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不越位学要到位
2018-06-29陶慧玲
摘要: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提出在新课改下化学课堂教学中教不越位,学要到位是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辩证关系的生动概括,是切实落实新课改,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新课改;有效教学;教学案例
依据课程标准,我们要在继承中前行,在改革中完善,继承以往好的教育教学方法,改变自己落后的教育行为、教育手段。化学课堂教学是教师落实新课程改革的主要阵地。教不越位,学要到位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落实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保证。
一、 立足于学生自主学习——教不越位
新课改“以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主旨”。教师课堂教学中的“教”应立足学生的核心素养、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激发和培养。
1. 创设真实且富有价值的问题情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等因素,创设真实且富有价值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问题情景,可以是真实的STSE问题,也可以是化学史实或者是社会热点等。根据学生所学内容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情境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例1在进行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看几幅图片:日光从窗隙射入暗室;光线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射入密林中;潺潺的流水;迷茫的烟雾;漫天的沙尘暴等等。再如高三专题复习物质的推断时,老师用幽默的语言道出方法来开始这节课:“大胆假设,小心求证,顺藤摸瓜,一举攻破”。
创设真实且富有价值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即从外界得到的信息与学生已形成的认知结构和期望之间出现分歧和矛盾,使学生自然产生主动求知的欲望,从而带着良好的状态进入学习。
2. 课堂提问精当:课堂提问是教师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为目的而采取的重要教学方式。学生有了问题才会去探究,才会有创造。教师必须考虑教学目标、学生特点,精心设计有思维价值、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的化学问题,提供与之相匹配的资料和学习素材,发展基于证据推理的核心素养。以素养为本的课堂教学中,在问题的驱动下,设置问题链、问题群来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例2在介绍原电池时,接连做这样的一些实验:(1)将锌片插入稀硫酸溶液中;(2)将铜片插入稀硫酸溶液中;(3)将锌片铜片用导线连接一检流计插入稀硫酸溶液中。
我们可以做如下的系列设问:
(1)仔细观察锌片和铜片表面分别发生了哪些变化?
(2)电子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3)标出电池的正极和负极,怎样判断电池的正负极?
(4)溶液中有哪些看不见的动作?
以上教学片段,教师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为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原电池搭桥铺路。在教师搭建的桥下逐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学生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化学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升。
3. 点拨适时精当:教学中点拨要找准学生思维的堵塞处,拐弯处予以引导、疏通;点拨要在学有困难的学生处于思维断电时,在中等生“跳起来摘果子”高度不够时,在优等生渴求进一步创造性的发挥其聪明才智时。
例3有一溶液的密度为d(g/cm3),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溶质的摩尔质量为M(g/mol),其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
学生猛一看可能茫然不知所措,教师可以首先点拨:万变不离其宗,要抓住各个物理量的本质回答问题。
课堂上的适时灵活点拨是一种艺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而采用的精巧点拨,能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化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得到提升。
4. 课堂点评有的放矢:课堂点评是有效开展化学日常学习评价的基本途径和方法之一。应树立“素养为本”的化学学习观,紧紧围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来确定化学学习评价目标。例如,引导学生学习用图示表示0价、+2价、+3价铁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时,针对学生对“铁三角”转化关系认识模型的理解情况进行点评。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应启发学生进一步提升知识的概括水平,指导学生从氧化剂还原剂的角度进一步抽象“铁三角”转化关系的模型。课堂点评有的放矢,才能增强促进学生化学学科素养发展的指导性。
二、 引导学生有目的性地学——学要到位
学要到位,包括觀察到位、思维到位、表达到位,演练到位,是落实高中化学新课改理念,提高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有效手段。
1. 引导学生观察到位: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在实验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明确目的、遵循顺序,注意透过现象分析本质,提高观察能力,促进智力的发展。
例4以蔗糖变黑面包实验为例,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从而分析本质。
取2g蔗糖放入大试管中,加2~3滴水,再加约3mL浓硫酸,迅速搅拌,然后塞上带玻璃导管的橡皮塞,将玻璃导管的另一端插入盛有品红溶液的试管中,观察实验现象。
(1)现象:大试管内蔗糖逐渐变黑,体积膨胀,形成疏松多孔的海绵状黑色物质,同时能闻到刺激性气味。(2)拓展问题:为什么我们在该实验过程中得到的不是黑色的炭粉,而是蓬松又有一定硬度的像黑面包一样的整体物质?是什么黏合剂具有如此强的力把一个个碳原子连成整体呢?刺激性气味来自何处,是什么物质?这显示浓硫酸和蔗糖有什么性质?如何证明你的推测?
通过以上的逐步观察和分析,既让学生学会了如何去观察,又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能够使学生享受到发现的愉快和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引导学生思维到位:有些学生学不好化学的原因之一就是不愿动脑,不爱思考。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开动脑筋,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引导学生的思维到位,使学生变得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留足思考时间,多提供一些表达思维的机会,必须遵循高中生的认知规律,必须注重化学基础知识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适当兼顾优等生、中等生,适当考虑后进生可能存在的障碍点,使学生逐步掌握化学思维的策略,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3. 引导学生表达到位:化学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向沟通互动交流的活动。所以教师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表达环境,激发他们从想说到敢说,到有话可说,部分学生有机会可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示范作用,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主动去“说”。可以让学生说实验操作的过程,注意事项,可以叙述解题的思路,还可以说出概念的本质属性、公式、定律的推导过程等等。
习题的讲练评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比教师唱独角戏的教学有效性大大提高。
学生读题→学生讲题→根据物质的特征展现化学变化运用化学规律→解决问题→建立位构性关系→反思交流
通过课堂交流互动,由培养学生语言的逻辑性来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在教师的指导下,引导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地获取知识,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活动的进行,在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思维能力。
4. 引导学生巩固到位:课堂教学一个重要环节是课堂练习巩固,教学中要优化课堂练习,确保学生演练巩固到位。第一,练习要及时。每个重要的知识点学习完成要立即安排练习巩固。第二,控制好练习量。练习量以能完成教学目标即可。过多的练习会加重学生的负担,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所以要控制好练习量,过犹不及。第三,练习方式要多样。如思考题、黑板板演、请学生实验操作演示、头脑风暴等等。此外,练习题目也要紧扣新授内容,切中教学重点难点。第四,要面向全体学生,兼顾学生之间的差异。做到确保后进生能达到基本要求,中等生有提高,又有选做题照顾优等生。
5. 加强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积极开发各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文本资源。比如布置化学知识长廊,摆放化学课外读物等,在有专人管理确保安全的情况下,适当开放化学实验室等,这些都是课堂教学的延续。
总之,“教不越位,学要到位”是对课堂教学中教与学关系的深刻概括,是积极课改、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教学原则,是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落實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王后雄.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案例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王祖浩.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4]宋心琦.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5]杨学切.教不越位学要到位——谈新课改下物理课堂的教与学[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7(4):11-13.
作者简介:陶慧玲,江苏省昆山市,昆山震川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