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分析
2018-07-02瞿正旭魏天信
瞿正旭 魏天信
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发病机制主要为瞳孔阻滞,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也会因晶状体增厚,导致前房变浅,进一步加重瞳孔阻滞情况,影响青光眼滤过术的治疗效果。根据相关临床实践发现[1],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应用超声乳化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临床疗效确切,消除瞳孔阻滞,使前房深度加深,改善患者视力水平。因此,本次研究选取我院于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超声乳化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对比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眼压、前房深度、房角以及视力水平等指标的改善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5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同意且自愿条件下签署知情同意书参与研究,并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均为单眼患病,其中左眼27例,右眼29例,男性30例,女性26例,年龄60~81岁,平均为(73.58±4.59)岁;入院检查结果:眼压>40 mmHg者10例,眼压在31~40 mmHg者22例,眼压在21~30 mmHg者18例,眼压≤20 mmHg者6例,均为原发性瞳孔阻滞型闭角型青光眼,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36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20例;术前视力水平:视力<0.1者18例,0.1~0.2者24例,0.3~0.4者14例,纳入本次研究的56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晶状体混浊,依据LOCS分级法,患者晶状体核硬度为NⅠ~NⅢ。
1.2 方法
56例患者均给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以0.5%爱尔卡因滴眼2~3次行表面麻醉,铺设消毒巾,在上方角膜缘处作隧道切口,将透明质酸钠注入前房,连续环形撕囊,水分离与水分层。低流量行后囊抛光,流量控制在12 ml/min,再次将透明质酸钠推注到前房内,先注入到囊袋,后推注入周边房角360°,推注时需按压虹膜根部,停留2 min,然后植入折叠式人工晶体,或者直接切口植入PMMA,彻底清洗前房内透明质酸钠,切口处作水闭处理。术后给予地塞米松(国药准字:H14021152)2 mg结膜下注射,涂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注册证号H20160337)包眼。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56例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的房角、视野、前房深度、视力、眼压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本组数据均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组间数据比较,计数资料以(n,%)进行描述且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描述且行t检验,若组间数据比较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患者的眼压(11.29±3.14)mmHg,低于治疗前(P<0.05);UBM检测患者术后中央前房深度(2.35±0.58)mm,深于治疗前(P<0.05),见表1;患者术后3 d视力均有所提高,视力恢复为0.3~0.5者24例,视力为0.6~0.8者32例,术后3个月4例患者因后发障导致视力下降,经激光治疗后视力水平均恢复到手术早期。相比于术前各项指标数据,患者术后房角开放,前房角宽度明显增加,视敏度及术后视野明显提升,手术治疗效果确切。
3 讨论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与眼球解剖结构存在密切关系,例如角膜小、眼轴短、前房浅、房角窄等均会导致青光眼的发生,同时存在晶状体增厚、白内障、晶状体位置前移等合并症时,也会加大青光眼的发病率[2-3]。青光眼根据发病机制可分为瞳孔阻滞型、非瞳孔阻滞型、混合机制型。青光眼患者在以往多采用白内障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小梁切除术的三联手术[4];或者分期执行三项手术,首先行抗青光眼手术,待患者术后眼压稳定后再行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手术,三联手术虽然临床疗效确切,但是由于手术时间长、术后并发症风险高、前房反应重,不利于患者早日恢复;采用分期手术治疗时,手术周期较长,风险高,患者所承受的精神负担与经济负担均大幅增加,不利于手术的顺利开展[5]。
表1 治疗前后观察指标比较 ( ±s)
表1 治疗前后观察指标比较 ( ±s)
时间 例数 眼压(mmHg) 前房深度(mm) 房角开放角度(°) 视力水平治疗前 56 19.52±8.57 1.48±0.42 43.67±6.81 0.25±0.34治疗后 56 11.29±3.14 2.35±0.58 76.52±9.58 0.77±0.34 t值 - 4.771 3 6.428 7 14.788 8 5.722 5 P值 - <0.05 <0.05 <0.05 <0.05
随着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手术技术的日臻完善,适应证范围也随之增大。大部分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均可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手术治疗,使患者术后视力水平迅速提升的治疗目的得以达成[6-9]。经临床证实,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应用超声乳化治疗,可有效加深患者前房、提高视力水平、增宽房角、控制眼压水平。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实施晶状体摘除术时,可使前房深度明显增加,使窄房角解剖结构明显改善,做好房角分离,可使虹膜远离小梁组织,使小梁组织的功能得以部分或者全部恢复,促进房水有效排出,使术后患者眼压恢复正常[10-14]。行白内障摘除术后,患者的虹膜与晶状体接触点均已消除,使瞳孔阻滞明显改善,降低单一抗青光眼术后浅前房、恶性青光眼发生率,房角分离可使暂时性或者不牢固的虹膜周边前粘连状态得到改善,使关闭房角重新开放的可能性大幅度增加。
本文结果提示,患者行房角分离术时,选用具有良好粘弹性的透明质酸钠,同时分离动作保持轻柔,并在分离后保留透明质酸钠在前房2 min左右,最大限度的开放房角可有效提高手术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术后视力水平的恢复。针对植入PMMA者也需在扩切口前开展房角分离,保障最后的手术效果。不同于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应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具有密闭性良好、手术切口小、房角分离时前房稳定,粘弹剂不易流出、可进行压力分离等诸多优势。
综上所述,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应用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增加前房角宽度,开放房角,可控制眼压,提升视功能。
[1] 郭沃文,陈建丽,韩贵霞.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5,21(5):640-643.
[2] 李娜新.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不同范围房角关闭的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效果[J].河北医药,2016,38(19):2961-2963.
[3] 裴锦云,林羽,杨海燕.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分析[J].天津医药,2016,44(7):906-909.
[4] 吴作红,张莹.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高眼压分析[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7,35(1):77-80.
[5] 贺永毅,文勇.超声乳化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治疗白内障伴急性闭角型青光眼[J].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6,38(7):514-517.
[6] 吴怡,秦常军.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6,34(5):433-435.
[7] 邓里,曾军.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J].国际眼科杂志,2017,17(2):335-337.
[8] 刘娟,陈璐,周佩佩,等.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分析[J].江西医药,2016,51(8):838-840.
[9] 梁可海.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对比 [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30):68-69.
[10] 郑露.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24):4725-4726.
[11] 杨怡田,陶黎明.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效果[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6,34(5):428-432.
[12] 林树燕,吴志群,邹桂年,等.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观察[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7,38(2):199-200.
[13] 姚润莲.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白内障并急性原发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9):44-45.
[14] 李丽萍,陈前,赵洪超,等.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7,38(3):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