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职业倦怠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相关性研究
2018-07-02冯艳
冯艳
【摘 要】对国内护士职业压力、人格特征、复杂的人际关系及应对策略进行综述,旨在指导护士缓解压力,提高自身抗压能力,促进身心健康。
【关键词】护士;职业倦怠;影响因素;应对策略;综述文献
【中图分类号】R4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4--01
护士职业倦怠是指护士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护士伴随长期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1]。职业倦怠不仅会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个人和家庭生活,还会造成其组织绩效降低、工作滿意度下降、医疗事故和个人意外发生率上升以及离职等不良后果[2-3]。当前护士职业倦怠已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对护士职业倦怠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进行综述,旨在为缓解护士职业倦怠,增加抗压能力,维护护士身心健康提供理论指导。
1 护士职业倦怠影响因素
1.1 职业压力
1.1.1 职业性质方面 护士职业性质特殊如护理工作的持续高负荷、高责任状态、轮班工作制、经常加班、不定期的培训考核、继续深造和晋升机会少、社会地位低、不良的工作环境如职业暴露、嘈杂等因素,均使护士职业压力过大、身心疲惫,从而产生职业倦怠。Camerino[4]的研究显示,轮班工作制扰乱人体生物钟,护士除了承担繁重的工作以外还需照顾家人的生活,常得不到充分休息。在医院要努力扮演好护士角色,在家庭还有承担起贤妻良母的角色,多重角色使护士感觉身心疲惫。有报道指出,由于长期高强度工作压力,护士易出现职业倦怠[5]。有关文献也表明,护士承受的压力日益增大,其职业倦怠感则愈甚[6]。这与林家谊等[7]研究结果一致,工作压力是导致倦怠的最主要原因,与倦怠呈正相关。
1.1.2 人格特征 护士职业倦怠与个人的人格特征密切相关,外向性格的护士个人成就感较高,能应对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敢于面对挑战;内向型性格的护士在工作中多表现为焦虑,低自尊、倔强,遇到重大事件常引起强烈的情绪反应;倔强的护士比较偏执,缺乏同情心,富有攻击性,去个性化程度高[8]。自尊水平低的护士人际关系发展不良,易在人际交往中体验无能感,感受到压力而产生倦怠,个人成就感也低[9]。
1.1.3 复杂的人际关系 护士在临床工作中的人际关系极为复杂,要处理医护、护护、护患之间的关系,如不能妥善处理,就会陷入人际关系的困境,因护士与患者接触最多,护患关系尤其难以处理,我国目前病人和家属的法律意识逐渐增强,对护理工作要求日趋严格、规范,在工作中,要求护士需具备精湛的专业技能及有效处理复杂人际关系的能力,加之患者疾病的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及医学技术的局限性使得风险无处不在,导致护士压力过大,严重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由此可见,繁杂工作及相关的人际关系是造成护士压力最主要的原因[10]。
2 职业倦怠应对策略从个体干预和组织干预两方面进行。
2.1 个体干预
2.1.1 有效缓解职业压力 国外调查发现医务人员是工作倦怠的高发人群[11],国内的相关实证研究也表明护理人员较易发生职业倦怠[12-13]。缓解压力的常用方法有倾诉、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来转移注意力、外出旅游、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寻求正确的宣泄方式,丰富业余生活等。与合适的倾听对象进行诉说,倾听对象要耐心倾听、正确做好引导,积极消除消极的态度,增强护士自信心。尚剑等[14]研究指出,减少产生压力的情境;减轻护士对压力的身体反应;改善护士对压力的心理反应;引导护士正确认识自己;对自己做出合理的自我评价,从而加快护士适应环境,完成职业适应。
2.1.2 正念减压疗法 Cohen-Katz等[15]的研究表明,运用正念减压疗法(身体审视、坐式冥想、瑜伽气功练习,45分钟/次,6天/周)进行为期8周的练习,能有效降低职业倦怠水平,并且实验组的情感衰竭和去个性化分数显著降低,个人成就感的提升也接近显著水平,这种效果可以持续到实验后3个月。这与Cahn B R等[16]研究结果一致,正念冥想训练可调节大脑神经电活动已促进个体记忆、注意力和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提高个体主观幸福感,增进心身健康。指导护士掌握和正确应用正念减压疗法进行减压训练,调节护士出现的负性情绪,及时释放压力,有益于身心健康。
2.1.3 合理情绪疗法 合理情绪疗法(RET)是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提出的,是认知心理治疗中的一种方法,国内学者丁焕娟等[17]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对受试者进行分阶段、分组的培训,继而实施每周两次的信念诱导,最后综合运用暗示诱导、降低期望值等方法帮助护士减少或消除已有的情感障碍,结果显示可显著降低护士的情感衰竭、去个性化症状,提升个人成就感。有学者指出,运用认知疗法改善个体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其效果明显,可改变其不合理的信念,有益于个体身心健康[18-19]。因此,指导护士掌握和正确应用合理情绪疗法进行训练,可以更好地调节护士自身情绪,保持情绪稳定,缓解职业倦怠水平。
2.1.4 人格特征 具有良好人格品质的护士能更好地面对和调节工作压力,由此可见培养护士的健全人格是减少护士职业倦怠的重要途径之一[20]。郭瑛等[21]指出,个性特征受遗传和个体的成长环境影响,具有生物与社会的双重属性,外部的社会因素能够影响个体个性特质的形成。护理管理者要注意护士人格的后天培养,使其能够逐渐转变自身的人格特征,以能够胜任自己的护理工作,护理管理者更应该注重对护士的人格教育和共情教育,使其形成良好的严谨性和宜人性的人格特征[22]。因此,护理管理者应加强护士人格健康教育的培养,提高护士的共情水平,进而提升护理质量,丰富护理职业的人文内涵。
2.2 组织干预
2.2.1 支持系统 家人、同事、领导的支持对缓解护士职业倦怠起着重要的作用。袁彬彬等[23]研究表明,家人支持提高护士职业获益感。同事支持是指个体在应对外界刺激时的重要应急缓冲系统,该系统使个体感受被理解,继而产生归属感与自信感[24]。在我国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护士往往把同事关系作为事业成功和个人成长的重要因素[25],对护士而言,同事支持满足了其与同事保持融洽关系,相互支持的需要,更投入工作[26],对团队而言,同事支持为护士营造了和谐健康的工作环境,使其能更投入工作,提高职业认同感,增加工作活力,提高工作满意度及工作效能,有效的缓解了职业倦怠。
2.2.2 护理管理者的领导作用 国外有学者[27-28]报道,护士长的领导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护士的工作满意度,如何提高护士满意度是稳定护理队伍、提高护理效能的重要措施。护理管理者可以通过提高护理的职业认同、创造良性的职业发展环境、营造良好的护理团队文化等来提高护士职业获益感,从而提高工作满意度[25]。管理者应更多关注其切实需求,实行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柔性管理,满足其合理的需要[29]。护理管理者还应注重加强工作激励机制,优化管理,多关心及鼓励护士,弹性排班,公正待人,增加护士继续学习深造和晋升的机会,充分调动和激發其内在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度,实现自我价值的体现。
2.2.3 心理授权 心理授权是指授权的个体内心体验的总和,表现为工作意义、工作自主性、工作自我效能感及工作影响四个维度[30]。李红等[31]研究显示,护理管理者应适当合理授权,提高护士心理授权水平,提高其工作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护士自主学习能力。王聪等[32]的研究表明,护士心理授权与职业倦怠及离职意愿均显著相关,护士心理授权在职业倦怠和离职意愿之间起中介作用。Deb和Arora[33]研究发现,个体心理上对授权的认知程度越高,越能获得更高的学术成功。因此,护士长应多给予护士锻炼的机会,适当合理授权,给予充分的信任,提高护士心理授权水平,增强护士的自主学习能力,树立集体荣誉感和使命感,提升个人成就感。
3 小结
稳定护士团队,减少护理人才流失始终是护理学界关注的热点,目前关于护理职业的研究重点放在繁重的护理工作给护士带来的压力与职业倦怠[34-36]。护士因其职业性质的特殊性,职业压力大,易产生职业倦怠,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应对策略从个体和组织两方面进行干预,提供良好、和谐的工作环境,指导护士正确运用减压技巧进行减压,提高护士社会地位,完善护士人格,提升共情人际沟通技巧,护理管理者应更多关注护士切实需求,注重加强工作激励机制,适当合理授权,提升护士职业获益感,从而达到缓解护士压力、减轻职业倦怠、促进身心健康、减少护士流失的目的,充分激发护士工作热情,积极创新行为,提高抗压能力,提高工作满意度,降低护士离职率,更好地适应自身职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Maslach C,Leiter MP.Early predictors of job burnout and engagement[J].JAppl Psychol,2008,93(3):498-512.
骆宏,叶志弘,冯莺.护士职业倦怠与工作领域心理社会因素的相关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12-14.
A Jimoglu MK,Donmez L.Daylight exposure and the other predictors of burnout among nurses in a University Hospital[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2005(42):549-555.
Camerino D,Sandri M,Sartori S,et al.Shiftwork,work-family conflict among Italian nurses,and prevention efficacy[J].Chronobiol Int,2010,27(5):1105-1123.
曾淑贤,刘志辉,沈萍,等.产科护士压力源、焦虑状况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1(13):17-19.
Xie Z,Wang A,Chen B,Nurse burnout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occupational stress in a cross-sectional study in Shanghai[J].J Adv Nurs,2011,67(7):1537-1546.
林家谊,覃燕群,许敏昭,等.我院护士职业倦怠现状及干预研究[J].护理研究,2012,26(7B):1890-1891.
Shirom A,Quick JC,Tertick LF.Handbook of occupational health psychology[M].Washington DC:Amercan Psycholo gy Association,2002:245-265.
席波,李军,王翠丽.护士职业倦怠与人格、自尊及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6,21(10):3-5.
周业红,王锐霞.影响护士压力的中介因素及应对策略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6,31.(7):95-98.
Hooper C,Craig J,Janvrin DR,er al.Compassion satisfaction,burnout,and compassion fatigue among emergency nurses compared with nurses in other selected inpatient specialties[J].J Emerg Nurs,2010,36:420-427.
钱皎月,李萌,张银玲.护理工作倦怠和总体幸福感现状及其相关性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11):789-791.
刘维,赵静,李富业,等.三级甲等医院护士职业倦怠现状调查[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4(6):802-805.
尚剑,黄春华,王慧群,等.产科护士离职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6):822-825.
Cohen-Katz J,Wiley S,Capuano T,et al.The effects of 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 on nurse stress and burnout:a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study,part III[J].Holist Nurs Pract,2005,19(2B):78-86.
Cahn B R,Delorme A,Polich J.Occipital gamma activation during Vipassana meditation[J].Cogn Process,2010,11(1):39-56.
丁焕娟,孙美红.合理情绪疗法培训在防治护士职业倦怠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09,9(8):45-47.
Lutz W,Schiefele A K,Wucherpfennig F,et al.Clinical effectiveness of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depression in routine care:a propensity score based comparison between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and clinical practice[J].J Affect Disord,2016(189):150-158.
李会玲,赵亚锋,刘小敏,等.分组认知行为干预减轻急诊科护士压力探讨[J].护理学杂志,2014,29(21):72-74.
席明霞,黄冬枚,李丹,等.护士职业倦怠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3A):26-27,61.
郭瑛,李峥.护理心理学[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9):771-772.
王聪,李继平.护士共情状况与大五人格特征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研究,2017,31(3):316-320.
袁彬彬,郭燕,贺春艳,等.护士职业获益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2016,23(5):19-23.
邵芳,骆宏,徐鑫芬,等.基于行动研究的护士职业倦怠干预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10):882-885.
赵庆庆,杨军,张爱华.护士职业获益感和工作满意度与留职意愿的关系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7,33(11):863-866.
Othman N,Nasurdin AM.Social support and work engagement:a study of Malaysian nurses[J].Journal of Nursing Management,2013,21(8):1083-1090.
Tsai Y.Relationship between organizational culture,leadership behavior and job satisfaction[J].BNC Health Serv Res,2011,14(11):98.
Sellgren S,Ekvall G,Tomson G.Leadership behaviour of nurse.managers in relation to job satisfaction and work climate[J].J Nurs Manag,2008,16(5):578-587.
钱玉秀,侯利环,武健,等.手术室护士职业认同现状调查及管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16):1468-1470.
张美燕,刘红.护士心理授权与职业倦怠及离职意愿的关系[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10):76-79.
李红,赵丽,庞晓丽,等.护士情商、心理弹性和心理授权对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7,33(11):854-858.
王聪,廖春丽,李英娟,等.护士职业倦怠与心理授权的相关性[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1(4):18-20.
Deb A,Arora M.Resilience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among adolescents[J].J Indian Acad Appl Psychol,2012,38(1):93-101.
陈杰,路潜,英圣艳,等.护士职业认同感、工作压力和满意度及离职意愿调查[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6):43-46.
龚满英,黄远泉,李先榮.深圳市社区护士职业认同及工作压力对职业倦怠的影响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1):1-10.
骆宏,张菡,顾利慧.单次聚焦解决模式自我干预对护理职业倦怠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