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四位一体”学科德育框架构建的研究

2018-06-29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四位一体学分双语

陈 凤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宁波 315012)

1 问题的提出

唐朝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西方著名思想家罗素说过:“没有一门课程只给学生普通的陶冶,而另一门课程只给学生专门知识”。他们都把教师的育人职责排在了第一位。

近年来,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学生德育的培养,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中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十九大报告等重要文件、会议精神中,均要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如何深刻领会德育工作内涵及精神实质,在高职院校围绕实现“人人讲好德育渗透课、人人当好德育工作者”的目标是每一位高职专业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2 相关概念

2.1 课程思政

所谓“课程思政”,笔者认为就是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元素,最大限度发挥课堂教学的育人主渠道作用。

2.2 学科德育

学科德育应该是渗透性德育的重要表现形式,它是指学校的学科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德育,也是在学科教学活动中,教师以教书育人为宗旨,把握德育时机,利用德育资源,使德育成为教学的有机成分,进而强化学校的德育工作,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1]。

同时,学科德育也意味着在进行学科教学时,将在各个教学内容中蕴涵的思想、道德因素,通过有效的手段和方法,自然地融合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从而实现育人功能[2]。笔者认为,在高职院校中,学科德育有专业德育之义,是指高职院校按照不同的专业类别,深入挖掘该专业学生应该达到的德育目标,让专业课有情怀、有信仰,充分挖掘专业各门课程中蕴涵的德育元素,在整个专业内实施德育,通过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实现专业德育的育人目标。学科德育隶属于课程思政的范畴。

3 高职“四位一体”学科德育框架

高职院校每个专业如何把德育的核心内容有机地分解到专业的每门课程中去,实现专业的整体德育育人目标,充分地体现每门课程的育人功能,是学校、分院、专业及专业中的每位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笔者所在的专业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接下来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例介绍学科德育框架的构建情况。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包括:公共课 (包括公共选修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专业课(包括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专业双语课和毕业实践)。其中,公共选修必修课主要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和综合素养课程(要求专业中学生必须选修修满20个学分),公共选修课(目前是整个学校的选修课全校学生都可以任意选修,要求每个学生选修修满14个学分),专业核心课6门(总学分是25分,要求专业中每个学生必须全部修满),专业选修课55门(目前专业选修课是整个分院打通的,分院中每个专业有3-5门专业选修课,全分院的学生可以任意选择。要求专业中学生必须修满42个学分),专业双语课1门(总学分是3分,要求专业中每个学生必须全部修满),毕业实践2门(总学分是6分,包括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笔者认为公共选修必修课是属于传统的思政课范畴,不属于学科德育研究的范畴;公共选修课在全校范围类开展,专业很难控制,也不在学科德育研究之内;因此本文中研究的学科德育的专业课程范畴主要包括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专业双语课和毕业实践。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科德育”的实施分四步走:

首先,从2018级起,在顶层设计时,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相应调整,把学科德育写进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专业的学科德育总体目标和要求,深入挖掘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核心素养,完成专业的学科德育对照表,制定教师实施学科德育的考核办法和奖励措施,制定学生学科德育学分获得的奖励措施。另外,还要在专业的层面建立几支专业服务小分队,让学生在参与社会锻炼、社会服务、社会研究等实践活动中接收学科德育。

其次,要求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专业双语课和毕业实践课程负责的相关教师,根据专业的学科德育的总体目标和要求,重新修订课程的大纲、授课计划、考核方案和课程的的学科德育对照表,确定该课程的德育育人目标、德育元素融入计划和德育考核要求。

再次,要求所有班级遵照专业的学科德育总体目标和要求来制定班级的学科德育实施办法。

最后,要求所有学生遵照班级的学科德育实施办法来制定个人的学科德育学分获得计划。

这样,构建专业选修课、专业核心课、专业双语课和毕业实践课程“四位一体”的学科德育课程体系,构建专业德育总目标、专业课程德育子目标、专业班级德育目标和学生个人德育目标 “四位一体”的学科德育目标体系,能较好地实现学科德育的育人目标。

4 高职“四位一体”学科德育框架详细介绍

高职“四位一体”的学科德育框架的建立,首先学校层面要有顶层设计,要出台实施学科德育教学激励措施,给予政策及经费支持,针对专业学科德育的实施状况和任课教师的育德实效开展绩效评价,对实施优秀的专业、教师、班级及学生给予奖励。其次,从专业教师层面来看,应尽快掌握专业教育的相关理论,提高自身的德育修养,提高专业课程德育点开发的能力以及对德育资源整合的能力,有效地促进学科德育的实施,彰显专业课程德育的育人本色。

接下来,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例详细介绍“学科德育”框架的实施情况。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设定“学科德育”总学分为100分,其中专业核心课占比30%,专业选修课占比55%,专业双语课占比5%,毕业实践占比10%,要求学生“学科德育”学分(总分100分)达到70分以上才能毕业。

表1 “Web开发技术”课程(专业核心课)“学科德育”对照表

表2 “图形图像制作”课程(专业选修课)“学科德育”对照表

表3 “CorelDraw版面设计”课程(专业双语课)“学科德育”对照表

表4 “毕业设计”课程(毕业实践)“学科德育”对照表

专业中每门课程可以根据自己课程的特点选取专业学科德育总体目标中的一部分目标作为课程的德育目标,不一定全部选取。下面从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专业双语课和毕业实践课程中各选取一门课程说明其学科德育对照表及分值。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相关班级 “学科德育”和学生“学科德育”目标与专业的“学科德育”目标比较类似,这里就不再一一详述了。

5 结语

学科德育是采用从顶层设计到基层实施的方法把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需要注意的是,学科德育的实施不能单纯的为了融入而融入,不是为了完成任务,也不必强行要求每一节课都融入思政元素,思政元素的融入不能牵强附会,要润物细无声。

同时,“学科德育”的实施需要从学校到分院,从分院到专业,从专业到专业教师一起齐心协力地努力,离开哪个环节都不能很好地实施下去。而且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育德能力和意识。

如果真正能把“学科德育”的实施落到实处,可以充分发挥全方位德育“大熔炉”的教育合力作用,实现思政教育从专人向全员的创造性转化。

[1]魏平.论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中国科技教育,2017,(9).

[2]娆玉梅.我国学科德育研究现状及问题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7.

猜你喜欢

四位一体学分双语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分美食
推进“四位一体”土地制度改革
学习“四位一体”教学法,全面推行主体教育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论学分银行的体系建设及其功能定位*
双语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