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岩的幸福很“青脆”
2018-07-02
◇ 文 |本刊记者 胡 婷 图 |杨 可
彭水县岩东乡河坝村有一个小地名,叫王家岩,因为这里王姓居多,山上岩石多,土地贫瘠。然而近些年,河坝村留给外人的“荒芜”“乱石山”的印象渐渐改写——荒山摇身一变,成为千亩果园,村民们脱了贫,也铺就了一条生态友好的科学发展致富路。
驱车从岩东乡出发,行驶在河坝的通乡公路上,从高山上远望,五月的河坝,整片山上种满了李子树,郁郁葱葱。改写王家岩生活的,正是这个叫“青脆李”的果子。
是果园,也是希望Orchard and Hope
在青脆李基地,我们见到了正在忙碌的王天禄。2013年开始,河坝村开始发展产业种植青脆李,他便将自家的8亩土地流转了出来,每亩150元。
王天禄今年67岁,以前,他主要靠在外务工维持家庭生活开支。年龄渐长,外出务工不再容易,子女负担也大,于是他在家就近谋了份差事,成为村里青脆李基地现场管理人员,每个月工资1500元,加上土地流转的钱,每年平均收入两万元左右。“在这里上班我们老两口的基本生活开支不成问题,娃儿们的负担也小多了。”老王很满意这样的生活。
“我亲眼看着这些李树从很小一株,长到现在比我都高。”他用手比划着李树的大小,说起村里种青脆李的事,话也多了起来。他很是认真地讲着,牛仔帽下,一双眼睛格外有神。
现在,河坝村种植有4000亩青脆李,相邻的堰塘村有2000亩李园,连起来,岩东乡青脆李产业规模达到了6000亩。2017年,岩东乡青脆李挂果的第三年,基地每棵李树挂果10斤左右,产值约600余万元。青脆李产业涉及的林下种植和果树管理用工基本由当地农户组成,尤其以当地贫困户为主,常年用工量1万余人次,其中带动两个村贫困户162户、600余人脱贫致富,带动当地农户增收100余万元,其中贫困户增收70余万元。
选择,可以很坚定Making Firm Choices
“这几年变化太大了。”有些时候,望着满山果林,王天禄觉得有些恍惚,但提起“任正芳”三个字,内心更多的是踏实。
任正芳是重庆市彭水苗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2009年,她在太原做水果批发生意,发现青脆李销售行情很好,两箩筐的李子可以卖到400元。她开始思考,是不是可以在家乡彭水种上青脆李。
当年,她投资30万,从四川茂县引入当地的青脆李品种,在岩东乡下坝村种了100亩李树。没想到,2011年,青脆李挂果后的第一年就收入了20万元。
任正芳喜出望外。当时,岩东乡党委副书记卢策群得知此事,便想引进任正芳的青脆李企业作为龙头企业,带动河坝村产业发展。
起初,她犹豫了。“那时,河坝村整个村都是荒山,土地石漠化严重,土地里有很多的碎石头,山上路都没有。”母亲也非常反对,“那个地方水都找不到喝的,你还要去吗?”
之后,四川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针对岩东乡海拔、土壤、自然气候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形成了《彭水自治县岩东乡特色经果林产业发展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报告显示,岩东乡适合种植青脆李。任正芳由此坚定了在河坝种植青脆李的信心,流转了村民1100亩土地,说干就干。
当地政府则主动出击,改善基础设施,投资1000万将河坝通往岩东乡集镇的7公里公路硬化,修建果园内部环线公路8公里;2012年,投资600万进行果园土地石漠化整治;2014年,投资30万,在果园内修建路6个公厕,8个水池,2个观光厅……
收获,还有未来Harvest and Future
果园里,王天禄双手背在身后,认真观察李子的长势。五月是李子生长的季节,园子里没什么人。两个月前,雪白的李花漫山开放,岩东乡举办了第五届春季李花节,那是岩东乡一年最热闹的时候。
每年八九月份,则是青脆李收成的季节,村里还会举办李子节。去年八月,岩东乡举行了第二届李子节,前来摘李子的人更是络绎不绝。在李花节和李子节期间,果树基地上的客流量4000~5000人。
目前,任正芳有5家固定的经销商,每亩地可收青脆李250斤,1100亩的果林可收200吨的李子,这些李子几乎全部被买断。到了八九月份,岩东乡的青脆李将会运到深圳、武汉、长沙等地。“到时候这里的路上会挤满了车子,真是供不应求。”任正芳笑着说。
任正芳有充分的理由自信。2017年,岩东乡青脆李在全国李系鉴评会上获得“银奖”,苗芳农业被确定为重庆市级龙头企业。除了果树收益,依托经果林产业基地的季节性赏花、摘果等方式吸引游客,并配套农家乐、休闲娱乐设施、旅游服务等乡村旅游开发,2017年,岩东乡乡村旅游综合收入8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