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排水箱涵修复加固方案分析
2018-06-29王昱昊合肥市市政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安徽合肥230001
文/王昱昊 合肥市市政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安徽合肥 230001
1、工程概况
某城市排水箱涵全长1755米,箱涵断面形式多样,侧墙由实心砖或浆砌块石等材料砌筑,顶板结构为整浇钢筋混凝土板或预制钢筋混凝土盖板,底板结构为整浇钢筋混凝土板,局部无底板。
该段排水箱涵建成运行已达十余年,常年处于潮湿且微腐蚀的环境中。目前,该段排水箱涵整体腐蚀,老损较为严重,存在很大的结构安全隐患,亟待对该段排水箱涵进行结构安全检测并进行修复加固设计。
2、箱涵存在的问题
2.1 砌筑墙体
由于砌块的缺失,砌筑墙体普遍发生松动现象;砌筑砂浆老化、强度较低(贯入法检测砌筑砂浆强度值4.64~7.02MPa)、局部脱落处出现空洞;浆砌块石勾缝砂浆或砖砌墙体抹面砂浆老化脱落。砌筑墙体存在漏水、渗水、断裂、坍塌、缺失,侧墙基础被水流冲刷淘空等现象。
2.2 梁及顶板
箱涵梁及顶板主要为整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局部顶板为预制钢筋混凝土盖板。顶板裂缝较多,有些区段混凝土碳化严重(强度检测值较低),钢筋普遍出现锈胀裸露现象,部分梁板已断裂,严重影响结构安全性。
2.3 基础及底板
箱涵底板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强度等级C15~C25),混凝土老化、破损、冲蚀严重,冲坑较多且局部较深,部分区域箱涵无底板,基础下已被掏空。
2.4 变形缝
由于该区段箱涵为砌体结构箱涵,变形缝内大多未设置止水带,故多处变形缝位置渗漏严重,有的甚至已出现错位,缝宽超过规范限值。
3、箱涵问题分类
结合箱涵建筑物现场安全监测报告中反应的损坏程度,按照轻重缓急,对需修复部分及相应的加固方案分类叙述:
3.1 Ⅰ类(急需修复)
梁或底板混凝土老化严重、骨料外露、受力钢筋(含梁箍筋)锈胀外露,钢筋锈蚀超过30%,甚至部分钢筋出现断裂。
3.2 Ⅱ类(必须修复)
梁(板)跨中出现贯穿性或环状裂缝梁及顶板混凝锈胀外露,钢筋锈蚀低于土保护层脱落,受力钢筋(含梁箍筋)30%且未出现断裂。墙体有空洞、破损、坍塌,底板出现严重破损、冲坑或基础被掏空。
3.3 Ⅲ类(需要修复)
砌筑砂浆老化、缺失,形成孔洞漏水伸缩缝、变形缝出现漏水孔洞、发生错位;墙体出现裂缝。
3.4 Ⅳ类(待修复)
抹面砂浆老化脱落;变形缝已出现渗水但并不严重。以该段排水箱涵建筑物现场安全监测报告为依据,在遵循现行规范的前提下,以不同的等级要求对修复加固目标进行分类:1.确保箱涵在现状荷载工况不变的条件下,满足本年度汛期排水要求;2.确保箱涵在现状荷载工况下不变的条件下,5年内满足汛期排水要求;3.确保箱涵达到原设计使用年限及要求。
4、箱涵结构修复加固方案
4.1 Ⅰ类工程
此类工程排水箱涵承载力很低,不宜扰动,应优选开挖施工,将原破损的顶板移除并更换。如现场不具备开挖施工的条件,可采取内部修复方案,主要分两步实施:第一,先将松酥腐蚀的混凝土层剔除,待完全露出混凝土及钢筋新鲜面后,采用高强聚合物砂浆进行修补,修补厚度应大于30mm。;第二,梁底采用厚度5mm、宽度同梁宽、长度同梁长、材质为Q235B的钢板;梁两端各加设两道厚度4mm、宽度150mm和100mm、净间距150mm的U型箍;在裂缝处再加设数道厚度4mm、宽度100mm、净间距100mm的U型箍,范围要完全覆盖裂缝区。板底应根据钢筋断裂的根数,顺着钢筋方向粘贴厚度4mm、宽度50mm的钢板带,粘贴条数比钢筋断裂根数要多一到两条,粘贴长度要超出露筋边缘500mm或至侧墙根部。设置必要的钢支撑。钢支撑方案应根据现场情况,采用工字钢、槽钢、角钢等型钢,制作梁式、单门式或多门式钢支撑体系进行加固。当侧墙为混凝土结构时,钢结构支撑体系可采用化学锚栓锚固于侧墙上;当侧墙为砖石砌体结构时,钢结构支撑体系要生根于基础。
4.2 Ⅱ类工程
一是梁(板)跨中出现贯穿性或环状裂缝,应先进行修补裂缝或堵漏,再针对垂直于裂缝或伸缩缝进行粘钢加固;粘钢采用厚度4mm、宽度100mm、长度1000mm的Q235B钢板、净间距根据裂缝严重程度选择为100-200mm即可。粘钢要用A级改性环氧树脂双组份结构胶,裂缝或伸缩缝两边分别用三个M16的化学锚栓进行锚固,裂缝或伸缩缝要居中。二是梁及顶板混凝土保护层脱落,受力钢筋(含梁箍筋)锈胀外露,钢筋锈蚀低于30%且未出现断裂。针对此种问题,应先进行钢筋除锈,再采用高强聚合物砂浆修补;三是墙体有空洞、破损、坍塌,可采用普通C25混凝土塞堵;针对底板出现严重破损、冲坑或基础被掏空,可采用高强聚合物砂浆修补或普通C25混凝土塞堵。
4.3 Ⅲ类工程
对于因砌筑砂浆缺失而形成的漏水孔洞、伸缩缝及变形缝处的漏水孔洞、墙体的不规则裂缝,应采用化学注浆法进行修补裂缝或堵漏。
4.4 Ⅳ类工程
对脱落部分采用M10防水砂浆抹面。
[1]GB50367-2013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2]JGJ145-2013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