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2018-06-30张叶

考试周刊 2018年51期
关键词:师生互动思想品德生活

摘要:构建新型课堂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广为应用。目前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师生互动的现状并不乐观,普遍存在着诸多问题。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必须深入学习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从教学设计、互动对象、评价机制这三个方面入手,努力将教育同生活、社会和实践相联系。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生活;教育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认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他要求在做中学,把教学做合一。同时应在教学中充分满足学生的需要,联系社会现实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论联系实际,手脑并用,课内外结合,创建一种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从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师生互动是教师与学生双向交流的过程,加强师生互动就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教师应深入学习陶行知的生活教育三大原理,并在思想品德课课堂中加以运用,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主动探求理论知识、积极关注实际生活的欲望,才能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 精心创设问题情境、生成互动教学设计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发现、讨论、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通过“问题”凸现出来,这就对教师如何设计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一,问题的情景化。德国学者赫尔巴特曾经有个生动的比喻:如果把12克盐放在你面前,你一定难以咽下。而如果将这些盐放入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喝汤的同时把盐全部吸收了。由此可见,知识与情境就如同盐与汤的关系。同样的道理,将问题融于情境之中,才富有吸引力和活力,也才更容易被接受。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方法,利用与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谜语、游戏等手段来创设教学情境,并以此来设置疑问,提出问题,使学生在感性上得到充分认识的前提下积极思维,为后续的探究活动营造良好的氛围。

第二,问题的生活化。陶行知先生主张“社会即学校”,为了改革学校教育脱离社会实际的弊端,努力把学校办成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的力量,注重培养学生在课堂上观察社会、认识社会、参与社会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对教学问题的设计符合社会生活实际,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更容易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主动探求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在思维的碰撞中实现良好的互动效果。

二、 平等对待互动对象、营造民主课堂氛围

陶行知曾经说过:“老师要做有心人,要和学生交朋友,能够了解学生的内心,把学生的心理揣摩透。”正是这样真诚平等的态度,使先生赢得了学生的爱戴,真正地走进了学生的内心。因此,平等是爱的基础。在教学中,学生之间由于遗传、生活经历等各方面不同而存在差异,教师应正确认识学生间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参与课堂互动的平等机会。

1. 变换提问方式

在课堂互动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学生集体回答、轮流回答和接龙提问的方法。学生集体回答较多地用于复习旧知识点,这样既可以减轻一些口头表达能力不强的学生的自卑心理,又能使所有学生在知识提问中得到发展。学生轮流回答,就是当教师抛出问题后不刻意点名,而是根据学号或者座位按一定顺序轮流提问,这样每个学生都有可能被提问,而对于一些不爱发言的学生则可以早做准备,不至于猝不及防。学生接龙提问,即学生提问学生,在第一个学生回答完问题后,给他机会继续提问其他学生,第二个学生解决问题后再提问第三个学生,同时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决定提问次数,此时教师要做的就是对每个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鼓励。这种提问方式将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有机结合,不仅有利于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也有利于激发课堂活力。

2. 有效运用非语言行为

美国知名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比曾经通过实验提出一个著名公式:信息的表达效果=语言(7%)+声音(38%)+肢体动作(55%),从中可以看出非语言行为在人们日常交往中的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在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中应充分把握心理学规律,有效运用非语言行为促进师生互动。例如,在请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注视学生,眼神中要包含信任、期待、亲切等感情因素,可以面带微笑、点头示意、流露出赞扬和满意的表情,也可以运用鼓掌、竖大拇指等积极的体态语,这样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鼓励、尊重等良性暗示,从而在上课时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 改革教学评价体制、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陶行知自始至终都信奉“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提倡教学做合一,强调以“做”为中心,要求教师不要一味地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在实践中学习教学内容,理解知识点,将道德认知真正地转化为道德行为,这也可以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标准。例如,在讲到苏人版九年级第五课《与诚信同行》时,可以先组织学生在校园里就平时学习和生活中的诚信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其次针对学校里出现的上学迟到、考试作弊、说谎等问题,请同学们拟一份《校园诚信承诺书》,并在学校里开展一次大规模的宣誓和签字仪式,号召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最后在班里组织一次讨论活动,请同学们交流对此次诚信活动的认识和感悟。教师可以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了解学生各方面的表现进而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出评价。

虽然当前思想品德课课堂师生互动的现状不尽如人意,要实现真正有效的师生互动任重而道远,但我们要对此充满信心,努力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渗透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将品德教育与生活、社会相结合,并使学生快乐地在“做”中学,相信通过这座精心搭建的桥梁,思想品德课堂将成为师生双方“灵魂”的对话场所,共同的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郭婉岚.激发思考,课堂提问——关于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开展有效师生互动的思考[J].观察思考,2014年5月.

[2]葉婷.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师生互动研究[J].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4月.

[3]杜继艳.新课标下师生互动优化与中学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提高[N].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3月,第35卷第二期.

[4]汤娟.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师生互动研究[J].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3月.

[5]邓文丽.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5月.

作者简介:

张叶,江苏省昆山市,昆山市蓬朗中学。

猜你喜欢

师生互动思想品德生活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新媒体技术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生活感悟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解题技巧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