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省传统村落文化建档策略研究

2018-06-30李雪莹

卷宗 2018年18期
关键词:纸质档案传统村落文化传承

李雪莹

摘 要:传统村落中的建筑景观、社会习俗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具有极高的文化研究价值。开展传统村落文化建档工作,能够将传统村落文化以档案的方式记录保存下来,促进传统村落文化的传承。但当前传统村落文化建档工作处于起步阶段,在档案建立、管理、保存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了传统村落文化建档工作的开展,本文在分析传统村落建档工作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推动传统村落文化建档工作开展的建议。

关键词:传统村落;建档工作;文化传承;纸质档案;

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传统村落为改善居住条件,拆毁了传统建筑,其所承载的历史文化随之消失。随着越来越多的传统村落日渐现代化,传统村落的整体数量在减少。在此形势下,对于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工作刻不容缓。在众多专家学者的努力研究之下,发现传统村落文化建档是一种有效保护传统村落文化的方式。

1 传统村落文化建设与保护现状

1.1 我国传统村落文化建设与发展现状

早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相关部门便提出对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政策,并在一些地方特色文化突出的地区开始建档工作。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传统村落文化的文化价值日渐显现,为更好的保护传统村落,我国政府于2012年正式启动传统村落的保护工作,至今为止,共公布四批传统村落名单,计有4153个村落被纳入保护范畴。从纳入保护范畴的传统村落名单来看,其具有以下特点:1.从地区分布上看,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要素之一。在经济欠发达的贵州省和云南省,传统村落最多,而经济发展的沿海地带,如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则传统村落数量较少。2.传统村落整体数量较少。在我国数量众多的村落中,能够纳入保护范畴的传统村落只有4153个,占比仅为0.3%,相比较申报的2万多个传统村落,能够纳入保护名单的传统村落整体数量较少。

1.2 传统村落建档保护现状

据住建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在未来20年内将会有30%的传统村落消失,其所承载的传统文化也随之消失。为更好的推动传统村落的保护工作,自2012年起,国家住建部提出了“一村一档”的建档要求,指导全国范围内传统村落的文化建档工作。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各省份的传统村落纷纷开展建档工作,大大推动了传统村落的文化建档工作进度,抢救和保护了一批即将消失的传统村落。陕西省神木市石堡墕村就是在这种形势之下,开展其传统文化的建档工作。石堡墕村地处神木镇北部,全村人口418人,总面积4300亩,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开展建档工作以来,有效保存了本村的传统文化。

2 建档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研究成果匮乏

在国家的倡导之下,传统村落的建档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从整体上来看,传统村落的研究成果匱乏是当前传统村落建档工作中的一个显著问题。在中国知网上搜索“传统村落建档”的信息,只有30篇左右的相关文献,与我国纳入保护范畴的4153个传统村落相比,研究成果较少,不足以指导传统村落建档工作的开展。此外在冯骥才教授的号召之下,我国有关部门于2014年开展了“中国传统村落立档调查”项目,目前只有222个传统村落建立了相关档案,占比仅5%左右,但与传统村落的数量相比,其数量仍然较少。传统村落建档研究成果较少,导致建档工作的开展缺乏统一的建设标准,制约了其发展。

2.2 基础性概念缺乏统一标

目前我国学者对于传统村落建档的相关基础性问题,尚未达成统一的认识。如对于“传统村落档案”这一基础性概念的厘定上,冯骥才教授和王云庆等人便有较大的差异。基础性概念缺乏统一标准制约了传统村落档案的收集工作,档案工作者在收集档案时,往往会产生不知哪种传统文化可以入档的困惑,尤其是对于一些概念标准不一的文化景观、特色建筑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历史文化,往往无法有效判断其价值属性,导致传统村落的文化收集工作缓慢,不能够很好的为传统村落建档工作提供充足的历史文化资料。

2.3 建档工作缺乏规范

为了有效的促进各地传统村落的建档工作,国家相关部门鼓励地方以《中国传统村落档案制作要求》为主,结合本地传统村落的实际情况,允许更改一些制作标准。但是因为各地传统村落档案工作人员的能力不同,导致传统村落的建档工作缺乏统一的规范,致使各地所收集的传统村落档案在内容和标准上差异较大,呈现出“五彩缤纷”的特点,虽然收集的传统村落文化信息很多,但其价值不大,没有达到建档的标准,导致后期的整理、分类工作量剧增。此外,在收集传统村落的民间传统文化、宗教文化时,因各地社会习俗差异较大和档案工作人员自身的工作素质,没有充分结合当地传统村落的文化,所收集的传统文化信息有所遗失,不够全面。

3 传统村落档案文化建设工作改进的改进建议

3.1 建立纸质档案保护系统

在国家发布的《中国传统村落档案制作要求》中,规定了传统村落文化收集的对象主要为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概况三类。其中基本概况为传统村落的基本信息,包含有该村的人口、自然风貌、生产结构等信息;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建筑、街道、戏台、桥梁、水井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语言、文字、特色文化、风俗习惯等。在实际的工作中,发现收集以上信息很不容易,主要原因是传统村落文化具有分散性的特点,为更好的保护传统村落的文化信息,传统村落建档工作要建立纸质档案保护系统。将传统村落的基本概况、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收集、整理、分类以后,通过纸质的方式保存下来。纸质档案保护系统对于金石、风物档案信息有着良好的保护作用,具有其他类型档案所无法替代的优势。此外要做好相关的备份工作,防止档案信息的遗漏和损坏。

3.2 发挥民间力量的作用

传统村落的居民是传统村落文化的直接保护人和继承人,因此在传统村落的建档工作上,要注重专业机构与民众的协同合作。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配合村委会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使档案保护的理念渗透到村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提升当地居民档案文化自觉性,使村落居民独特的文化视角与传统智慧得以彰显。传统村落建档工作十分繁琐,仅依靠建档工作人员的努力是不够的,提升传统村落村民的文化保护意识,有助于加快传统村落的建档工作,起到保护传统村落文化的作用。

3.3 档案数字化建设

借助信息化技术可以实现传统村落文化的数字化,建立起数字化的传统村落文化保护系统,可以大大提高传统村落文化的建档水平。国家相关部门要起到牵头的作用,通过信息化技术,建立传统村落文化信息共享平台,将已建档的传统村落文化成果上传到共享平台上,便于社会各界人士的浏览,提升社会各界对传统村落文化的关注度,拓展传统村落文化的传播广度,从而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到传统村落文化档案的建设之中,进一步完善传统村落文化建档工作。

4 结语

随着对于传统村落建档工作研究的增多,围绕如何科学建档、合理收集、高效分类的问题,众多学者各抒已见,为传统村落文化的建档工作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主张建立纸质档案保护系统,引入社会力量的参与,以提升传统村落档案的数字化水平,提升传统村落档案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参考文献

[1]冯骥才.传统村落的困境与出路—兼谈传统村落是另一种文化遗产[J].传统村落,2013,(1):7-12

[2]王云庆.传统村落建档保护的思考[J].城乡建设,2014,3(6):67-68

[3]徐丽萍.社会记忆工程档案文献资源整合研究[J].浙江档案,2015,1(1):17-18

[4]满艺,王萍.传统村落建档式保护现状及策略研究[J].档案与建设,2017(07):12-15.

猜你喜欢

纸质档案传统村落文化传承
民族地区传统村落文化安全建设的新视角
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的整合利用与共存发展
纸质档案管理对档案安全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