育水平、生活质量、人口结构等方面。社会发展状况是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外部环境,在全民健身热潮的大力推动下,体育产业发展的环境和态势呈现出积极变化,对促进体育产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3]。
1.4 科技环境
是指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及其变化趋势,包括政府技术开发支出、产业结构状况、专利保护、互联网技术、新型发明与技术发展、科学技术转让率等。科技环境对体育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在“互联网+”战略下,体育产业借助互联网的政策风口,顺势而为,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推进“互联网+”与体育产业的深度融合,打造体育用品与服务的电子商务平台,对促进全民健身发展,提升人民群众体育消费热情具有积极意义。
图1 区域体育产业外部环境的PEST分析模型
2 区域体育产业发展外部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1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2.1.1 科学性原则
采用PEST模型分析中国区域体育产业发展外部环境,通过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科技环境四个维度,科学构建区域体育产业发展外部环境。并结合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以及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的自身特点,正确认识中国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科学构建指标体系。
2.1.2 目的性原则
所构建的指标要立足于为区域体育产业服务,综合测度区域体育产业发展外部环境的差异性,为更加客观合理地认识区域体育产业发展外部环境提供参考。
2.1.3 全面性原则
体育产业发展外部环境是一个系统性问题,所构建的指标体系要力求全面地反映体育产业发展外部环境。结合相关学者对“体育产业外部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以及结合当前区域体育产业发展实际,力求全面选取评价指标,遵循评价对象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2.1.4 可行性原则
指标体系的构建,力求选取定量指标,避免不可操作性指标和定性指标,并通过《中国统计年鉴(2015年)》和中国31个省市区贯彻落实中央“46号”文件的实施意见,确保数据的权威性和可获得性,使区域体育产业发展外部环境的评价指标具有可操作性。
2.2 研究对象、指标选取和数据来源
2.2.1 研究对象
以31个省市区体育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为研究对象。
2.2.2 指标选取
以PEST分析模型为研究基础,采用文献资料分析优选法,通过前期相关学者关于体育产业发展外部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基础,并根据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科学性原则、目的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和可行性原则),基于系统分析原理,从整体出发,将与体育产业发展有关的外部环境按系统划分为六类子系统,构建区域体育产业发展外部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
2.2.3 数据来源
区域体育产业发展外部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5年)》(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和31个省市区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需要说明的是内蒙古、西藏、新疆在贯彻落实“46号”文件中,未明确提出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数据。以上三个自治区数据测算方式如下:内蒙古贯彻“46号”文件的实施意见指出,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占GDP比重1.4%以上(以1.4%计算);经济增速目标为8%[4],推算得出内蒙古体育产业总产值。西藏贯彻“46号”文件的实施意见指出,到2025年,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1%以上(以1%计算);经济增速目标定为12%[5],推算得出西藏体育产业总产值。新疆贯彻“46号”文件的实施意见指出,到2025年,体育产业增加值在全区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明显增加(以中央“46号”文件提出的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地区GDP1%推算);GDP增长目标为7%[6],推算得出新疆体育产业总产值。(表1显示)
表1 2025年各省市区体育产业总产值 (单位:亿元)
注:2015年各省市区相应出台贯彻落实国务院“46号”文件,选取各省市区2025年体育产业总产值能够体现2015年各地方政府对体育产业发展的政治环境支持。
2.3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3.1 政治环境
良好的政治环境,给体育产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2014年,中央“46号”文件出台以来,31个省市区相继出台了与地方发展相适应的贯彻落实文件。选取各地区2025年体育产业总产值能够体现2015年各地方政府对体育产业发展的政治环境支持,能够较好地反映出地方政府为了既定目标所采取的政治环境保障。
2.3.2 经济效益
表现在体育产业发展外部环境的经济影响层面。地区生产总值是反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人均财政支出表现在对经济结构调整和拉动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反映人均对社会固定资产的再生产状况。
2.3.3 社会结构
是体育产业发展外部环境的重要影响因素。年末城镇人口比重反映的是人口结构的外部环境影响;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反映的是产业结构的外部环境影响;文体事业费用占地区财政支出比重反映的是体育和文化产业占消费支出结构的外部环境影响。
2.3.4 人口因素
是影响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人口数量和人口质量对居民从事体育消费具有积极影响。人均教育经费反映对教育的投入程度;人口自然增长率反映人口发展速度;每十万人高等学校学生数反映人口受教育质量。
2.3.5 生活质量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体育用品业、体育健身休闲业和体育竞赛表演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是居民进行体育消费的基础;居民消费水平是居民进行体育消费的必要条件;社区服务机构覆盖率是反映全民健身发展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反映居民进行体育消费的购买能力;文教娱乐业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比重反映居民的体育消费在整个消费结构中的状况。
2.3.6 科技环境
科技是提升体育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保障。选取一般公共预算的科学技术支出能够反映各地区对科学技术的重视程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开支反映地区的科技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图2 区域体育产业发展外部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3 区域体育产业发展外部环境的综合测度
因子分析法基本原理是将多个评价指标转换为较少几个不相关的指标(公共因子),使相关性较大的指标分为一组,不同组之间的相关性较小,从而用较少几个指标来反映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7-8]。由于区域体育产业发展外部环境的评价指标较多,为了便于评价分析,这里采用因子分析法,使得在原有指标信息丢失最小的情况下,用较少几个公共因子反映区域体育产业发展外部环境的内容。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2.0统计分析软件,对31个省市区体育产业发展外部环境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各省域体育产业发展外部环境的因子得分以及综合排名。因子分析方法中要输出的描述统计:KMO和Bartlett球形度检验;因子抽取方法:主成份分析法;因子旋转方法:方差最大正交旋转;因子得分:回归方法而得。
表2显示,区域体育产业发展外部环境的KMO检验结果为0.723,大于适合做因子分析检验的临界值0.6;Bartlett球形度检验的相伴概率为0.0001,远远小于1%的显著性水平。综合以上两种方法对区域体育产业发展外部环境的可行性检验结果,可得出区域体育产业发展外部环境适合做因子分析。
表2 区域体育产业发展外部环境的KMO和Bartlett的检验
表3显示,区域体育产业发展外部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可以用4个公共因子解释的总方差,反映全部84.358%的信息(即第一个公共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42.776%,第二个公共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22.170%;第三个公共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11.368%;第四个公共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8.044%),原有数据信息量丢失较少,因子分析效果较理想。
采用归一化处理方法对4个公共因子的权重进行确定,计算公式如下:
(公式一)
式中,k为提取的公因子数,Ti(i=1,2,…,k)为公因子对应的特征值,Wi为公因子的权重。得到4个公因子的权重为:W1=50.71%,W2=26.28%,W3=13.48%,W4=9.53%。
表3 区域体育产业发展外部环境的因子解释总方差
注:提取方法为主成分分析法。
根据区域体育产业发展外部环境的4个公共因子得分,可得出区域体育产业发展外部环境的评价模型为:
Z=0.5071×F1+0.2628×F2+0.1348×F3+0.0953×F4,
(公式二)
式中,Z为区域体育产业发展外部环境的综合评分;F1、F2、F3和F4分别表示4个公共因子所对应的区域体育产业发展外部环境的因子得分。表4显示,区域体育产业发展外部环境因子得分通过回归方法计算而得。
表4 区域体育产业发展外部环境的因子得分
表5显示,区域体育产业发展外部环境综合评分是由区域体育产业发展外部环境的因子得分带入区域体育产业发展外部环境的评价模型(公式二)而得,反映出区域体育产业发展外部环境总体水平。区域体育产业发展外部环境较好的省市区有: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天津、山东和辽宁,全部是东部地区。需要说明的是,区域体育产业发展外部环境综合评分的负值,是指在全部31个省市区体育产业发展外部环境平均水平之下的意思,可以看出中国体育产业发展外部环境整体不容乐观。
表5 区域体育产业发展外部环境的综合评分
4 分析与讨论
以PEST分析模型为理论基础,剖析我国区域体育产业发展外部环境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我国区域体育产业发展外部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科学性、目的性、全面性和可行性。研究指出,影响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 稳定向好的宏观政策环境是区域体育产业沿着良好态势发展的保障。随着中央“46号”文件的出台,各地方政府相继出台适宜于本地区发展的贯彻落实实施方案,在“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政策环境下,重塑人民群众的健康观,发展康体产业,是中央发出的强烈信号。在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政策大背景下,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体育产业发展迎来黄金时期。
2) 良好的区域经济发展环境是体育产业发展的基础。在经济新常态下,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得到飞速发展,有利于促进体育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打造体育产业新业态,推动体育产业与旅游业、健康产业等融合发展。人均财政支出和人均固定资产投资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加大人均财政支出和人均固定资产投资有利于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对扩大体育消费,推进体育产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3) 合理的社会结构为体育产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社会结构包括城镇人口结构、产业结构等方面。其中,城镇人口结构是社会结构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体育产业发展的基本要素。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的发展理念,给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产业结构调整对社会结构变动具有推动作用,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一定程度上反映服务业发展状况,对优化体育产业发展环境具有现实意义。
4) 区域人口状况是体育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人口质量反映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养、科学文化水平、身体素质状况等。“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随着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健康中国建设不断推进,人民群众有进行体育消费的购买能力。提高人口质量,提升劳动生产率,增加高端体育产业从业人员专业素养,进而推动体育用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升高端体育竞赛业发展、完善体育健身业市场环境,以服务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
5) 生活质量是体育产业发展的外在动力。居民的体育消费方式已经由实物型消费为主向观赏型和参与型消费转变。区域生活质量的差异性,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体育消费水平。生活质量越好,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越多,投入到体育健身和运动竞赛中的时间和精力越多。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也发生着变化,购买体育产品与服务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加大,对培育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6) 科技环境对体育产业发展具有推动作用,是提升体育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推进,体育产品与服务的有效供给不足问题不断凸显,推进有效供给,科技是支撑。推进科技化体育健身方式,为居民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体育消费;繁荣体育竞赛表演业市场,让观众感受到高科技体育场馆带来的全新体验;开发体育用品电子商务平台,让人民群众感受到高端体育用品带来的运动便利。以科技为引领,提升体育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质量,以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多层次体育消费需求。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1)根据科学性、目的性、全面性和可行性原则构建区域体育产业发展外部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评价体系包括政治环境、经济效益、社会结构、人口因素、生活质量、科技环境6个维度,17个评价指标。
2)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外部环境存在区域性差异,区域体育产业发展外部环境较好的省市区有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天津、山东和辽宁,全部在东部地区。区域体育产业发展外部环境综合排名为: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天津、山东、辽宁、福建、重庆、湖北、海南、陕西、内蒙古、贵州、湖南、山西、黑龙江、安徽、四川、西藏、广西、河北、吉林、宁夏、河南、新疆、江西、甘肃、云南、青海。
5.2 建议
1)实施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中国现有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制约资源的均衡分配,采用非均衡发展战略,有助于体育资源的高效利用;有助于根据地区资源禀赋、区位条件,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地发展体育产业;有助于体育产业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推动体育产业结构优化,实现体育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演进。区域体育产业非均衡发展符合中国现有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特点,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在需要,对促进公共体育产品与服务的有效配置,培育区域体育消费具有积极意义。
(2)推动区域联动融合发展模式。在共建共享发展理念下,加强政策、经济、科技等联动、融合发展,推进区域体育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体育产业利益共赢联动发展态势,促进体育产业大发展、大繁荣,提升体育产业国际竞争力。以区域联动融合为突破口,推进区域体育产业集聚发展,提升体育产业发展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推动体育产业转型升级。在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下,人民群众对体育运动的需求加大,体育产业各门类联动融合发展愈加强烈。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的合作共赢,进一步推动各方积极参与,促进体育要素资源在更加广阔的范围内优化配置,推进区域一体化建设,共享“联动、融合”发展成果。
参考文献:
[1] 任波.中美体育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比较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8(2):104-108.
[2] 吴立川,李安娜.基于省域视角下我国体育产业环境的差异研究[J].体育科研,2017,38(4):22-28.
[3] 冯建中副局长在中央46号文件贯彻落实情况通报会上的讲话[EB/OL].国家体育总局官网, http://www.sport.gov.cn/n16/n2061573/n2760858/7376281.html.2015-12-9.
[4] 内蒙古自治区主席巴特尔在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讲话[EB/OL]. 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http://www.nmg.xinhuanet.com/xwzx/2015-01/30/c_1114185447.htm.2015-1.30.
[5] 西藏:2015年经济增速目标定为12%[OL/ED].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5-01/18/c_1114035796.htm
[6] 2016年新疆GDP增长目标为什么是7%[EB/OL].新疆党建网, http://www.xjkunlun.cn/bxsh/jj/2016/3726198.htm.2016-1-13.
[7] 任波,夏成前.中国体育产业竞争力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6,40(3):23-29.
[8] 薛薇.SPSS统计分析方法及应用[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262-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