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地区电厂深基坑支护方案研究
2018-07-02张先雷
张先雷,郑 阳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二工程局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04)
0 引 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工业发展和日常生活对于电力的需求日益提高,基础发电设施的建设也成为了解决电力供需平衡的关键因素之一,而且不仅仅是我国,电力建设也是其他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与此同时,基于电厂的特殊性,其在进行选址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在东南亚很多国家,因受制于地理位置,电站的建设地点通常地质条件较为复杂,甚至有些地方并不利于电站的建设;但受实际条件的限制,为了保证施工的顺利推进和后期电厂的顺利运营,在此类地质复杂地区修建电厂,对地基基础的处理就变得尤为关键。本文以东南亚某电站SMW工法桩支护为例,分析SMW工法桩在滨海地区软土地基中的适用性。
1 工程概况
1.1 工程基本情况
拟建基坑位于东南亚某国滨海地区,结合地勘资料可知该区多为软土地层,且深度大于30 m,不利条件较多。另外,该基坑距离最近的大型建筑只有不到30 m,因此对基坑变形也有严格要求。北侧和西侧临近海边滩涂,距离为50 m和60 m。
拟建基坑开挖深度为11.25 m,平均地下水位2 m。考虑周边动静荷载加权取荷载为15 kN/m2,自地表加载。
1.2 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地勘资料,并结合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岩土分层,可确定基坑开挖部分岩土层自上而下分别为①杂填土②淤泥③淤泥质土④粘性土,共4类土层。地下水位位于基坑开挖面以下2.0 m,位于杂填土层内(见表1)。
表1 土层参数
1.3 工程主要难点
该拟建工程位于滨海软土地区,土层较为复杂,易产生较大的沉降变形,支护难度大。同时,靠近周边大型建筑物,对沉降控制要求极为精确。另外,滨海地区地下水位高,需要充分考虑基坑降排水通畅并避免海水对基础的腐蚀作用。
2 工程方案
2.1 工程支护方案
根据基坑的相关信息以及开挖土层情况,综合考虑工程的各项难点,决定采用一级放坡+SMW工法桩+两道内支撑的支护方案(见图1、图2)。
图1基坑支护剖面示意图2基坑支护平面示意
支护方案优点如下:
(1)采用一级放坡是结合基坑开挖要求及土层条件综合考虑的,在第一层杂填土中进行放坡,要求放坡坡高2.5 m,坡度1.5。
(2)SMW工法桩是由型钢和水泥土搅拌桩组合形成的一种复合型的维护结构,在该基坑工程中采用,具有抗渗性好、刚度高、经济适用等优点。本工程SMW工法采用3φ850@600三轴水泥搅拌桩,采用P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掺入比28%,水灰比为1.5~2.0,内插700×300×13×24H型钢,钢材牌号Q235B。水泥搅拌桩采用套接一孔法施工。搅拌桩中心桩距为900 mm,桩顶标高为-2.5 m,桩体嵌固深度为21.25 m。
(3)采用内支撑可以有效控制基坑内变形以及周围建筑物的沉降变形。本工程根据基坑的深度设置两道混凝土支撑,每层支撑浇筑应整体浇筑;两道混凝土支撑中心距开挖面分别为2.95、7.95 m。
2.2 施工技术方案
根据所确定的支护方案,结合施工工艺与工程实际,制定整个施工过程分为九个步骤,即共有9个工况(见表2)。
在施工过程中,应牢牢把握以下关键点:
(1) 基坑开挖前要求采用明排法,排出基坑内滞留地下水。同时,遵循坑外不降水、坑内降水的原则,坑内采取明排水与深井排水相结合的方法。
表2 施工工况
(2) 搅拌桩成桩应均匀、持续、无颈缩和断层,严禁在提升喷浆过程中断浆,特殊情况造成断浆应重新成桩施工。内插型钢应保证平整度和垂直度,插入前须在型钢表面涂抹减摩剂。
(3) 型钢插入宜依靠自重插入,也可借助带有液压钳的振动锤等辅助手段下沉到位,严禁采用多次重复起吊型钢并松钩下落的插入方法。
(4) 本工程应加强信息化施工,施工过程中应由专业监测单位进行监测,施工期间根据监测资料及时控制和调整施工进度和施工方法。遇到异常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3 支护效果验算
对基坑支护方案进行支护效果的理论计算,主要包括对基坑的截面验算和整体稳定验算。
(1)截面验算,包括三个方面。
三方面验算均符合要求,故截面验算满足要求。
(2)整体稳定性验算,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整体抗滑移稳定性验算:
整体抗倾覆稳定性验算:
基底抗隆起稳定性验算:
三方面验算均符合要求,故整体稳定性验算满足要求。
4 实际检测结果
通过经典理论公式对基坑支护的支护效果进行验算,结果显示支护方案效果良好。为进一步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验证,利用模拟软件对基坑支护方案进行参数化模拟,得到基坑开挖支护工况全部完成之后(即将2-内撑拆去后)基坑壁的内力位移包络图如下所示(见图3)。
图3内力位移包络图
根据以上分析,可得到以下结论:
(1)基坑外壁受主动土压力作用,最大可达到343.33 kN/m;基坑内壁受被动土压力作用,最大可达到335.67 kN/m,最大值均出现在搅拌桩桩底。
(2)基坑内部水平向位移在-2.5 m标高处最大,即在桩顶位置的水平位移值最大,达到40.14 mm;结合规范规定以及现场实际情况,位移变化满足要求。
(3)基坑壁所受弯矩随土层信息变化而不断变化,受弯方向也发生多次变化,但总体较为稳定,最大弯矩可达到197.9 kN·m。
(4)基坑壁所受剪力随土层信息变化而不断变化,且分层明显。在第二、三层土层,即淤泥、淤泥质土层中,剪应力方向随深度变化发生多次改变,剪力受力环境复杂。但总体而言,剪力绝对值始终在152.91 kN以下波动,远低于土层的极限抗剪强度,不会对基坑安全质量造成影响。
5 结 论
本文以滨海地区某电厂深基坑为例,根据其工程实际情况以及开挖土层信息,设计了一级放坡+SMW工法桩+两道内支撑的支护方案,并通过经典理论公式计算验证与工程模拟软件计算内力位移包络图,论证了支护方案的可行性。另外,对类似的高地下水位软土地基深基坑设计有以下几点经验:
(1)对上层土质较好地层,可尝试一定坡度范围内放坡,保证力学性能的同时,兼顾工程的经济性。
(2)SMW工法桩作为一种成熟的支护方式,可广泛应用于同类型高水位软土地基深基坑,对不同的地质地层,调节不同的嵌固深度,即可得到优良的挡土支护效果。同时,作为止水帷幕,对外层地下水的抗渗性能也很突出。
(3)考虑到软土地基深基坑变形较大的普遍问题,可采用一道或多道混凝土内支撑的形式,对基坑变形控制有很大的积极作用。同时,据工程实际可决定是否作为永久支护,始终发挥支护作用。
参考文献:
[1] 赖忠良.双排桩在相邻为施工场地的基坑支护中的应用[J].福建建筑,2015(6):97_100.
[2] 吴连杰.复杂环境条件下深基坑设计方式及优化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17,44(15):118_119.
[3] 刘晓峰.混凝土内支撑加SMW工法桩在软土深基坑支护中的应用[J].福建建筑,2013(5):94_96.
[4] 杨建华.SMW工法在复杂条件下基坑支护中的应用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2(7):132_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