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做好初中毕业班心理辅导的思考

2018-06-29韦福光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学生心理

韦福光

摘 要:初中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阶段,在初三学习过程中,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初三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时,也应注重对心理辅导工作的开展。因此本文通过对初三班主任心理辅导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其中存在着缺乏科学心理辅导理念、心理辅导方式不全面、班级环境缺乏等问题。

关键词:初三班主任 学生心理 心理辅导工作

引言

在初中学习阶段,班主任在提高学生成绩,锻炼学生综合素养时,还应注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而由于初三学习阶段的特殊阶段,导致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并没有形成系统化的辅导方式,不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初三班主任认识到心理辅导工作的重要性,从而转变观念,对心理辅导工作进行了改革,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心理态度,让学生可以正视在初三学习阶段形成的各种心理压力,减少心理问题的产生,从而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1]

一、初三班主任心理辅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科学心理辅导理念,辅导手段单一

初中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状态极易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进而产生相应的心理问题。而这时便需要班主任开展相应的心理辅导工作,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引导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心理理念。但实际情况是班主任在开展心理辅导工作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进而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首先,缺乏科学心理辅导理念,部分初中班主任仍把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放在班级管理工作的首位,没有对心理辅导工作形成正确的认知,从而在进行日常管理工作时,不断强调学习的重要,成绩的重要,加重学生学习压力,却不太注重对学生开展心理辅导和减压工作。其次,在传统心理辅导工作理念的影响下,教师的心理辅导手段过于单一,无法解决现在学生在初三学习阶段形成的各种学习问题和心理问题,从而影响学生的总体学习水平。[2]

2.忽视学生心理变化,缺乏良好的班级环境

在初中学习阶段,学生的心理状态也在实时变化,形成各种心理问题。如:自卑心理、攀比心理、叛逆心理等,在这些不良心理状态的影响下,学生极易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念与思想道德体系,而班主任在开展心理辅导工作时,其工作方式过于表面化简单化。班主任在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中对学生心理状态变化的观察也不够细心深入,不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进而结合实际情况,开展相应的心理辅导工作。

3.心理学知识缺乏,心理辅导方式不全面

心理辅导工作的开展还需要相应的心理学知识作为支撑,但在实际情况中,由于初三班主任对心理辅导工作的忽视,导致班主任并不注重丰富自身心理学知识,没有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自主学习心理学知识,为心理辅导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支持。而学校也没有发挥自身的职能,为初三班主任制定完善的心理学知识培训指导,定期开展培训工作,降低班主任的心理辅导工作水平。同时,心理辅导工作方式的不全面,也是影响班主任做好心理辅导工作的重要因素。初三班主任在开展管理工作时,没有结合实际情况,树立创新精神,丰富心理辅导方式,促使学生在接受心理辅导工作时,更加认同教师的工作,进而配合教师的心理辅导工作。

二、心理辅导工作的重要性

初三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不仅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还应注意对学生心理的辅导工作。学生心理辅导工作的开展,为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班主任能够更好的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让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从而引导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并且班主任在开展心理辅导工作时,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对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班主任在开展心理辅导工作时,还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与思想道德观念,促进了学生的整体发展。

三、初三班主任做好心理辅导工作的方法

1.树立科学心理辅导理念,丰富辅导手段

初三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学习阶段,对自身的升学具有重要影响,在这种学习压力下,学生也产生了相应的心理变化,进而形成了相应的心理问题。基于此,在初三班主任日常管理工作中,如何做好心理辅导工作也逐渐成为班主任工作中的重点。首先,班主任在开展心理辅导工作时,应对心理辅导工作形成正确的认知,进而树立科学心理辅导理念,把做好心理辅导工作也设置为日常管理工作中的目标之一。教师在树立科学心理辅导理念时,还应引导学生对心理辅导工作形成正确的认知,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对自身心理状态的关注,从而及时发现心理问题。其次,丰富心理辅导手段。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工作时,应拓展心理辅导手段,在为学生开展心理辅导工作时,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心理辅导工作资源,结合学生的具体心理状况,为学生选择适合的心理辅导手段,缓解学生的心理问题或心理压力。

2.关注学生心理变化,营造班级环境

初三班主任在开展心理辅导工作时,还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初三正是学生青春期发展的关键时刻。在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特征在不断发生变化。而且由于学生心理思想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极易形成不良的心理状态和心理问题,不仅影响学生的整体发展,也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产生了不良影响。基于此,班主任在开展心理辅导工作时,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和疏导,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引导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心理观念,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3.丰富心理辅导知识,健全心理辅导方式

心理辅导知识是班主任开展心理工作的基础,因此,初三班主任在开展心理辅导工作时,应注意丰富自身心理学知识,进而更好的为学生开展心理辅导工作。教师在为学生开展心理辅导工作时,应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学习心理学知识,并把其应用到心理辅导工作中。学校在其中也应该发挥自身的职能,结合实际情况,为班主任制定完善的心理培训计划,定期对班主任进行心理辅导工作培训,丰富班主任队伍的心理学知识,促使班主任能够更好的开展心理辅导工作。

结语

初三作为初中学习的关键时期,班主任心理辅导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应用创新、科学心理辅导理念、充实、丰富心理辅导知识、改革、完善心理辅导方式等方法,解决了传统的心理辅导工作无法缓解学生心理压力的问题,达到了改善學生心理状态、树立正确心理理念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邓美珍.浅谈初中班主任如何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工作[J].学周刊,2012(19):11.

[2]张国华.演绎多重角色深入学生心灵——班主任心理辅导工作切入策略浅说[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02):12.

猜你喜欢

学生心理
“互+思教”时代背景下对高校学生心理改造的探究
小学阶段班主任工作的思考与升华
合理把握教学设计中问题的“度”
构建符合学生心理的数学课堂
爱心
针对儿童内心需要进行巧妙激励的研究
职业院校学生心理现状剖析与引导教育方式研究
班级管理中的学生心理个案分析
浅论高一英语教学中的衔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