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

2018-06-29赵晓姝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习惯培养课前预习小学语文

赵晓姝

摘 要:教育是一个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教育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在现代的教育中,更加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更对的是教育学生学会学习。本文结合现阶段小学语文的教学情况,对在课前预习习惯的养成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并总结出有效的培养模式和指导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前预习 习惯培养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重要性

在现代化的教学中,随着教学环境以及教学理念的不断改变,整体的教育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人们也应急改变了原来较为落后的教学观念,更多的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以及综合能力不断提高的方式方法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现代教育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仅可以有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更可以让其受益终身。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养成对学习语文就有着积极的作用和重要的影响。[1]

1.符合新课标中自主学习的要求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相关部门对教育的客户才能标准进行了新的改革。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小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自主、合作、探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就是贯彻了新课程标准中的重要指示。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通过课前预习,可以帮助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积极的思考,对存在的问题可以进行讨论和探究,学习到更加深刻的内容。[2]

2.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良好习惯使其受益终生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汇总,注重对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可以不断的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在时代发展的过程中,较高的学习能力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接受和掌握新的知识,这是使人受益终生的财富。[3]

二、在小学生课前预习习惯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预习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育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影响学生良好预习习惯的养成。

1.预习过于形式化,没有实质作用

在课前进行预习不仅仅可以是学生较为系统的了解学习的内容,同时也能够发现很多存在问题的知识点,这样在课堂中就可以有重点的进行学习,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但是,目前很多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往往存在“为了预习而预习”的情况,并没发现预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中重要性。过于形式化的预习并不能产生实质性的作用,仅仅是一种表面工作。这并不利于学习习惯的养成。

2.缺少正确学习方法,缺乏目的性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但是,目前很多学生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并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在进行课前预习的过程中,不知道怎样进行才能进预习的作用发挥出来,在大大降低了预习的效率。同时很多老师在课堂上并没有引导学生进行新知识的预习,往往只是将其作为家庭作业,进行简单的布置,没有在初期给学生做出一个较为科学的引导。老师的预习引导能够帮助学生明确预习的目的,缺少目标的预习就犹如不知道目标的射击,不会有好的成绩。

3.家庭工作用发挥少,缺少良好的习惯

学习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任务,不仅仅需要学校老师的指导,还需要学生家长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在现在很多家庭中,特别是农村地区,孩子大多数由爷爷奶奶来照顾。由于教育水平以及教育理念等因素的影响,爷爷奶奶在家庭教育中往往很难发挥出积极的作用,同时有些家长也缺少正确的教育观念,不能对孩子进行积极有利的引导和帮助,这并不利于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课前预习习惯培养模式研究

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让人受益终生,所以要对良好习惯的培养模式进行积极的探索。为了养成小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课前预习习惯,需要多方面共同的努力。

1.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也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在促进学生预习习惯养成的过程中,老师要通过有效的手段加强预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通过设置各种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或者采用竞赛的方法来鼓励学生在学习新的内容前进行积极有效的课前预习工作。

2.加强老师引导,鼓励自主学习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学习能力还处于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很难掌握预习的要领和过程,这就需要老师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虽然老师不能时刻陪伴在学生身边进行帮助,但是可以为学生提高一些预习的指导,比如根据学习内容以及知识的相关度来设计一些问题,要求学生通过预习来完成,或者针对较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置预习提纲,把握预习效果。

3.確立学习任务,促进互相学习

小学生由于正处于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受到周围朋友的影响较大。对周围的事物有着较强的模仿性。这样就可以建立小组学习的模式,根据学生的特性进行小组的划分,在同一个小组内,学生之间可以通过更加密切的讨论和交流来互相学习,同时也能够起到互相监督的作用。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确立小组任务,要求小组成员共同协作来完成。在互相影响的过程中,能够促进小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

4.家庭积极配合,完善监督管理

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在老师细心的指导下,还需要家长的认真配合和监督,才能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在培养小学生语文预习习惯的构成中,老师要起到指导作用,家长要做好监督工作。在预习的过程中,指导学生通过查字典完成生字和词语的预习,同时对存在问题的地方进行重点标注,便于在课堂上进行认真的理解和有针对性的提问。

结语

俗语说“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是伴随人一生的一项工作,在小学阶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会让孩子受益终身。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习方法的指导,不仅仅可以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在现代的教学中,不仅仅要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更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不断发展。家庭和老师在孩子的成长以及教育过程中,有着积极重要的影响,所以两者要紧密联系,密切配合,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让孩子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李学铭;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良好预习习惯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05期.

[2]李华;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7年04月.

[3]李耀军;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J];学周刊;2017年11月.

猜你喜欢

习惯培养课前预习小学语文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刍议农村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浅议语文教学的课前预习
做好课前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