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练习课的设计
2018-06-29陶现福
摘要:小学数学练习课作为新授课的重要延续与补充,起着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理解的重要作用,但当前的小学数学练习课教学现状着实令人担忧,严重影响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教学效果;笔者认为最主要原因在于设计不够科学、合理,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与优化小学数学练习课设计。为此,笔者专门结合工作实际,在总结阐释当前小学数学练习课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探索性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练习课;设计
小学数学练习是巩固学生所学数学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理解的一种重要与有效途径,同时其也是启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重要与有效途径。简言之,小学数学练习课就是帮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相关的、系统的“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形成特定技能,以及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数学学习习惯;小学数学练习课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另外,小学数学练习课作为新授课的重要延续与补充,亦是不可多得的使学生能够自主探究、探索的机会和形式,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以学生独立练习为主要教学方式的课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就从当前小学数学练习课教学来说,其现状不甚理想,“题海战术”“一练到底”现象还很普遍,不但严重挫伤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严重影响到小学数学练习课的教学效果。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最主要原因是小学数学练习课的设计不够科学、合理;为此,笔者专门结合工作实际,就小学数学练习课设计问题进行了专门探讨,在总结阐释当前小学数学练习课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探索性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与建议。
一、 小学数学练习课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内容流于形式:之所以说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是因为部分小学数学练习课在教学目标设计上单纯的按着教材要求编写,而不是本着解决实际问题,即没有充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别是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设计;而之所说内容流于形式,是因为内容的选择并不是围绕着教学目标选择,多是直接选用教材中的练习内容,没有对教材练习内容的开发。有这样的问题存在,久而久之,不但学生学的沉闷,教师教的也会越来越吃力。
(二) 过于重视解题结果,忽视解答过程:过于重视解题结果,忽略解答过程的问题不是短期内形成的,其也不是可以在短期内解决的,为了更快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有必要再次深入分析一下该问题的现象和原因,其主要表现为教师在要求学生做完题后直接给答案,只是选择对较复杂、较难的练习题进行评讲,这很容易导致评讲成为“过场”,不利于学生对练习的关注及对解答过程的思考,学生的逻辑思维、发散思维等数学思维也只会越来越狭窄。
(三) 过于重视理论计算,忽视动手操作:传统小学数学教材中关于练习题更多的集中于理论计算,这就形成了教师重视学生理论计算练习而忽视学生动手操作练习的问题;新一轮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新安排了许多的鼓励学生动手操作的练习题目,如:搭各种形状的三角形、画各种对称图形、折出所需图形的几分之一等;受传统教学观念、教学思维影响,教师在练习课中对这些动手操作题等明显重视不够,严重影响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发展。
(四) 练习题“量多质差”,有效性不足:为了充实小學数学练习课,很多教师都尝试通过模仿来“出题”,可谓出了大量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但从实践中我们发现这些练习题的“效益”并不高,加之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体验、情感等,学生对该种类型练习题的参与积极性普遍不高,使得教学有效性明显不足,严重制约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 小学数学练习课设计改进措施与建议
(一) 提高小学数学练习目标设计的针对性:所谓针对性,就是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准确抓住教学的重点,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基础两个方面开展练习课设计,特别是将教学重点与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而不是单纯的考虑教学目标而不顾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力争做到在解决学生实际问题同时实现教学目标;再就是要合理控制练习程度,并不是学生练习的数量越多越好,只要能够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及实现教学目标,少量练习即可。
(二) 增强小学数学练习内容设计的层次性:所谓小学数学练习内容设计的层次性,就是要求教师在练习课中要根据所教知识内容的结构特征及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识规律精心设计练习内容,使练习内容具有层次性,即保证练习内容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层次特征,使学生能够“跳一跳,够得着”,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从练习中有所收获,也只有这样才能够逐步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其中,而不会由于练习内容“太难”而丧失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三) 注意强化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目的:小学数学练习课是促进学生逻辑思维、发散思维等数学思维发展的重要与有效手段,要求教师在开展练习课教学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使学生在思考、探索中形成“数学思想”,从而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对于那些知识基础相对较差、思维欠敏捷灵活的学生,要注意给予充分的引导,促进其思维缓慢成长,而不是直接“告诉答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机会。
(四) 适当加大学生“动手操作练习”比例:新一轮课程教学改革要求教学中要让学生更多的“动手操作”,因此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增加了动手操作练习内容;可以说这一部分动手操作练习内容是很适合小学学生的,因为活动本身就是儿童的天性,对于小学学生来说他们更喜欢动手操作,也更善于动手操作,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小学学生的长处,让他们有更多机会参与动手操作。
参考文献:
[1]龚志萍.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策略思考[J].小学生(中旬刊),2018(01).
[2]肖丽华.小学数学练习有效性的研究[J].学周刊,2018(02).
[3]蓝希海.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分析[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6(06).
作者简介:陶现福,贵州省遵义市,遵义市播州区马蹄镇平坝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