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小学德育教育中践行“知行统一”

2018-06-29江海荣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

江海荣

摘 要:当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学校德育教育遭遇“知行分离”的困境,因此本文分析了小学德育教育“知行分离”的表现与原因,探讨了在小学德育教育中践行“知行统一”的方法与策略。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 知行统一 知行分离

明代思想家王守仁提出了“知行合一”的学说[1]。“知”为认知、信念,是个体对道德的理解。“行”是行动、实践,是道德认识外化的道德行为。“知行合一”也就是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统一。德育教育的本质要求“知行合一”或“知行统一”,但在实践中却出现了“知行分离”,产生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分裂现象,言不由衷,说假话、空话,以致异化为“知识的巨人,行动的矮子”[2]。因此,在德育教育中践行“知行统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小学德育教育中的“知行分离”与原因分析

1.“知行分离”的表现

小学阶段学生年龄跨越6~12岁,不同年龄段学生认知发展水平与道德行为水准是不一样的,“知行分离”的表现也是不相同的,本文以小学高年级学生为例进行分析。“知行分离”主要表现为“知而不行”、“行而不知”、“知行不一”等现象。

“知而不行”是指学生理解道德认知,但没有产生相应的道德行为。例如在互帮互学方面,学生更愿意帮助穿着整洁、长相清秀的同学,而不大愿意帮助外形邋遢的同学,以貌取人反映了学生的道德认知还相当肤浅,他们学到的道德知识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与以往的知识经验冲突时,他们就会选择后者。

“行而不知”是指学生的道德行为并不是出自内心,而是受到外在道德规范的约束或为了逃避惩罚而表现出的道德行为。例如学生在学雷锋活动月中表现积极,爱劳动,也乐于助人,但在活动月结束以后,就不怎么积极了。这种情况表明小学生在学雷锋活动月中表现出的道德行为并非出自本意,而是受到外部因素影响而表现出的利他行为。

“知行不一”是指学生的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相冲突,所持道德标准与行为取向相反。例如小学生大都知道过斑马线时,不等绿灯亮了就过马路是违反交通规则的,但如果有很多人都过,甚至包括同学和老师,这种情况下很多小学生就不会觉得闯红灯过斑马线是件很严重的事情。

2.知行分离”的原因

造成德育教育“知行分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且还有复杂的社会因素。

首先,从学校德育教育方式来说,重视道德知识的灌输,轻视德育教育的实践性。不少学校要求学生死记硬背道德规范,但在实际生活中缺少相应的行为训练,这样只利于道德认知的增长,不利于道德行为的发展。学校也有不少德育活动,但往往重形式,而忽视内涵的挖掘与呈现。

其次,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一致。例如有的学生在教師面前可以表现得言行一致,但在父母面前或祖父母面前又表现得另外一个样子。这是因为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与学校老师的要求不一致,不少家长在教育子女时很少考虑社会影响或承担的社会责任。

再次,从社会环境来看,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随着多元化时代的来临,社会生活中并未建立起统一的道德衡量标准,各种价值观的存在使人们丧失了单一的道德追求。

最后,从学生个体来看,小学生意志力较为薄弱,缺乏足够的自制力,造成他们的意志落后于认识。而且儿童模仿性强,如果现实生活中父母、教师没有做到言行一致,又怎么能要求孩子们言行一致呢,何况还有影视剧、网络方面的影响。

二、在小学德育教育中践行“知行统一”的方法与策略

1.德育回归生活

随着德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回归生活”已成为德育教育理念的共识,解决“知行分离”的关键也在于是否坚守这一理念。“回归生活”意味着德育教育必须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首先,创设生活化德育课堂。围绕一个主题开展活动,例如五年级的主题是“承担生命的责任”。活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和点拨,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交流完成一次活动,每次活动都要经过准备、开始、过程、发展、评价5个阶段。其次,开辟好习惯训练营。小学高年级学生培养对班级、学校和社会负责的好行为,如检查班级、学校卫生死角及照顾生病同学等。

2.创设真实情境

通过创设德育情境可提高德育教学实效,但以往创设的情境与学生切身利益没有多大关联,很难引起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所以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知行冲突,再以适当的活动引导学生体验。例如学生平时很少有机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就可以通过组织公益劳动、社会调查等形式参与社会实践,做小义工探望孤寡老人,帮他们做家务、陪伴聊天,或者探望福利院儿童,一起表演节目,互赠书画作品等。在节庆假日开展有意义的节庆活动,例如世界环境日访问环卫工人,并和他们一起去社区打扫卫生。

3.家校协同教育

对孩子来说,父母是第一任老师,那么家庭就是最亲近的课堂。如果家庭与学校教育方式不一致的话,儿童的道德行为就不可能持续稳定,所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步调应当统一起来,为此可建立家校合一的德育教育空间。例如举办家长学校活动,向家长介绍学校德育教育方法,并与家长沟通和协调教育方式,邀请家长身体力行为孩子树立榜样,使家庭成为孩子德育教育的坚实后盾。再如将学校主题活动延伸到家庭,在举办安全专题教育活动时,让学生向家长宣传交通安全,使家长接送孩子时在校门口主动减速。

4.提升教师素质

“知行合一”对德育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应成为学生践行“知行合一”的引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这需要教师具备比较高的专业素质和理论水平。教师应学习关于学生知行冲突及节点转换的专业知识和科学方法。在道德情操方面,教师应成为学生“知行合一”楷模,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就是这个道理。同时,教师应正确定位自身角色,在教学设计时对自己承担的角色及发挥的作用要心中有数,活动后还要注重反思,及时总结教学得失,这样才能不断改进和提高。

结语

小学阶段处于道德行为养成的关键时期,其行为发展会对未来社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德育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特点,以践行“知行统一”为德育教育的突破口,解决当前学生“知行分离”的困境,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有道德、爱祖国的合格人才而奋斗。

参考文献

[1]董平.王阳明哲学的实践本质——以“知行合一”为中心[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6(1):14-20.

[2]金莹.日行一善:小学生道德品质培养的校本实践——以杭州市A小学为例[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5.

猜你喜欢

小学德育教育
新形势下小学德育工作的策略漫谈
小学德育与传统美德教育的积极融合
新形势下小学德育工作的策略漫谈
浅谈小学德育教学方法创新
微博时代下小学德育教育的新方法分析
小学分层递进德育体系构建研究
关于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有效实施激励策略的思考
让生命绽放笑靥
浅谈如何对新时期的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以童话为载体力促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