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生活的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实验研究
2018-06-29张硕娴
摘要:随着世界多样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学龄前儿童的教育问题,幼儿园区教育和家庭教育成为社会关注的两大主线。其中幼儿园区的科学课程探究成为近几年学界探讨的重点。本文拟在以科学求真的态度,通过对幼儿周边事物的实际探究,努力使教育回归生活本身。
关键词:幼儿教育;周边探究;回归生活
一、 引言
儿童时代是好奇心和趣味性相对浓厚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孩子本身对周边事物会产生很强的好奇,一花一树,一草一木,甚至于一阵风声,一片浮云在他们眼中都是无比的可爱和奇妙。因而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成为当代幼儿教育的重中之重,要充分利用周边事物的实际例子,在生活化的教学节奏中发展他们的想象空间,启迪他们对自然和社会的认知和感知能力。
二、 我国幼儿园教育的实际课程设置
伴随着教育的不断查漏补缺,我国的幼儿教育已经由原本的重知识、讲理论渐渐地向重实用、论实际靠拢,培养学龄前儿童入学前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成为当代幼教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的主要生活学习环境是在学校,同样幼儿的主要活动范畴是幼儿园,一天之中孩子在幼儿园的时间相对于在家实在是多得多。在幼儿教育课程的设置中,我国已经有8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数次重大变革。现代的幼儿教学课程是根据幼儿发展的实际情况,科学地为他们提供健康丰富而色彩斑斓的园区生活,例如歌唱、跳舞、做操等一系列充分使得学生全面发展的文体类课程,而不再拘泥于学几个拼音,认几个数字或者背几个英文字母。但是这样的课程设置虽然丰富并提高了孩子们的生活质量,却在动手实践能力上大打折扣。幼儿园的课程设置,不但要符合学龄前儿童好动活泼的个性特点,关注他们入学前的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要给予孩子们回归生活,返璞归真的实际能力。在这一点上,已经有许多的幼儿园在向着这个方向看齐。例如×××幼儿园,在园区进行植被开放日的日常活动,每周一次,让小朋友们亲自种植幼苗,亲自施肥浇水,并定期地查看观察,这种贴近自然,贴近生活的实际探索,是值得我们去关注学习的。
三、 生活化的教育实验探究分析
什么是生活化的教育,上面所陈述的×××幼儿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生活就是教育,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创造一个属于孩子的精神乐园,让他们在本真的世界中观察体验自然,感受社会。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即教育”,在朴实的生活中寻找安然快乐,是幼儿教育乃至于人类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目标,是立足于实际,始于当下,忠于未来的不断探求的真理本身,是付之于实践,辅之以时间,在实践中检验,并回归于实践本身的返璞归真,理当而且必须是幼儿教育中不可缺少也无法替代的一环。
幼儿园课程教育回归幼儿生活已是当代幼儿教育一个不可逆转的潮流,给孩童以真正的科学启蒙。教育的内容和目的要通过课程实验来产生并实现,因此回归生活的幼儿教育活动在科学的实验探究中是否可以实现教育本身的目的是当下我们应当考虑并且深究的问题。笔者在此基础上走访了几家幼儿园,并从这几家幼儿园的课程设置中看到了生活化教育模式带来的成果和功效,同时也渗透出发展中的一些问题。例如:回归生活的园区生活变成了纯回归,而忽略了其他课程教育;室外活动与兴趣爱好的差异问题;园区教学与家庭教育脱节等等。这些问题给我们以提醒,我们现在所进行和倡导的回归生活的教学探究还不完善,还存在着方方面面的现实问题,因而幼儿教育科学化、生活化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重点。
四、 几点建议和意见
(一) 贴近真实生活,满足多样化全方位成长需求:生活是丰富多彩,真实生动的。儿童受其自身年龄、心智等限制,对周边的事物和生活没有一个整体的正确认识,一些幼儿园的老师就对其进行系统理论化灌输,告诉孩子这是梧桐,这是兰草,这是万万不能的。孩子之所以可爱正是因为他们的无规则、千奇百怪的想法,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会将这种想象和创造力局限在一个所谓正确的条框之中。因而要让孩子带着对这个世界的未知充分发散他们的思维,到实际生活中去领略,解读对自然对社会的认知。
这种真实的自然的教学模式不但充分刺激幼儿的想象,也让他们通过亲身体验得到真理,这种生活化的教育也是当下所提倡的主流。但是一味地只凭借生活探索也是行不通的。作为幼儿教育的引领者和指导者,教师要会运用多样的教学模式满足学生的各种需求,要充分利用每一种教学模式,既培养孩子的思维创造,又给予他们入学前应具有的知识储备,多元全面地促进孩童健康成长。
(二) 抓住兴趣点,解放天性:每一个孩子的兴趣点都不同,有些孩子爱好唱歌,有些孩子爱好手工,有些喜静,有些好动。在日常的幼儿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准确地抓住隐藏在点滴中的兴致,解放孩子的天性,使之成为未来发展道路上的闪光和靓丽。
游戏是每一个孩子都喜欢的,在激发孩子兴致、解放其天性的同时,还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让他们自我发掘,自我寻找,可能一片枫叶让孩子爱上绘画,一汩流水让孩子爱上音乐,在游戏自然中寓教于乐,促进成长。
(三) 结合多方力量,共创儿童发展美好未来:校园是社会小舞台,社会是人生大展台,在对幼儿生活化的科学探究中,我们也看到了家庭、社会的力量。家庭和社會是孩子除了校园必要的生活场所,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家庭和社会的力量,在家设置手工房和种植间,培养孩子动手能力;走进周边社区,观察生活,体验社区活动,在家庭和社会与园区的三方协作下,充分发挥孩子的自身兴趣,提高自身可塑性,共同创建儿童成长的健康环境。
五、 结束语
幼儿教育是入学前的启蒙和启迪,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特别重要的一部分,教育源于生活又归于生活本身,在对孩童的科学教育中,理应放下文本,回到生活本真。用一种清零的态度和孩子一起成长,共同进步,不但有益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更是对我们自身的一种洗礼和重塑,用孩子童真的眼光重新审视世界,也许会得到意外的收获也未可知。
参考文献:
[1]王天业.幼儿园科学教育园本课程——回归生活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1.
[2]钟辉.回归幼儿生活的科学活动实践思考[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1(1):71-74.
[3]张蓓.回归生活的幼儿园课程研究[J].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2014(6).
[4]王艳.幼儿园科学探索活动[J].职业教育旬刊,2009(11):46-48.
作者简介:张硕娴,江苏省昆山市,昆山市张浦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