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2018-06-30陈阿宾
陈阿宾
课程改革提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良好的师生交流为桥梁,以生活情境为基础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一、贴近生活,促使学生积极参与
任何教学活动都应关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小学生各方面认知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提高,对生活的兴趣亦逐渐增强。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借由他们熟悉的事物,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实现对知识的有效教学。
教学人教版六上“圆的认识”一课,笔者以“车轮”作为课堂导入的素材。在课上笔者问学生,出行经常使用的交通工具是什么。学生都能想到“车”。那么车轮又是什么形状,学生能够快速回答出“圆”。接下来,笔者组织学生说一说圆是什么样子的。学生们根据车轮的形状发表自己的看法,能往前滚动,没有角度等。緊接着笔者问道:“圆是一种曲面图形,对吗?车轮是怎么固定在车子上的呢?”学生们开始描述着车轮与车身之间的联系,即通过车轮上安插着的一根轴。“轴是随便安装的吗?”笔者追问道。学生开始讨论。一段时间后,学生反馈:“轴应该是安装在中间的位置上,车轮和轴有几个连接的地方长度应该是相同的。”笔者回应:“你所说的‘中间的位置和‘车轮与轴同样长的几个连接就是本节课我们所要学习的圆的重要知识。”
利用学生都熟悉的车轮导入“圆”的知识,再根据学生对圆的不完善的认知进行“圆心”与“半径”知识的初步教学。将教学内容与生活相联系,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
二、情境创设,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数学学习是一种思维训练,小学阶段是学生建立思维基础的关键时期。进行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情境创设,将学生的思维训练融入,从而实现情境化教学。促进学生积极进行自主学习,有效掌握新知。
教学人教版六上“扇形统计图”,笔者先在黑板上画出红色、黄色、白色、绿色和蓝色五种颜色,组织学生举手表示自己所喜欢的颜色。统计结果是:喜欢红色20人,喜欢黄色10人,喜欢白色5人,喜欢绿色5人,喜欢蓝色10人。紧接着笔者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圆表示全班学生,并询问学生:“喜欢每种颜色的同学在圆中各占多少呢?”学生根据黑板上的圆形和刚才的统计结果开始了讨论,笔者对学生的讨论方向进行引导,适时说明“假如圆形表示100份”。利用前一单元“百分数”中所学的知识,学生分别计算出喜欢各种颜色的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百分之几,最后组织学生将调查统计的结果绘制成扇形统计图。
本课创建学生熟悉的“颜色调查”情境,数据来源于学生,让学生通过统计、计算得到结果,再利用结果沟通旧知进行扇形统计图的绘制。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有效实现了对“扇形统计图”知识的教学。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新知进行情境建设,从而实现对新知的有效教学。
三、实际操作,鼓励学生亲身实践
在小学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需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相应的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完成教学目标,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
人教版六下“负数”的教学活动中,笔者创设了能够让学生实际操作的活动。笔者请2名学生站到讲台上,A同学按照笔者说的进行相应的运动,B同学与其相反。A同学向左行走,那么相对应的B同学就向右走。学生到达指定位置后笔者询问:“假如向右运动的同学为正的,那么向左运动的同学呢?”个别学生说与正相反。笔者:“那么与正相反的又是什么呢?”学生反馈结果多样。接下来笔者利用温度计进行“负数”的教学活动。快下课的时候笔者询问学生之前向右走的同学的运动该怎么称呼,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负运动”。
组织学生先进行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相反”,再借助传统的“温度计”进行正负数的学习。笔者改造课堂环境,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能够实际感受到新知识,再结合教材例子,实现对新知识的有效掌握。
四、方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
小学数学教学是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最终实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对解题方法进行细致化指导,层层递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人教版五下“容积与容积单位”的练习环节,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是学生特别苦恼的问题,在巩固练习时笔者选择这样一道题:一个底面边长为5分米的玻璃鱼缸,水深3分米,把一块珊瑚石浸没在水中,水面上升了4厘米,求珊瑚石的体积。在解答过程中,大部分学生是先计算原来水的体积,再计算出放入珊瑚石后的总体积,最后再用总体积减去原来水的体积。笔者让一位学生上台展示他的做法:50×50×30=75000(平方厘米),50×50×34=85000(平方厘米),85000-75000=1000(平方厘米)。下面的同学纷纷点头同意。笔者并没就此结束教学,而是说道:“这样解题是对的,但是老师觉得应该还有更简单的方法!”笔者再次引导学生观察、对比,思考为什么两次鱼缸内的水位高度会不同。学生通过再次观察后发现:水位上升的原因是鱼缸内放入了珊瑚石,所以珊瑚石的体积就等于上升的水的体积。学生快速地在本子上写出了计算过程:50×50×4=1000(平方厘米),计算出珊瑚石的体积。
在练习教学的过程中,笔者没有局限于学生会解答,而是引导学生再次进行对比、观察,对学生解题思路的建立进行指导,让学生通过自主研究找到了计算珊瑚石体积的简便方法,培养了他们的探究意识。
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首先需对教学内容进行仔细研究,有意识地进行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连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程度。其次,教师可以进行情境的合理创设,吸引学积极投入情境开展活动,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通过亲身感受实现对知识的有效学习;最后,教师可以通过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运用以上四点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实施。
(作者单位:福建省安溪县第十小学责任编辑:王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