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课堂教学转型 促进信息素养发展
2018-06-29邵花权
邵花权
摘 要: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式转型势在必行,这是信息技术教育创新与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促进初中生信息素养有效培养与发展的现实需求。因此,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转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优化课堂授课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为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创设良好的条件。
关键词:素质教育;初中信息技术;课堂转型;信息素养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组织形式、教学目标、教学环境、教育手段等都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课堂教学转型已经呈现出良好的势头。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转型需要多方面因素的协调配合,其中教师和学生是最关键的因素。在课堂转型过程中,我们不能对传统课堂完全否定,要保留传统教学经验中的精华部分,又要根据全体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偏好,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转型,让授课方式变得更加灵活,塑造开放性的教育环境,鼓励学生做到动手、动脑与应用有机结合,实现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培养。
一、授课方式要更加灵活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不能过度依赖教材,否则会让信息技术课堂失去活力,学生的学习潜能与兴趣难以得到有效激发,信息化素养也很难得到有效培养。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地位不断上升,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式也有了更多的选择。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为课堂转型提供了有效的辅助和支撑,可以将信息技术知识通过图像、视频、音频、动画等形式进行立体化的呈现,让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授课方式变得更加灵活。对此,教师要加强传统授课方式与现代教育技术的融合。
例如,在“安装应用软件”教学中,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掌握安装应用软件的相关步骤,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在课堂的开始阶段导入一个FLASH动画,将应用软件的安装步骤进行动态化、形象化的演绎,或者将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集中解答,这样显然比教师单纯地进行传统式的说教更为有效,更能营造出轻松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高课堂学习成效。
二、互动形式要更加丰富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上,课堂互动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但是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下,课堂互动多是单向的,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很难有效集中,加上有些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理念相对落后,要么不重视师生互动,要么过分强调个人的教学权威,导致师生互动环节不尽人意。初中信息技术教师作为互动教学的引领者,一定要转变过去单向互动的落后思维,创新和构建基于多元主体的互动教学环境,让课堂互动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例如,在“图片的获取”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将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特定主题的图片,让学生在集体互动的教学情境下学会图片的获取方法、分类方法,掌握图片格式等基础知识。如此一来,学生集体互动的过程,也是讨论学习的过程,可以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有效集中起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都能有效进行,避免了信息技术课堂的枯燥与乏味,实现了对学生信息技术素质的有效培养。
三、教学环境要更加开放
课堂教学环境需要向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向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环境具有封闭、枯燥、互动性差等特征,很难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很大的原因就在于教师对信息技术课堂环境建设的“视而不见”,习惯了在传统教育思维引导下的“一言堂”,使学生丧失课堂话语权,不利于学生信息技术课程综合素养的培养。对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师一定要加强对于开放、包容的教学环境的建设,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各项教学活动做到因材施教,这样才能持续发掘学生的求知潜能,促进学生信息化素质的发展。同时,教学环境的创建要给学生的自主学习留有充足的空间,学生要加强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的有机结合,养成在现实生活中积累和应用知识的好习惯。
例如,在“表格规划与修饰”教学中,教师在传授学生基本的图表修饰技巧后,要鼓励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收集数据、录入数据,如学习成绩、学生身高与体重等数据的收集与录入,让学生制作成Excel表格,然后进行个性化的修饰。教师只有营造出开放性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学习潜能才能得到充分激发,课堂教学效率才会更有保障。
四、结语
课堂转型是当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需要认真对待的一个问题,教学工作者需要转变传统教学思维,不要再受“应试教育导向”思维的束缚,要着眼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协调培养和全面发展,教育教學方案的制订要面向全体学生,合理规划课堂授课空间,懂得“留白”与“放权”,保障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拥有更多的探究空间和学习自主权,促进学生信息技术知识的获取、内化以及信息素养的综合培养。
参考文献:
[1] 王显林.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J].新课程导学,2015(5) .
[2] 陈进.探究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