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式课堂下的“灵动语文”
2018-06-30王和欢
摘要:“苏式课堂”在基于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下,树立了“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学是为了再学”的核心思想,要求强化课前“预学”,细化课中“导学”,优化课后“辅学”。因此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遵循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苏式课堂;小学语文;灵动教学
苏州地方特色文化孕育出的“苏式课堂”,体现了苏州地区教育者的价值追求,总结了苏州地区优秀课堂教学的经验。而语文学科教授的内容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最好的体现,语文教师应义不容辞地将这一概念融入自己的工作中,在教学中强化课前“预学”,细化课中“导学”,优化课后“辅学”,通过具有启发性、针对性、创造性的“教”使学生积极学习、深入学习、自主学习,从而实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学是为了再学”。
一、 强化课前“预学”,引导学生课前预习
小学生学习的特点在于:对没有接触过的新鲜事物、知识等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但对这些事物的兴趣来得快,去得也快,很难对一种事物保持长久的兴趣,对困难问题的解决缺乏耐心,课堂自控能力也较差。是以在语文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进行课前“预学”就显得十分重要。教师应当以本班学生的特点为基礎,把教材中涉及的知识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相结合,引导学生使用恰当的方法对即将学习的知识和内容进行有效预习。
例如在《秦兵马俑》的课前预习中,教师可以先要求学生在课前搜集有关“世界八大奇迹”的内容介绍及图片,通过资料搜集,让学生对八大奇迹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并写一写这八大奇迹给自己留下的感受。上课时通过交流、观看兵马俑的视频,使得学生对兵马俑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使课堂教学更简洁有效。
二、 细化课中“导学”,完善课堂教学方法
苏式课堂的核心是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本,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方面有机整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体现主导地位,需在不断完善课堂教学方法的同时,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
(一) 课堂学习活动形式多样化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将枯燥的语文知识学习与多样化的活动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公仪休拒收礼物》这一课时,学生是第一次接触独幕剧这一体裁,在学习时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可以将课文学习和学生表演结合起来,这样学生不但能够直观、清楚地了解人物品质,对公仪休虽然爱吃鱼但拒收鱼的原因有深入的理解,而且通过表演,能够使学生更认真地投入到语文课堂学习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二) 教学手段的新颖化
苏式课堂中,学生的学习目标体现为渴望学习、自主学习、深度学习,即在情感上表现为对学习的强烈渴望;在学习方式上以自我学习为主,能够找到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在思维品质上具有质疑、反思、批判和创新的特质。多媒体能够将教学内容具体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也可以创设出一定的教学情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创设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生命桥》一文时,重点在于理解老羚羊和年轻羚羊是如何相互配合跃过悬崖的。对小学生来说,仅仅通过朗读是不能直观地在脑海中反映这一过程的,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多媒体将这一过程直观、动态地呈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对这一过程有深刻地认识,从而体会羚羊之间的情感,使内心产生强烈的触动。
(三) 学习方法的有效渗透
“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学是为了再学”是苏式课堂的核心思想,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适当、有效的学习方法不断渗透给学生。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重点解决的。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地把语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渗透给学生。例如在《海底世界》一文中,课文结构清晰,内容是围绕最后一句话“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展开的,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这一中心句,锻炼学生快速浏览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还可以列出表格,让学生填一填课文围绕“海底动物各有各的活动特点”分别写了哪些动物以及每种动物的特点,锻炼学生的精读能力。
三、 优化课后“辅学”,创新课后练习方法
课后练习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掌握方法,养成自觉学习的好习惯,但由于传统的课后练习重形式、轻内容,重知识、轻能力,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因此需要教师打破传统的课后练习模式,进行创新。除了在形式方面创新,在内容上更应该创新,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给予学生作业的选择权,在课后练习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做作业的主动性,并能兼顾学生的群体发展,作业有分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分量要适当,不要让学生机械抄写,以利于减轻学生负担。”小学生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对各类问题有自己独特的看法,所以教师在布置课后练习时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化,让每位学生都能带着兴趣做、带着理解做。比如在学习了《泉城》这一课后,教师可以布置以下三项作业,供学生选择完成:第一项是“画一画”,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将自己印象最深的一处泉画下来,并在旁边配以文字介绍;第二项是“做一做”,要求学生当一回小导游,向朋友或者家人介绍济南著名的泉水;第三项是“查一查”,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找一找济南还有哪些泉水。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作业、完成作业,让学生自己选择作业,不仅能够高质量地完成作业,还可以激发学生做作业的主动性,开发学生融会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学生在“以生为本”的苏式课堂中能够很好地发挥其主体作用,苏式课堂也能让每位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独立思考、大胆尝试、愉快成长。但在真正践行“苏式课堂”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在深刻领悟苏式课堂内涵的基础上,将其与本班学生的学习实际相结合,遵循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规律,强化课前“预学”,细化课中“导学”,优化课后“辅学”,灵动地将苏式教学渗透进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学生能够在“苏式课堂”的绿地上自由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张卫华.个性化作业——小学语文“苏式课堂”的应有追求[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6(2).
作者简介:
王和欢,江苏省昆山市,昆山开发区晨曦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