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冠心病患者AASI、IMT、Crouse积分及血清选择素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2018-06-29徐树东贺江波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8年12期
关键词:颈动脉硬化斑块

徐树东,贺江波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七四医院心内科,乌鲁木齐 830013)

冠心病(CHD)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引起老年人死亡的常见病因。目前临床上将冠状动脉造影技术作为诊断CHD和评估病变程度的金标准,但该方法属于有创操作,检测费用高昂,在普通人群体检中难以普及,患者仅在出现严重不适症状时才考虑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寻找一种无创或创伤小、检查操作简单、价格低廉的CHD诊断方法是目前临床研究的热点[1]。大量研究已经证实,动脉血管壁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与CHD患者发病和死亡密切相关,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使血管僵硬度增加[1-2]。血管内弹性成分比例下降导致动脉管壁增厚,血管内-中膜厚度增加[2]。本研究探讨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指数(Crouse积分)及血清选择素水平在CHD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确诊的CHD患者173例作为CHD组,另选取同期健康对象60例作为对照组。CHD组男98例,女75例;年龄44~83岁,平均(64.8±13.9)岁;体质量指数(BMI)(23.4±1.8)kg/m2;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5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患者63例,急性心肌梗死(AMI)51例;单支病变患者41例,双支病变患者84例,三支病变患者48例;吸烟59例。对照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46~78岁,平均(62.9±12.3)岁; BMI(23.1±1.8 )kg/m2;吸烟18例。两组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BMI、吸烟情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和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 (1)CHD患者的诊断参考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缺血性心脏病命名及诊断标准》、美国心脏病协会/美国心脏病学会的诊断标准;(2)患者均经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或血管内超声检测至少1支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超过50%;(3)研究对象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1.2.2排除标准 (1)合并全身急慢性感染性疾病;(2)有重大创伤;(3)严重肝肾功能不全;(4)合并甲状腺功能障碍;(5)合并心瓣膜病、心肌病;(6)合并风湿性疾病、结缔组织疾病、免疫性疾病。

1.3检测方法

1.3.1AASI检查及计算方法 采用Space Labs 90207无创携带式袖带血压监测仪测量患者左上肢动脉压力24 h。白天(6:00-22:00)间隔20 min自动测压,夜间(22:00-6:00)间隔30 min自动测压,不限制活动。24 h后卸机分析。如果测量失败,3 min后自动再次测1次血压。如再次失败,此次数据缺失。24 h血压有效读数大于85%为合格。利用动态血压监测数据,以舒张压(DBP)为纵坐标,收缩压(SBP) 为横坐标,绘制全天、白天和夜间DBP、SBP散点图,计算DBP对SBP的回归斜率。AASI=1-收缩压与舒张压直线回归的斜率,数值在0~1,越接近1表示动脉顺应性越小。

1.3.2IMT测定方法 采用PHILIPS-2540A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5~10.0 MHz,于冠状动脉造影前行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受试者取仰卧位,休息5 min后检查。检查时头部偏向非检查侧,将超声探头置于锁骨上窝处,自颈总动脉起始部起进行纵向探查,依次观察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处,观察动脉内膜是否光滑、有无增厚、斑块情况。测量颈总动脉起始部1 cm处、颈总动脉分叉前1 cm处动脉后壁内、中膜厚度。检查时注意勿加压,防止产生人为狭窄。左、右颈动脉各测量3次取平均值。

1.3.3血清选择素测定方法 抽取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4 mL,以3 500 r/min离心5 min,取上清液置于-80 ℃冰箱中保存待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查,试剂盒为美国P&D公司产品,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要求操作。

1.3.4Crouse积分、Gensini评分测定 当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IMT≥1.2 mm时,定义为斑块形成,将各个斑块(双侧颈总动脉、颈动脉、颈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颈外动脉)的最大厚度相加,不分析每一个斑块长度,双侧斑块积分之和为斑块总积分。冠状动脉评分采用Gensini法进行评分:(1)根据狭窄程度评分,狭窄程度<25%记为1分,25%~49%记为2分,>49%~74%记为4分,>74%~90%记为8分,>90%~<100%记为16分,100%记为32分;(2)根据病变部位,左主干5.0分,左前降支或回旋支2.5分,左前降支中段1.5分,左前降支远段1.0分,左回旋支中、远段1.0分,右冠状动脉1.0分,小分支0.5分。两类积分求和,即为总分。

2 结 果

2.1两组研究对象AASI、IMT、Crouse积分、血清选择素水平比较 见表1。CHD组患者AASI、IMT、Crouse积分、血清选择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研究对象AASI、IMT、Crouse积分、血清选择素水平比较

2.2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CHD患者AASI、IMT、Crouse积分、血清选择素水平比较 见表2。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CHD患者AASI、IMT、Crouse积分、血清选择素水平逐渐增高,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CHD患者AASI、IMT、Crouse积分、血清选择素水平比较

注:与单支病变组比较,*P<0.05;与双支病变组比较,#P<0.05

表3 CHD患者不同亚组AASI、IMT、Crouse积分、血清选择素水平比较

注:与SAP组比较,*P<0.05;与UAP组比较,#P<0.05

2.3CHD患者不同亚组AASI、IMT、Crouse积分、血清选择素水平比较 见表3。SAP组、UAP组患者IMT、Crouse积分均明显低于A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UAP组及AMI组患者AASI、血清选择素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CHD患者AASI、IMT、Crouse积分、血清选择素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CHD患者AASI(r=0.592,P<0.001)、IMT(r=0.617,P<0.001)、Crouse积分(r=0.558,P<0.001)、血清选择素(r=0.417,P=0.002)与Gensini评分均呈明显正相关(P<0.05)。

3 讨 论

CHD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已有研究认为其与年龄、吸烟、高血压、糖脂代谢异常、遗传基因等诸多因素有关[3]。CHD早期一般无特异性症状,往往并不能引起重视,一旦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将严重威胁生命安全。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生确诊为CHD,早期给予积极预防和治疗,对患者预后有益[4]。目前冠状动脉造影是临床诊断CHD的金标准,但是冠状动脉造影需要进行动脉穿刺,并注入造影剂,属于有创操作,对伴有肾功能障碍患者不适合[5]。同时对设备条件要求高,检查费用高昂,很难在临床上尤其是基层医院广泛普及,也不利于动态观察病情变化[6]。寻找一种经济、安全、操作简便的方法来评估CHD病情将一直是临床工作中的研究重点。

AASI是通过24 h动态监测血压来反映动脉硬化程度的新指标,反映人体日常血压变化的综合情况[7]。外周动脉硬化可使动脉SBP上升幅度超过DBP或SBP上升、DBP下降。AASI的升高反映动脉血管硬化的病变存在,该方法无创、操作简便[8]。本研究对CHD患者和健康人群进行24 h血压监测,发现CHD组患者AASI明显高于对照组。本研究还对不同病变程度的CHD患者进行比较,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CHD患者AASI逐渐增高,SAP组、UAP组及AMI组患者AASI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

CHD的病理改变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其病理过程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为血管内皮功能受损,第2阶段为血管内膜增厚,第3阶段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9]。其中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内膜增厚阶段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阶段,在这一阶段进行干预有助于CHD的防治[10]。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首先累及血管内膜,IMT是动脉壁内膜和中膜厚度之和,IMT增厚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早期标志[11]。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IMT可量化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颈动脉解剖部位固定、解剖标志清楚、位置表浅,易于探头辨认和测量[12]。通过观察动脉血管形态学改变,间接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损伤程度[13]。本研究对CHD患者和健康人群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CHD组患者IMT、Crouse积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本研究还对不同病变程度的CHD患者进行比较发现,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CHD患者IMT、Crouse积分逐渐增高,SAP组、UAP组患者IMT、Crouse积分明显著低于AMI组。三支病变CHD、AMI患者应作为高危人群进行监护。

CHD患者血小板活化后,血小板膜表面的P选择素和糖蛋白表达增加,血小板通过P选择素和白细胞表面的糖蛋白结合形成聚集体,发挥促炎效果[14]。血清中P选择素水平是反映血小板活化的特征性标志,可促进血小板与内皮细胞之间的黏附,进而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启动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过程[15]。本研究CHD组患者血清选择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CHD患者血清选择素水平逐渐增高,SAP组、UAP组及AMI组患者血清选择素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相关性研究结果发现,CHD患者AASI、IMT、Crouse积分、血清选择素与Gensini评分均呈明显正相关。

综上所述,AASI、IMT、Crouse积分、血清选择素水平变化能够反映CHD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1]廖火城,钟思干,刘凌,等.冠心病预测评分系统的建立及评价[J].山东医药,2016,56(31):58-60.

[2]赵洁,吴俊,贾玫.冠心病患者血液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与超敏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4,37(3):227-229.

[3]王三宝,赵洛莎.早发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冠脉病变特点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4,7(7):1094-1097.

[4]王波,王临池,赵翼洪,等.2009-2013年苏州20岁及以上居民冠心病发病率变化趋势及类型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5,12(24):2952-2956.

[5]何晓全,刘梅林.中国冠心病防治策略[J].中国全科医学,2015,12(2):239-240.

[6]赵伟,李婷婷,李莹.冠心病患者炎性因子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6(2):207-208.

[7]乔丽静,张平安,梅永现,等.冠心病患者 AASI 与微量白蛋白尿的关系[J].河北医药,2014,6(6):834-836.

[8]POLAK J F,POST W S,CARR J J,et al.Associations of common 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risk factors and events vary with distance from the carotid bulb[J].J Am Soc Echocardiogr,2014,27(9):991-997.

[9]褚爱萍,宋旭光,史荣辉.颈动脉超声在检测颈动脉病变与冠心病相关性中的应用价值[J].西部医学,2014,26(12):1699-1701.

[10]田杰,卢建刚,曾秋蓉,等.同型半胱氨酸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老年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7(3):266-269.

[11]宫兵,吴东垣,王丽岩,等.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4,18(4):601-602.

[12]卜四江.冠心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及动脉硬化指数与冠脉狭窄程度的关系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5,5(17):1443-1445.

[14]苏艳,钱晨旭,王丽,等.服用阿司匹林的绝经冠心病患者性激素与 P-选择素水平变化及其关系[J].山东医药,2016,56(17):64-65.

[15]霍小蓓,张蕴莉,刘彦彦,等.P-选择素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4,35(4):374-378.

猜你喜欢

颈动脉硬化斑块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