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重症哮喘呼吸内科治疗效果探讨
2018-07-02闫亚欣
闫亚欣
【摘 要】目的:主要就急性重症哮喘呼吸内科临床治疗效果展开探究。方法:在我院呼吸内科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急性重症哮喘患者中随机选择80例作为研究对象,然后将他们均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其中前者采用常规治疗,而后者则给予综合治疗。最后通过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以及肺功能指标比较两种方案成效。结果:①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中,实验组40例患者以92.5%(37/40)远大于对照组72.5%(29/40);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对比中,实验组的PaCO2、SpO2以及PaO2也都好过对照组;③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对比中,实验组最大呼气平均流速、最大呼气流速峰值以及第1秒呼气量也都优于对照组。并且以上三项对比差异均构成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内科中针对急性重症哮喘患者临床治疗上,综合治疗地采用不但效果更佳,并且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血气分析及肺功能这两项指标,因而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关键词】急性重症哮喘;呼吸内科;常规治疗;综合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56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4-0-0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我院呼吸内科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急性重症哮喘患者中随机选择80例,他们的一般资料为:男性53例,女性27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73岁,平均年龄42.7±5.4岁;病程2-14年,平均病程6.4±1.9年;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均确诊为急性重症哮喘,并排除药物中毒、肺部感染或者是心源性肺气肿者。由此可见,本次研究所选80例急性重症哮喘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不构成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治疗方法
本次研究中實验组与对照组临床治疗上分别采用不同方法,具体如下:
1.2.1 对照组
对照组40例急性重症哮喘患者临床治疗上采用常规方法:首先,患者采取面罩给氧方式并将氧气流速控制在2L/min内,同时还需做好其气道护理。其次,患者入院治疗前3d要分别给予氧化可的松与糖皮质激素,用量控制在100-200mg/d,之后逐步降低剂量直至7d时间结束。最后,通过静脉滴注方式注入氨茶碱,剂量以5mg/kg计算且需一定时间内完成(通常为15min),之后在将剂量标准降至0.5-1mg/kg确定滴注量并正常速度滴注即可。
1.2.2 实验组
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主要是在常规治疗方法基础上联合雾化吸入,即利用500 μg异丙托溴铵、2mg布地奈德以及4ml生理盐水每天两次开展雾化吸入治疗。但需要注意的是,治疗过程中假如患者出现神志不清等状况应借助于呼吸机来通气。
1.3 治疗效果判定指标
本次对两组急性重症哮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判定上主要借助于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以及肺功能指标这三项进行对比。其中治疗总有效率参照呼吸内科相关标准可分成3个等级,显效:患者包括血气分析与肺功能恢复正常,且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有效:患者血气分析与肺功能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临床症状有所减轻;无效:患者血气分析与肺功能并未改善,甚至是出现加重死亡,且临床症状越来越严重。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主要涉及PaCO2、SpO2以及PaO2这三项。肺功能指标则观察最大呼气平均流速、最大呼气流速峰值与第1秒呼气量。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主要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两组患者所获数据,其中计数资料用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中,实验组40例患者以92.5%(37/40)远大于对照组72.5%(29/40),并且二者对比差异均构成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对比中,实验组的PaCO2、SpO2以及PaO2也都好过对照组,且对比差异均构成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对比中,实验组最大呼气平均流速、最大呼气流速峰值以及第1秒呼气量也都优于对照组,并且对比差异均构成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3 讨论
急性重症哮喘作为呼吸内科常见病症,在近些年来受各种主客观因素所影响发病率不断上升,患者临床症状多为支气管严重性痉挛、痰液梗阻以及黏膜水肿,随着情况加重会造成其气道阻力急剧增加,继而促使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并不断加剧,在这种情况下不及时采取相应方法开展救治,那么极有可能导致患者死亡。目前在呼吸内科针对急性重症哮喘临床治疗上主要常规与综合两种方法,为了准确地判断出它们哪种效果更优,笔者通过随机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该时间段中收治的80例急性重症哮喘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其结果显示采用综合治疗方法的实验组在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以及肺功能指标上均优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这也和其他医疗人员研究成果相一致。因此,在呼吸内科中针对急性重症哮喘患者临床治疗上,综合治疗地采用不但效果更佳,并且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血气分析及肺功能这两项指标,因而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刘慧珍.急性重症哮喘呼吸内科治疗效果探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4):460-461.
何光亮.急性重症哮喘呼吸内科治疗效果临床分析[J].医药前沿,2016,6(19):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