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2018-06-30苏相丁赵霞
苏相丁 赵霞
【摘 要】随着信息与通信技术快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时代需求。为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微课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已经逐步登上教育界关注的教学模式舞台,并在教育领域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概述并分析了微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特征和翻转课堂的教学优势,结合房地产开发与管理课程的教学目的和特点,提出混合式教学在房地产开发课程中的可实践性及建议,对新时代教育改革与创新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微课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房地产开发与管理;教育改革;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G434;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8)12-0178-03
1 研究背景
在教育部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0~2020年)》中提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通过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信息技术与教育全面深度融合,促进教育改革与创新管理。”这是助力教育改革和创新发展的破局之道,也是促进教育现代化改革的关键问题。
为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我们将数字化教育资源与创新应用作为重点发展突破方向,特别打造微课程,运用网络协助学习等多样化教学模式,以及情景再现等特色化的授课方式,使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充分实现互动,促进教学发展进入新阶段。
传统的远距离教育教学模式以单向性、灌输式作为主要特点,乏味的教学方式占据更多的课堂时间。为改变这种现状,这几年各种网络视频公开课等信息平台进军教育领域,以微型化、碎片化的特征在教育界掀起了一股浪潮,给教育发展带来了崭新的内涵。而将微课程和翻转课堂结合起来的新型教育模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1.1 微课程的含义
微课程又名Mini course、Micro lecture、Micro lesion,最早是由美国北爱荷华大学教授Mc Grew所提倡的秒课程和英国纳皮尔大学的T. P. Kee提出的一分钟演讲而出现。而现今被提及最多的微课程概念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教授于2008年提出的,他认为微课程既是一种知识脉冲又是一种知识挖掘,微课程将提供一个知识挖掘的环境,通过微课程向学生介绍关键术语或关键概念,为学生营造一种在线学习的环境,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目前,国内对于微课程的定义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结合国内各种相似的观点,总的来说,微课程就是以微视频作为知识传播的载体,以微课程作为知识解读的关键,将视频与教学相融合,将理论与情景相结合,将系统学习内容碎片化后进行筛选、归类与设计,按照教学内容的需求进行相应处理,组建短而精、细致而简练的教育课程体系。在微课程的设计过程中,我们采取“一条龙”教育模式,衍生出微视频、微课件、微评估等教学资源共享服务。以充分的灵活性打破时间、空间限制,让学习者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微学习,打造终身学习和全民学习的良好氛围。
1.2 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Flipping Classroom),也可译为“颠倒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据调查研究显示,翻转课堂的起源归功于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林地公园高中的两位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翻转课堂利用互联网时代优势,将学生视频自学置于教师教授之前,让学生高强度地参与其中,获取价值。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让更多的学生通過自主学习、在线课程学习,灵活多样地满足个人需求,通过个性化学习方式获得更多的知识与技能。翻转课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研究能力,提升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更主动地学习,共同研究解决本地化或全球化的挑战,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
通过研究分析国内外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成功案例,得出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创新性的教育模式备受推崇,更多的学生群体热衷于新时代的教育发展模式。因此,基于微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具有一定的优势与现实意义。
2 基于微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特征探索
2.1 角色的转变
在翻转课堂的新型教学模式下,角色的转变成为一个重要的特征。这里主要表现在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
教师从传统课堂上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指导者和推动者;学生从传统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具体来说,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不再拘泥于传道授业,不再以课堂主宰的身份自居,更多的是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由教学内容的传递者转变成课前视频资源的设计者和开发者,课时学生活动的指导者与组织者,课后学习资源的分享者;学生由传统的听、学转变为课前观看视频自学,课时小组讨论、团队合作的参与者和主导者,课后知识消化与拓展的行动者。
翻转课堂的新型教学模式下,角色的转变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时间性与空间性,创新了新时代下教师授课的模式;角色的转变也拓宽了教师授课的局限性,网上知识分享加深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深度与广度;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性。
2.2 翻转课堂的优势
2.2.1 变被动为主动,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课堂的时间局限性严重影响了教学活动的个性化与特色化,学生更多的是被动学习、被动接受,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性不明确,地位不突出。翻转课堂的出现,打破传统教学的时间局限性,将教师的传道授业放在课前视频教学中,课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变被动为主动,利用短暂的时间充分做个性化教学,通过小组分工合作等形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2.2.2 变消极为积极,情景化教学优势倍增
传统教学的空间局限性严重阻碍了情景化教学的实施,学生在课堂上更多的是消极接受,教师无法合理运用情景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翻转课堂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在课前观看微视频,进行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课堂上,教师主要发挥解惑作用,充分运用情景化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一对一”地指导,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2.2.3 变个体为团体,互动式学习效果凸显
传统教学主要以学生个体学习为重点,互动式学习效果不明显,更无法彰显团体学习的优势;教师更多地是总体传授知识。翻转课堂的实施,充分要求教师设计好每一节课程,增设多样性的互动式学习模式,让学生与教师在翻转课堂上面对面地沟通、交流、互动,通过团体合作,变个体为团体,凸显互动式学习效果。翻转课堂共享见解、分享思路、营造浓厚的课堂氛围,在学习的过程中拓展实践能力,为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提供机会。
基于微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特征分析,我们更应该明确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合理采用新时代的教学模式,在教育改革的同时,帮助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助力学生在创新创业时代更有效地接受知识、传递知识、运用知识。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更应该思考怎样将翻转课堂的优势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结合,彰显课堂魅力,让更多学生投入其中、乐在其中。
3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课程的教学目的和特点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是一门以开发过程为主线,系统介绍房地产开发的基本理论、运作实务和操作技巧,并深入探究房地产行业发展规律的课程。该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社会性等特点,是一门应用型课程,其核心环节是实践教学,必须注重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该课程对于从事房地产行业的工作者来说具有很大的借鉴作用,不仅对房地产的产业环境、产业政策有良好的解读,而且对于项目定位、规划设计、成本控制、营销策略和项目评估等内容也做出了详细介绍,创新性地提出了项目拓展、多项目异地管控模式、营销逻辑树、销售控制、房地产开发外部效用等前沿知识。这门课程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实践性强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这门课程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课程开设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了解房地产开发的基本理论、行业发展规律,同时还让学生掌握房地产开发的具体程序、运作务实和操作技巧,兼顾了实践性和理论性,是一门管理工程类的学科。
3.2 具有法规性和政策性
房地产行业是囊括了72个行业内容的综合性产业,受到国家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房地产开发课程教学需要贯彻国家法规政策的精髓,始终在法规政策的约束和指导下进行,引导学生自觉地把房地产开发行为与法规政策联系在一起。
3.3 具有传承性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课程的授课内容除了基本的理论知识,还需要房地产开发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的经验与智慧,指导学生学习先进经验,分析判断当前房地产开发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困境,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具有很强的传承性。
在长期的《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传统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主动学习与运用。为此,在结合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经验与创新发展模式下,建议基于微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微课程学习结构,搭建新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此为例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实践研究。
4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房地产开发与管理》课程中的实践与应用
4.1 建立特色鲜明的微课资源课程体系
以微课为基础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设计时,应该充分思考建立特色鲜明的微课资源体系,将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归纳整理,资源整合,设置情景式教学模式,让更多的大学生投入其中;通过信息技术,标注重点知识,让个性化、碎片化的学习特色体现于微课资源体系中,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利用新技术,依据《房地产开发与管理》的课程特点,安排微课内容,整体把握课程重点,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无限的知识。
4.2 依托网络教学平台设计《房地产开发与管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要设计者的情景设计式教学模式,主要目的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本研究基于网络教学平台,构建《房地产开发与管理》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我们基于微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索《房地产开发与管理》课程教学新模式,以下通过课前准备、课时教学、课后复习3个阶段进行阐述。
(1)课前准备。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整合教学资源;根据学生群体喜好分析结果,打造个性化、特色化的微课程;利用网络平台,发布微课程内容,以供学生学习与分享。
(2)课时教学。充分结合面对面动態交流的特点,设置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建立情景式教学体系,让学生100%地投入其中;尽可能在课时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熏陶与感染学生,吸引更多人参与其中。我们可以采取案例式导入课程、情景式模拟穿插教学、个性化特色启迪学生等方式,让更多的大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头脑风暴、形象展示、团队协作,弥补微课零散化的缺陷;让学生的创新思维融入整个课堂;让学生的创造能力展现在知识运用当中,在课堂表达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课后复习。通过课时的师生互动,教师进行知识梳理、总结归纳,在网络平台上发布复习纲要与意见,为学生布置课后网络自主复习任务;同时展现共享教学资源,拓展知识版块,让更多有需求的大学生自主下载学习,扩大学生视野,培育创新思维。
4.3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建立《房地产开发与管理》课程混合式教学评价体系
本研究基于微课程的翻转课堂研究,将大学生《房地产开发与管理》课程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相结合,通过实践运用,证明了其可行性、易操作性。教师的主导作用、学习的主体地位在这种新式教学模式下表现得更加明显。但是,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没有及时主动地进行学习、情景式教学模式有待提升等。为此,我们建立《房地产开发与管理》课程混合式教学评价体系。
通过学生评价、教师相互评价、领导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建立混合式教学评价体系,主要检测学生的参与度、教师情景式教学的效果、观摩者的享受性等,收集各方意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逐步完善翻转课堂下的新型《房地产开发与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课堂形式转化和学生知识内化。运用微课实施《房地产开发与管理》课程的翻转课堂,在有益的尝试中不断积累经验,丰富教学模式,逐步打造完善、适合高校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5 结语
伴随我国教育的信息化发展进程,微课与翻转课堂逐步深入我国高等教育,相关人员也在积极探索与尝试。基于微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索,有利于将新型教育发展模式与传统教学课程相结合,促进个性化、情景化教学模式发展;在中外各国教学模式的创新并举下,逐步打造适合我国高校发展的新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本文所提出的模式是否适用于其他内容的教学还有待验证和研究。另外,该教学模式对于促进学生学习绩效方面的有效性也需要进一步验证。在国家综合发展的推动下、时代发展的机遇中,基于微课程的翻转课堂模式必将获得全新性的突破,其作用也将逐步扩大化、全面化,这对新时代教育改革与创新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 考 文 献
[1]丁建英,黄烟波,赵辉.翻转课堂研究及其教学设计[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1):88-90.
[2]黄建军,郭绍青.论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现代教育技术,2013(5):31-35.
[3]张跃国,张渝江.透视“翻转课堂”[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3):9-10.
[4]何文涛,张新明.基于微课程的电子课本内容整合及其教育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13(12):89-95.
[5]杨九民,邵明杰,黄磊.基于微视频资源的翻转课堂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10):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