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该怎样坚持

2018-06-30陈静洪慧芳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16期
关键词:坚持活动设计秘诀

陈静 洪慧芳

〔关键词〕坚持;秘诀;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16-0042-03

【活动年级】

小学五年级

【活动理念】

几乎每个学生都知道,很多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都需要坚持。但在实际行动中,却很容易在遇到困难时给自己找个借口,不再坚持。五年级的学生,正处在自我评价发展的重要时期,帮助他们调整对“坚持”的认识,有助于促使他们积极地面对挫折,更好地迎接挑战。

此次活动课,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活动体验、感受分享、小组讨论、情境辨析,把坚持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具体化,总结坚持的秘诀,坚定学生不断坚持的信念。最终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提高心理素质,增强调控情绪、承受挫折的能力。

【活动目标】

通过体验,再次感受坚持的不易,并总结坚持的秘诀。

通过分享,将坚持时的困难具体化,坚定不断坚持的信念。

通过讨论,了解在坚持中“变通”的必要,让坚持变得更好执行。

【活动重点】通过活动体验、讨论分享,总结坚持的秘诀,坚定学生在生活中不断坚持的信念。

【活动难点】在活动中不断地去共情、肯定、鼓励学生,让学生觉得自己的情绪、感受被理解、接纳,进而激发学生不断向内探索的愿望。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坚持的难易

师:在过去,我们了解过很多和“坚持”有关的内容。你能举一些和自己有关的例子吗?

(通过师生谈话,了解学生理解中的“坚持”)

师:那坚持容易吗?/坚持,都这么容易嗎?

师:的确,很多有价值、有意义的事,坚持起来都不太容易。所以,我们常常这样问自己:我该怎样坚持?

从学生过去的生活经验出发,关注学生丰富多彩的体验,激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坚持很有意义,但坚持也不容易,该怎么坚持呢?

二、探秘“坚持”:困难与秘诀

1.活动体验:你能坚持吗?

师: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要知道,在坚持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和困难?让我们通过一个游戏寻找答案。

师:请看游戏规则:

(1)请2个同学当监督员,其余同学分成8组,参加比赛。

(2)在老师说“开始”后,站起来,伸直左臂和左手,与肩同高,手心向下。右手拿起一支笔,小心地放在左手手腕上,右手再放回身侧。保持这一姿势不动。

(3)如有组员姿势改变,或身体晃动,或 笔滚动/掉落,就请坐下。

(4)以5分钟为上限,坚持人数最多的小组获胜。

(5)获胜小组组员,将优先参评下期的“扬帆星”。

师:特别提醒,在游戏中请留意:你遇到了哪些问题?这时,你的感觉如何?你怎么应对?

师:好,全体起立!准备,游戏开始!

通过活动,让学生再次体验坚持的不易,重温在坚持中常常会产生的情绪,如兴奋、得意、疲惫、沮丧、失望、成就感等。把有关“坚持”的抽象记忆,拉近到可讨论的当下。

2.活动分享:坚持的秘诀是什么?

师生分享活动感受,总结坚持的秘诀。

(1)针对很快就掉笔坐下的学生:

师:我们来采访一下他。大家都还在坚持,你却坐下了。当时你是什么心情?

师:确实很可惜。如果能再给你一次机会,你会……(总结秘诀)

师:虽然你一时失手,失去继续竞争的机会,却帮我们找到了一条秘诀。下一次你一定会做得更好!

(2)针对在活动中努力坚持的学生:

师:那时你觉得很不舒服,是吗?是什么让你咬紧牙关也要坚持下去?(总结秘诀)

师:你身边的同学,他那么努力,对你有影响吗?你当时是怎么想的?(找同伴、找榜样)

师:在生活中,假如有人在你坚持的时候,像我在游戏中一样给你泼冷水,你该如何坚持?

师:你在咬紧牙关坚持时,有什么方法可以让你轻松一些吗?

(3)针对在活动中坚持得很轻松的学生:

师:在活动中你的手不酸吗?你怎么克服的?能把秘诀分享给大家吗?(总结秘诀)

(4)针对在活动中最后才掉笔的学生:

师:只剩下一分钟了,在最后的关头,你的笔却掉了。告诉大家,当时你是什么感受?

师:我能理解你。按照我们的游戏规则,你失去了继续参与的机会。好在生活不是游戏。在生活中,你失败了一次,一样可以重新再来。

通过分享,关注学生多样化的情绪体验,共情、肯定、鼓励学生,让学生觉得自己的情绪、感受被理解、接纳,进而激发学生不断向内探索的愿望,总结坚持的秘诀。

三、再探“坚持”:坚持与变通

1.请你帮帮他:苏乐的困境

师:通过刚才的游戏,我们总结出了不少坚持的秘诀。但生活不是游戏,生活的情境还会更复杂一些,我们会面临更多问题。比如,五年级的苏乐,就遇到了一个问题:

(ppt出示,录音播放)

我叫苏乐,有点瘦弱。我想把身体锻炼好,就从15天前开始坚持跑步。刚开始时每天绕小区跑3圈,现在跑4圈。爸爸说过几天要跑5圈。可我遇到好多问题啊,比如:

(1)我觉得跑步好枯燥,好累啊。

(2)最近老是下雨,室外不方便跑步。

(3)这几天出门旅游,不在家里。

(4)期中考快到了,我想多花点时间复习。

师:你在生活中会遇到和苏乐类似的问题吗?(你想坚持一件事,却……)

师:是。所以在坚持中,很多人容易给自己找借口,不去坚持。

师:那就让我们试着把自己当作苏乐,试着解决问题,然后从中总结秘诀吧。

通过呈现生活化的情境,再次将坚持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问题具体化。通过提问,也加强了课堂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的联系,让这节课能扎根生活。

2.小组讨论:他可以怎么办?

(1)每组针对领到的两个情境,用5分钟深入讨论,一人简要记录。

(2)请假设自己就是苏乐,考虑他的实际情况,给出尽量具体、有可行性的建议。

(3)给出的建议不求多,但求精,且不和黑板上的秘诀重复。

注意:请勿给出做不到的建议,也避免“克服困难,坚持下去”一类的空话。

3.汇报和总结:还有哪些坚持的秘诀?

师:在讨论中,不少小组想出了很好的点子。让我们具体来看看。

(針对每个情境,逐条询问学生的对策)

师(针对“设身处地”的反馈):刚才同学们提的建议,都非常有针对性,最重要的是符合实际情况,是苏乐切切实实可以做到的。这点非常好。

让学生把自己当作情境中的主人公,一起来讨论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解决问题的主动性、积极性,也让本课的所得能落实到生活中,取得更好的实效。

4.可行性辨析:你怎么看同学的建议?

师:关于下雨,有同学说要打着雨伞,穿着雨衣跑。你们怎么看这条建议?

师:你看,苏乐坚持跑步的目的是为了锻炼身体。那,有没有不淋雨的方式,可以暂时替代跑步,让身体得到锻炼呢?(爬楼梯、室内跳绳——找替代,有变通)

师:有同学说,买个跑步机。你怎么看?

师:关于这条:旅游时找个公园跑,你们怎么看?

师:如果旅游时,你已经爬了很久的山,或一直在走路呢?这算不算运动?可不可以代替跑步?(找替代,有变通)

师:在跑步的间隙,抓紧时间复习,你怎么看?

师:老师有个小小的疑问:你觉得一天里,我们是用在跑步上的时间多,还是用在复习上的时间多?跑步一般花多长时间?复习呢?

师:那应该是跑步的间隙复习,还是在复习的间隙跑步?

总结:所以说,在坚持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是常见的,在这期间,学会变通,让坚持的过程变得有弹性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在老师的带领下,组织学生进行可行性辨析,让学生自己肯定、反驳同伴,提出新的观点,生成更切实、成熟的结论,极好地发挥了团体动力,也让课堂提升到新的高度。

四、总结本课,分享心得

师:孩子们,每节课我们都会有不同的收获。通过上这节课,和40分钟前相比,你对坚持有了什么新的看法?

师:老师最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好执行”这一条:在坚持的过程中,我们必然会遇到许多困难。所以,坚持的过程需要有坚定的目标、正确的方法,还需要有一些变通和弹性。方便执行的“坚持”,会让我们走得更远。

师:老师希望你们在坚持的路上走得更轻松,收获更丰富。

预设板书(视学生总结情况来决定最后生成那些内容):

【专家点评】

陈静老师的这节课经历了磨课的过程,因此对于课堂节奏的把握越来越自如,甚至可以做到心中无教案,只好好地跟孩子在一起寻找坚持的秘诀,一起探讨怎样更好地坚持。她的教态自然、语言幽默,有时还会有自嘲,也许正是这种轻松的气氛,使得孩子在回忆自己坚持不下来的事情时,并没有产生不愉快的情绪,反而能跟着老师的节奏,去思考如何让苏乐更好地坚持。

从游戏体验,到为生活中的苏乐解决问题,这两个环节看似并列,都是寻找坚持的秘诀,实际上却隐含着层层递进的关系,是一种“从空中到地面的着陆”,让孩子可以脚踏实地地碰触“坚持”这个比较精神层面的词汇。而最后,老师着重强调大家一起从苏乐的例子中总结出的“可变通”“有弹性”,又让孩子觉得,原来坚持也可以这样,原来有些情况是可以原谅、变通的。这给了他们一个包容的空间去消化“坚持”这种有点难的事情。这种有点难的事情,孩子之前也许还有对于没坚持的懊悔、内疚、遗憾等情绪,但是因为最后的这点,而有了豁然开朗的可能性。因此,这节课虽然是一节水到渠成的关于坚持的心理课,实际上也是一节关于如何更好地包容自己、鼓励自己,寻找适合自己路径的心理课。

陈静老师在这节课中所体现的优点很多。其一,是提问与回应的细致到位,如“我看到你的额头冒汗了,要不要坐下来,会很轻松哦”“看来你心中一直记着你的目标哦”等等;其二,是对孩子的顾虑打消得很适宜,有关于“心理课是什么”的渗透,比如“没有关系哦,我们一起来探讨,心理课就是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才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其三,是心理课件的制作遵循孩子的认知规律,形象而具体,特别是用实际照片来演示规则;其四,是给孩子体验与小组讨论的时间,让生生充分地互动;其五,是提供了一种对于坚持的理解的新视角——“有弹性地坚持也是坚持”……

当然,不管呈现的是什么,一节课永远可以有更完美的可能。陈静老师的课堂由于多次磨课的关系,贴的板书预设性比较强,这虽然为她争取了时间,可是也给人一种感觉,似乎孩子的回答就在这样的框架里。如果是现场书写板书,也许这样的感觉会少一些。再者,到底怎么归纳孩子的回答?有没有其他可能性?比如约同伴和找鼓励一定是属于“好执行”的范畴吗?是否也可以是“变轻松”的范畴?我想,这是进一步完善本课的一个点。最后,有点遗憾的是,分享时,孩子印象深刻的收获和对自己有帮助的点,更多的还是来源于前两个方面,对于“有弹性”分享的很少。这是否说明老师想教给孩子的,和孩子容易接收到或最需要的点,可能不同?这是值得我们回味的,我们将继续研磨,寻找答案。

点评者:洪慧芳,福建省泉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专职心理教研员

注:本文是泉州市教育科学规划十三五(第一批)课题“以积极心理学理念创新心理教研的行动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QG1351-033。

(作者单位:1.福建省泉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泉州,362000;2.福建省泉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泉州,362000)

猜你喜欢

坚持活动设计秘诀
婚姻稳定的秘诀
理发不怕痒的秘诀
100分秘诀
政策与商法研究坚持依法治理建设法治社会
“透镜”课题教学的活动设计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活动设计
平凡的伟大的执着
“两学一做”重在知行合一,贵在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