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德育盲区,打造全方位德育工程
2018-06-30董同辉
董同辉
摘 要:文章首先分析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现状,然后联系当前德育教学实际,深入剖析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指出德育无处不在,德行无处不在。接着分别从三个方面提出打造全方位德育工程的措施,最后号召教育工作者为祖国德育事业作贡献。
关键词:立德树人;德育现状;形成原因;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19-011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9.069
立德树人。党的教育方针历来十分重视人才的德行培养,这与素质教育对学生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学生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那就是良好的思想品德。要使学生养成良好道德品质,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标准,培养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爱国守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中小学作为青少年德育的主战场,德育工作这根弦需要时刻紧绷,体现在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要真抓实干,彻底消除德育盲区,并且保持常态化。而非蜻蜓点水,浅尝辄止。
一、中小學德育工作的现状不容乐观
我国从孔子起,就确立了德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首要地位。德育体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各级党委政府也相当关注学校的德育建设。但由于长期以来,许多学校把狠抓教学质量作为生命线,把学生成绩的好坏作为评价一名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而急功近利,迫使老师们为了提高学生成绩而煞费苦心,乐此不疲。学校升学率不佳,校长脸上无光。教师所教班级成绩不好,会受到领导的申斥,被同事及学生家长轻视,甚至产生低人一等的感觉。学生成绩不好,挨老师训、家长骂,受同学歧视,内心抑郁、性格孤僻,滋生对老师、家长的仇视心理。重压之下,老师心态失衡,平时教学中过分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良好道德的熏陶。近年来曝光的数起中学生伤害老师的恶性事件无不令人痛心疾首,扼腕叹息。
痛定思痛,造成这些悲剧的原因之一是一些学校对学生德育工作的淡化,存在德育盲区。片面追求升学率带来的恶果便是轻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平时的德育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轻描淡写做做表面文章,喊一喊口号,而没有沉下去,脚踏实地搞好对学生的道德教育。第二个原因是认识上存在误区。不少教育管理者及教师以为“只有思想政治课和科学文化课中加上一些道德说教才是德育;只有‘做好事、义务服务、政治活动才是道德行为。他们看不到学习活动、社会实践、校内外生活和人际交往的德育价值”[1],这是一种短视行为。孔子的视野就很开阔,“他教学生谋道求仁,不只把学礼看做德育,也把学诗、学乐、‘三人行看做德育”[2]。
其实,“如果有意识地引导,有意识地作为,则人的全部生活都可以说是德育或都具德育价值。在这个意义上,德育无处不在,德行无处不在”[3]。这就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高标准、高要求。要防止中小学德育状况继续恶化,体现在平时工作中就是要把德育工作渗透到学校工作、学生工作的各个方面,不留死角,彻底清除盲区,打造全方位德育工程。
二、打造全方位中小学德育工程的几点措施
(一)祛除功利思想,正本清源,潜心育人
德育的成败关键在于实施者,即各级教育管理人员和教师。正人必先正己,打铁还需自身硬。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摒弃名利思想、本位主义,以身作则、以德服人,潜心于学生的道德教育。
1.管理者要把德育工作放在学生工作的首位,时刻紧绷德育这根主弦。而作为一线教师更应时刻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行,及时发现学生思想中的不良倾向,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2.班主任要做学生们的主心骨、领路人,向学生传递满满的正能量。要了解班上每个学生的学习、思想状况,利用学生的点滴进步,去点燃其澎湃的青春,锻造出具有高尚品德的“优质钢材”。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班主任面对的是有思想、有感情的生命群体,班主任的一句极平常的鼓励,往往会成为一个学生一生追求的目标;一番入情入理的个别谈话,却能攻克千年不化的顽石。笔者认为在转变学困生方面,更要付出耐心,细致,持久的关爱。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困生在学习目的、学习习惯、学习信心、基础知识等多方面存在严重问题,要使其脱胎换骨,焕发新生,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老师的心要稳得住,眼睛要盯得住,腰杆要挺得住。
3.课堂是德育的主阵地,是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的重要舞台。在教学余光中先生的《乡愁》时,笔者运用视频资料,通过反复吟诵诗歌,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了海外游子对祖国的赤子之心,生死眷念之情,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二)夯实基础,让良好的品德蔚然成风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韩国无论中小学生,每人胸前挂一块感恩牌,上面刻着感恩父母的格言,这种潜移默化的作用造就了韩国人的忠孝之风。现在国家提倡创办九年一贯制学校,这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可以让学生从学前班起就接受良好的道德熏陶,循序渐进,逐步达到一个较高的道德水准。一些小学非常重视德育,让学前班学生诵读《三字经》以及学校自编的《行为规范三字经》,从而铭记道德训诫,再通过行动进一步深化道德内涵。学校还举行爱国经典诵读大会、英雄事迹报告会以及感恩专题报告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活跃全校的德育氛围,使每一名学生都争当品学兼优的好少年,让良好品德深入人心、蔚然成风。
(三)探索建立完善的德育评价机制
合理完善的评价机制是全方位德育施行的保障。长期以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缺乏对学校的德育评估指标,学生的德育档案抽象空泛。没有具体细致的评价标准,教师对学生的思想教育鲜有方向性、针对性,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很可能成为有才无德的“危险品”。如今,班级精细化管理在许多学校方兴未艾,给建立完善的德育评价机制带来了契机。这些学校各班级制定出一套精细化的学生道德评分标准,班级给小组打分,小组给组员评分,促使每一名学生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良好的道德情操渗透到学生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真正落地生根。
只要我们的教育工作者锲而不舍、众志成城,不断为德育工程添砖加瓦,那么中华民族美丽的道德之花一定会绽放于中小学这片教育沃土,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2][3] 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第6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9.
[责任编辑 万淑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