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

2018-06-30郑燕华

考试周刊 2018年51期
关键词:三维目标探究

摘要:历史三维目标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三维目标的落实离不开课堂教学。从教学环节来看,大致可分为“课堂导入—自主、合作、探究—作业布置”等。在这过程中,由于采用不同的方法与手段,因此达成的效果自然也就不同,但是目标是一致的:落实三维目标,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三维目标;探究

下面着重谈谈本人在实际教学中每个环节与落实目标的一些做法。

一、 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教学,就是在进入新课时,运用有效的方法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并建立知识间联系的教学行为方式。其作用是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能对学习目标明了,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衡量一堂成功的课应看其是否目标明确。比如每节课刚开始,我都会把本节课要求学生掌握的学习目标在学案或多媒体课件中展示出来,并要求学生读一下。如九上《美国南北战争》这一课我依据课标制定的学习目标是:(1)讲述林肯在南北战争中的主要活动;(2)说出《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3)理解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目前的教学中,我想很多教师在学案或多媒体课件也会展示学习目标,但随后马上进入下一环节。这样做,学生是否真正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呢?毋庸置疑,效果不是很好的。本人则是对这些目标进一步的解说,指出第(1)(2)点属于识记类较为简单,而第(3)点则属于理解类较为难同学可以先抄到课本相应地方。此做法是希望同学通过知识的学习能够提升一个层次即能够认识或感受。且在具体的过程学习中我还会进行强调。

二、 自主、合作、探究

1. 自主学习

在课改理念指导下,“学生是主体”已经成为共识,在“自主学习”这一环节,通过导学案使学生大体知道一课的主要知识,并对自学能力的提高起了一定的作用。

在历史课标中,对“知识与能力”目标有专门的解读,其中第一条就是“知道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历史现象,知道人类文明的主要成果,初步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因此,在课前自主学习时,本人主要用导学案,而导学案中本人主要采用填空、问题、材料三种形式。当然,填空和问题中所填或所答内容主要是课本中的主干知识(即识记)。下面以《罗斯福新政》为例。我设置问题有:新政的新表现在哪里?新政有哪些具体内容?核心是什么?新政有什么作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既达成“知识与技能”目标,同时也是“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落实。但是,这仅仅是一部分,更多目标的落实还应在后面的流程中——合作探究。

2. 合作、探究

合作学习、探究疑难的内容通常是课标中属于“理解”与“运用”层次的内容。这些提高的知识对于初中学生学习来说较为困难,为了破解疑难,使学生对知识更深刻地理解,我经常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些资料如历史视频、图片等再向学生抛出问题,组织同桌或四人一组合作来探究问题,通过组内对问题激烈地探讨,然后毫无保留提出自己的看法,通过交流每个学生既能明白自己对问题阐述深度,又能吸收别人看法,最后组内形成一致意见,然后各组在班里交流。通过合作、探究这个过程,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能力等都得到显著提高,这样就使“知识与技能”和“过程与方法”两个目标得以实现,真可谓“一举两得”。

三、 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一项重要活动,作业一般又包括两种:书面作业和社会实践。刚毕业那几年我经常带学生进行参观考察等实践活动,通过此类活动不仅增加了师生情感,而且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更强了,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更强了,真是百闻不如一见。近几年来由于安全的原因,作为教师的我现在主要是布置书面作业,除了练习册外,有时也布置一些其他的练习,如绘制战国七雄示意图、三国鼎立示意图、评价秦始皇、汉武帝,学完《宋代的城市生活》要求学生回去完成宋代城市一日游路线和完成反映春节的相关纪念活动(如写对联、剪纸等都可以)。实际上,书面作业的类型还很多,比如阅读一些历史名著等。可见,作业是课程内容的延伸。因此,学生对历史学科积极性与教师布置作业的好坏有很大关系。

在前面課堂三个环节论述中,我主要谈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落实,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却很少涉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在落实上比较特殊,不同于“知识与能力”目标,它是在具体教学过程的,通过教师的引导水到渠成得出的,是潜移默化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需要选对相应的切入点。如《美国南北战争》一课,这样的切入点很多,但依据目标,我着重选择美国为何能成为当今强国?我引导学生对林肯的做法进行思考得出:维护国家统一是一个国家成为世界强国的重要条件,而今天中国也还未完全统一,所以每个中国人应坚持维护国家的统一。如《唐太宗与贞观之治》一课中“贞观之治”的出现,我引导学生回顾前课隋朝为何会快速走向灭亡得出一个朝代要长治久安必须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重视民众利益、体察民情。再比如通过上下册民族关系的学习(北魏孝文帝改革、唐太宗的民族政策与文成公主入藏,元朝宣政院、清朝驻藏大臣伊犁将军等的设立,)说明我国各民族交往日益密切、相互依存、休戚与共;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

虽然每堂课都能脚踏实地地落实历史的三维目标是有一定的艰巨,但既然选择了这个“传道、授业、解惑”神圣的职业就要努力、坚持。总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作者简介:

郑燕华,福建省龙海市,龙海市第六中学。

猜你喜欢

三维目标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下神峪村“由乱到治”之路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情是语文教学的魂
三维目标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优化策略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推”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