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2018-06-30周永华

考试周刊 2018年51期
关键词:政治教学生活化策略

摘要:生活是新知产生和学习的源头活水,高中政治学科唯有与生活紧密联系,才能绽放出生机与活力。如何将高中政治与生活巧妙融合,构建“生活化”政治课堂,笔者结合教学实践略谈粗浅认识。

关键词:政治教学;生活化;策略

在高中政治教学实践中,为了让学生能更加深入了解相关知识点,增加政治课堂的趣味性,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了高中政治“生活化”的观念。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往往会引入社会生活中的事例,并以这样的事例为教学的切入点,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政治现象,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理解社会。这样的课堂教学策略减少了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单纯理论的灌输,更加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教材知识点,受到师生的欢迎。但是,在教学实践中,这一教学策略的具体实施也存在一定问题,值得重视。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这一教学策略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供大家参考。

一、 创设生活化情境,让抽象的知识变具体

课堂的导入环节有时候会直接影响学生在这堂课的状态,我们倡导在导入环节尽可能地创设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尽快地投入到课堂中,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场景,刺激学生的感官(视观、听观等)。这样有利于把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化和具体化,提升学习效果。

例如,在导入《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一课时,我先设计了一些与学习目标相关的题目,如全国人大代表为什么要齐聚一堂,这体现了我们国家的性质是什么等问题,展示给学生,然后将2017年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式的相关视频进行播放,让学生在观看开幕式视频的过程中,思考问题。在学生看完视频后,让学生回答相关问题。相关题目既以教材相关知识点为依据,又能在视频中得到一定的体现。因此,在学生看完视频后,就能轻松地答出问题。这样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更加理解教材课本知识,更容易看到政治现象后面的本质问题。

导入环节,需要教师根据所学的教材内容来精心地编排,导入需要开门见山,更需要有很强的针对性和严谨性,这样更有利于直入主题,提高课堂效率。在导入环节,引入学生感同身受的生活实例,创设生活情境,能够激起学生对政治学习的认同感,拉近学生对新知学习的心理,从而为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奠基。

二、 解除生活化疑惑,让政治课回归实践

高中政治教学中,引入生活化教学策略,就是要让学生能了解、解释生活现象背后反映的政治理论,能用所学的政治理论来正确地认识社会现象。因此,在教师选择学生能有比较、有代表性的生活事例时,师生一起提出在这些事例上反映的疑问,然后让学生自主学习教材知识、独立或合作进行社会调查、师生共同探究思考这些疑问,在学习实践中深化认识,对国家的大政方针能有科学的认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告诉学生分析社会现象的具体方法,减少学生盲目地学习行为,让学生在有序的教学活动中,不断提高多角度进行政治分析的能力,优化学习策略,增强对国家方针政策的判断、辨别、理解的能力。

例如,在讲授有关“市场调节存在的弊端”问题时,针对市场调节的自发性的理解,我让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或者是听到的消费欺诈案例,例如买到假冒伪劣产品,过期产品,劣质商品等,同时我针对教学内容向学生继续提问:除了这些现象,还有哪些体现出商家为了暴利而不择手段的现象?由此引发学生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追问。在组织“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教学时,我在让学生了解相关生活案例后,及时让他们思考分析:导致手机价格下降过快、房地产价格增长迅猛的内在逻辑和外部因素。学生通过对教材相关理论的学习,更加深刻地理解生活中的类似现象。

在探讨生活化教学策略运用于高中政治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创设有利于学生理解的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使枯燥的理论更容易理解,让来源于生活的政治理论,更好地被运用于解释生活、引领生活的过程中,为他们健康生活从思想政治方面做好必要的准备。

三、 课后延伸与拓展,创新生活化策略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引入生活化教学策略时,要注意课堂的延伸和拓展,指导学生在课后积极参加社会生活实践,在生活中感悟、反思、完善自己的生活行为。因为政治理论的学习,主要功能就是要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去生活、去发展,更好地处理自己与其他人的社会关系,更好地适应生活,享有高质量的生活。为更好地实施课堂生活化策略,教育者自身也要不断深入生活、理解生活、感悟生活,然后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再有机地融入生活化策略中,使生活化策略不断得到更新。

例如,在必修一教材中,我在讲到《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课时,在课堂下课的前五分钟设定了主题为“中学生不良消费行为的影响”的课外调查活动,发动学生在课余时间去调查周边小伙伴的日常消费,目的在于让学生在课外调查中,通过对中学不良消费行为的了解,能更加正确地对待自身的消费行为,逐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学会理性消费。在进行《感受文化影响》教学时,我让学生走进校园,调查我们学校的文化建设状况,分析我校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让他们提出一些校园文化建设的完善方案。这样,学以致用,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可以更好地感受到政治理论的“真”“有用”,可以更好地调动他们学习政治的内在动力。

政治学习需要教师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课后延伸与拓展不仅能够让学生对新学知识与政治理论的巧妙嫁接提供平台,让学生的新知学习有了落脚点,更能给学生运用知识提供舞台。这些调查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深入到日常生活中,从生活中来寻找答案,并促使自己用学到的内容来评价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总之,生活是一切知识的源头活水,是学生政治理论的起源。我们教师在演绎政治教学时,切勿孤立和割裂生活与政治的关系。当然,生活化教学模式,要根据教学内容而设定,我們不能够为了“生活化”,机械地套用与教学内容相脱离的内容。同时,高中政治实施“生活化”教学,还要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进行,要理论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才能够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简介:

周永华,江苏省淮安市,江苏省清浦中学。

猜你喜欢

政治教学生活化策略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浅析初中政治教学的改革思路
浅析“以人为本”理念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