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众创空间VS孵化器:创业孵化服务对象选择

2018-06-29黄紫微李小贝

铜陵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众创孵化器成熟度

黄紫微 李小贝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 蚌埠 233030)

新科技革命带动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标志着我国经济发展转向创新驱动[1],依靠科技创新参与科技革命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先机和主动权。科技部与各地方高新区明确提出把发展科技企业孵化器产业作为扶植技术创新的重要载体,成为促进科技经济结合的关键环节和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重要引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强调了“众创空间”型的商业孵化器发展对万众创新的重要性。众学者也阐述了孵化器在促进高科技成果转化、新技术产业化和实现科技创新中的重要性[2][3],却在创业孵化服务与产业创新伴生关系上存在争论[4],这是由于忽略了实体经济本身对创业孵化服务的不同要求。

在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分为“园区管委会+园区开发建设公司”模式的孵化器与 “天使+创业服务平台”的众创空间两大类。那么众创空间是否适合推动我国主导产业升级;孵化器能否取代众创空间促进原始创新推动产业萌芽期发展,这两个问题本质上是科技变革与产业革命下,不同产业和技术创新对不同创业孵化服务的要求。本文结合中美科技产业发展与创业孵化服务体系发展脉络,从“十三五”时期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实体经济发展所依赖的主导产业出发,并结合2015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着眼于驱动产业转型发展的技术创新及其变化,从技术成熟度强弱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众创空间与孵化器通过不同创业服务满足不同技术成熟度产业需求,从而促进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作用机制。

一、文献综述

(一)技术成熟度曲线

Gartner公司在技术S曲线和技术扩散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技术曲线成熟度图 (Hype Cycle,图1),从1995年开始发布了未来2-10年可能实现规模化应用的新兴技术及技术从诞生到成熟的过程,并将现有各种技术所处的发展阶段标注在图上,为一些行业的发展作出很好的预测。技术曲线成熟度图显示新兴技术从理论走向生产需要经历5个阶段:技术萌芽期;期望膨胀期;泡沫化谷底期;稳步爬升光明期;实质生产高峰期。技术成熟度曲线呈现了技术突破和产业革命迹象以及不同阶段的产业发展战略[5],技术早期上涨的特征推动了技术商业化,并在接下来的转变过程中形成主导技术,供企业评估新科技的成熟度的评估工具,进而为企业决定是否采用新科技提供参考[6]。本文将基于科技产业的技术成熟度分析研究不同发育程度的产业和该产业的技术创新导向。

(二)创业孵化服务对象选择

图1 技术曲线成熟度图

学术界一致认为孵化器所能提供的创业服务主要包括:融资、目标和结构、资源支持和创业精神[7]。林德昌根据在孵企业高管的访谈基于企业个体需求研究服务内容[8],提出孵化器服务创新影响因素以及对孵化器服务创新的影响[9]。孵化器分类与绩效研究文献也显示不同的孵化器存在不同的孵化对象选择和技术创新支持类型,也会产生不同的孵化结果与促进不同产业技术创新度。如Somsuk N等(2012)等基于美国的不同社会资本与管理模式,分析了不同孵化器所产生的创新类型[10]。 Amnon Frenkel等(2008)发现以色列逐渐偏向建设众创空间,但也应注重继续保持建设孵化器的必要性[11]。显然,研究重点已不再是区分“众创空间”和“孵化器”,也不再是通过描述性研究强调孵化器对技术创新的重要性,而是转向探讨究竟是何种孵化器推动何种技术创新。

现有文献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趋势、企业发展阶段、技术发展周期及创业孵化服务结合起来,侧重基于创业企业个体需求,较为专注组织层面,而对产业、技术本身及其发展对创业孵化服务要求的关注很少。本文改进方向是从我国推进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出发,着眼于驱动产业发展的技术本事,引入技术成熟度从技术的基本特征和发展及其对不同孵化器的孵化要求角度,探讨创业孵化服务对象选择体系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动态演化规律。

图2 中美创业孵化服务体系

二、创业孵化服务对象选择框架模型

(一)中美科技产业发展与创业孵化服务体系发展脉络

回顾历次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产生和发展历程,不难发现每次创新浪潮都伴随着一些 “创新型国家”的诞生或发展[12]。通过对中美技术创新、产业发展与创业孵化服务对象选择体系进行了系统地梳理和分析(见图2),以进一步揭示创业孵化服务对象选择的一般规律和主要特征。中美两国孵化器筛选体系的形成和发展都经历了较长时间的调整和完善,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并且,每一个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有所不同,相应地众创空间和孵化器所占比例亦不断变动。

据我国科技部火炬统计手册,1987年,我国第一家孵化器——武汉东湖创业者服务中心诞生,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帮助科技人员创业;1988年,孵化器列入国家火炬计划,鼓励公共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孵化器在地方高度政策性主导扶持下,推动产业技术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美国60年代孵化器建立初衷及80年代专业技术孵化器实现原始创新不同,我国发展孵化器具有强烈的技术导向特征,大规模引进消化吸收国外的核心技术形成二次创新,助推了我国高新区产业形成[13],实现核心技术在我国的二次创新,至2000年孵化器数量131家。在国家火炬计划的指导下,近十年,得益于国家层面扶持力度与民间资本大规模进入,我国孵化器实现了快速发展,2013年迅速扩展到1468家。同时伴随国内创业环境的根本改变,民间资本设立的市场化运作的众创空间也逐渐发展成熟起来,逐渐从探求盈利模式阶段走向成熟,典型孵化机构如车库咖啡、创新工场、柴火空间等。

据美国企业孵化器协会的统计资料,1959年企业孵化器诞生于美国纽约,作为公共品提供基本创业服务,缓解高失业率。80年代,美国中小企业管理局主导推广专业技术孵化器,扶持原始创新企业,至1990年孵化器数量接近400家[14]。在技术创新高速流动的冲击中,美国孵化器专注于技术创新,孵化产品创新率高的创新驱动型企业,确保了最新科学科技成果的首次商业化,成为美国引领信息技术产业的重要条件[15]。90年代,伴随互联网产业的发展、风险资本的推动及信息技术革命引领的机会型创业风潮,美国的孵化器开始企业化运作并出现了融合风险投资、多元化控股和孵化功能的商业孵化器,到2000年总数达到了1000家,其中有15%属于实现盈利的商业孵化器。近十年,伴随多层次资本市场与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的规模化与多样化,大公司战略并购需求及移动互联网创业浪潮,具有独立投资能力的商业孵化器成为美国主导的孵化器,美国是创业孵化服务运作最成熟的国家。

(二)技术成熟度与孵化主体

中美科技产业发展与创业孵化服务体系的发展脉络显示了在对技术成熟度和孵化需求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创业企业技术成熟度和不确定性的特征决定了其不同的孵化需求,具体分析如表1所示。

1.技术萌芽期和期望膨胀期基本上对应于产业创新流动阶段,具有较多的不确定性,包括技术信息和市场价值的信息不完整。新兴技术与新需求结合起来的创业活动高频度出现,产业规模小、企业数量多,产品具有多样性,变化速度快,技术轨道尚未形成,需要加快科技资产的商业化进程,众创空间关注新技术的创新性与在技术贸易市场的并购需求,围绕处于该阶段的科技成果进行投资孵化,实现技术的产品化,进而将成果推向技术贸易市场(对于非创业者),或者商品市场(对于创业者)。

2.泡沫谷底期和稳步发展期基本上对应于产业创新过渡阶段,由于产业技术轨道逐渐形成,技术创新难度增大,高校科学家及高科技企业的核心技术专家掌握的新技术已经历着由创造性、新颖性、科学性和先进性的科研成果扩散为成熟性、稳定性、经济性和可推广性的技术成果,需要以支持产品成型并规模化、扩大化的的中长期投资,需要通过大量固定资产的投入来解决产品制造问题,进入资本市场或产权市场实现资产的证券化。孵化器的高效率、高透明融资环境为技术发展提供充足的长期资本供给,并为技术轨道形成提供了平台,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以有效满足技术快速发展和激烈竞争情况下的大量资本需求

(三)创业孵化服务对象选择框架模型

前面己经分析过,技术创新、产业变革与孵化器建设之间的协同演化过程中呈现的三元互构关系,三主体的变动机制不断强化三边的演化动力,形成三重主体互动空间行为(见图3),即指在创业——筛选项目——投资——管理——服务——技术商业化——技术创新——产业变革的各阶段中的一系列空间刺激——反应过程。对此进行研究,对于发现孵化器建设的空间决策过程、探索技术创新的空间效果、促进产业变革都具有重要意义。

图3 三重主体互动空间行为模型

技术创新、产业变革与孵化器建设三方的复杂性演化依据市场流动程度和科技成熟度构成两种演化途径交叉进行,通过资金流、科技流、信息流、政策流关联三方之间互动。路径一:产业变革的动力来源于技术不断产生和获取超额利润的能力,而技术创新正是不断提供这种能力的源泉,技术成熟度影响了产业创新导向的形成,随着众创空间与孵化器对不同生命周期产业的推动扩展成高科技产业集群和新市场。路径二:科技革命引起的创业浪潮和大公司战略并购需求为孵化器建设提供不同的市场需求和盈利空间,众创空间与孵化器为科技成果商业化提供不同的科技平台、资本市场平台、科技贸易平台支撑。

在孵化器建设中,众创空间与孵化器将依据技术成熟度和市场流动程度两个因素来孵化不同的产业 (图4)。由于处于创意导向阶段的新兴产业规模小,科技轨道尚未形成时,创意导向创新的高频科技创新活动需要技术萌芽期商业化以推动参与产业变革的热情。市场热情推动众创空间向创意导向产业延伸孵化链条,创业形式主要为创意项目,科技先驱者创造性地将新兴科技与新需求结合起来,开展高频度的非定向性创新活动,创新活动高频多变规模小,风险投资周期处于种子期投资,企业处于研究开发阶段。由于创新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很高,众创空间会选择孵化创意项目与科技资本市场的对接,实现科技交易,促进原有技术范式突破,这种突破以市场选择为主。

表1 技术成熟度与孵化主体

图4 孵化器孵化选择过程图

当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在整体上已完成产品创新成为战略新兴产业时,创新正朝主导设计过渡,但产业技术轨道尚未形成时,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变革。孵化器锁定技术导向产业孵化助推产业变革的需求。技术导向是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发展源头是基于前瞻性研究带动的学术创业企业,创业群体是高校与科研机构中掌握核心技术的科学家及专家个人自主知识生产的外向型创业。孵化器具有明确的技术创新目标,遵循主导产业技术范式突破路径,选择孵化处于期望膨胀期学术创业企业的核心技术,风险投资周期处于发展期投资。

(四)中关村案例描述

中关村地区是中国最具创新特色的区域,20世纪80年代,以信息科技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和中国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社会大变革交汇,为中关村的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因此也肩负起培育和发展国家主导产业的重任。中关村示范区创业孵化机构的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1.1988-1999年为第一阶段,政府主导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2.1999-2009年为第二阶段,以政府培育扶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推进孵化器专业化建设为特征,中关村形成高端产业功能区。3.2009年至今为第三阶段,从建设中关村示范区开始,以政府为引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孵化链条向早期阶段延伸,催生了一批服务于创业者早期项目的创业服务机构,完善了中关村创业服务链条聚集创新资源。从2000年到2014年,中关村的孵化器数量占比逐渐降低,众创空间数量占比逐渐提高(见图5)。从2015年中关村指数可以看出,在其现有的800多加各类创新创业服务机构中,分享经济模式发展迅速,该模式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契合,并具有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特征。对于国家创新驱动战略而言,中关村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并已率先完成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布局。

图5 2000-2014年中关村众创空间与孵化器数量占比

结论1:以中关村为代表的我国孵化器都是在80年代从科技产业园发展起来,具有明显的主导产业选择特征。伴随新一轮科技革命推动着产业革命和产业经济的发展,中关村的孵化链条开始向早期阶段延伸,从源头上发现和汇集原创科技和优秀团队的机制。

2009年至今,中关村重点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信息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建立了由大学科技园、科技孵化器、留学人员创业园、小微企业创业服务楼和各类协会商会组织等主要孵化器组成的创业孵化服务体系,各创业孵化服务机构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中关村创业孵化服务机构针对不同区域特点、不同产业类型和创业者需求,探索出一系列各具特色的创业孵化服务新模式(见表2)。

结论2:中关村中的孵化器几乎涉及孵化所有高新技术产业行业,孵化器重点孵化科技导向产业,众创空间支撑孵化创意导向产业,成为推动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最重要力量。

三、讨论与结论

近来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相关研究试图把企业发展阶段、技术发展周期及其对孵化服务需求结合起来,但过于专注于组织层面,对技术本身及其发展对孵化器要求的关注不够。因此总体而言,现有文献还没有能够交代清楚孵化服务和技术创新在推动产业创新的过程中是如何互动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对孵化器服务与孵化对象选择的理解。本文从技术成熟度曲线来看,新技术变革和产业创新浪潮孕育中的主导产业,正由高速流动阶段朝过渡阶段转变且主导设计尚未完成,产业创新活动表现出一些明显的创新导向和主要特征,这对众创空间与孵化器的创业服务提出不同的要求,众创空间与孵化器通过不同创业服务满足不同产业创新需求以保持创新驱动活力。

表2 中关村产业导向特征的孵化模式

本文基于技术曲线成熟度图分析了中美科技产业发展背景下的创业孵化服务体系发展脉络,得出不同产业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孵化需求,并构建创业孵化服务对象选择框架模型阐述选择的原因,认为新兴产业目标是科技创新能力的商业化,科技革命的兴起推动众创空间的孵化链条延伸至新兴产业的科技前期;战略产业的关键性核心技术创新输出的目标是结构优化升级,孵化器锁定战略产业助推传统产业变革。

[1]程郁,陈雪.创新驱动的经济增长——高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分解[J].中国软科学,2013(11):26-39.

[2]SCILLITOE J L,CHAKRABARTI A K.The role of incubator interactions in assisting new ventures[J].Technovation,2010,30(3):155-167.

[3]SA C,LEE H.Science,business,and innovation:understanding networks in technology based incubators[J].R&D Management,2012,42(3):243-253.

[4]VANDERSTRAETEN J,MATTHYSSENS P.Service-based differentiation strategies for business incubators:Exploring external and internal alignment[J].Technovation,2012,32(12):656-670.

[5]N BROWN,M Michael.A sociology of expectations:retrospecting retrospecting retrospectingprospects and prospecting retrospects[J].Technology Analysis Strategy Management,2003,15(1):3-18.prospects and prospecting retrospects[J].Technology Analysis Strategy Management,2003,15(1):3-18.

[6]JUN S P.An empirical study of users’hype cycle based on search traffic:the case study on hybrid cars[J].Scientometrics,2012,91(1):81-99.

[7]SCHWARTZ M.A control group study of incubators’impact to promotefirmsurvival[J].The 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r,2013,38(3):302-331.

[8]林德昌,陆强,王红卫.企业对孵化器服务需求的实证研究及其对服务创新的启示[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1,23(1):62-69.

[9]林德昌,廖蓓秋,陆强,等.科技企业孵化器服务创新影响因素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0,28(6):920-925.

[10]SOMSUK N,WONGLIMPIYARAT J,LAOSIRIHONGTHONG T.Technology business incubators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resource-based view[J].Industrial Management&Data Systems,2012,112(2):245-267.

[11]BRUNEEL J,RATINHO T,CLARYSSE B,et al.The Evolution of Business Incubators:Comparing demand and supply of business incubation services across different incubator generations[J].Technovation,2012,32(2):110-121.

[12]郭俊峰,霍国庆,袁永娜.基于价值链的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盈利模式分析[J].科研管理,2013,34(2).

[13]尤荻,戚安邦.科技企业孵化器知识服务互动模式研究——以天津市科技企业孵化器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1):1-4.

[14]刘凤朝,傅瑶,孙玉涛.基于专利的美国技术创新领域分布结构演变[J].科学学研究,2013,31(7):1086-1092.

[15]BERGEK A,NORRMAN C.Incubator best practice:A framework[J].Technovation,2008,28(1):20-28.

猜你喜欢

众创孵化器成熟度
产品制造成熟度在型号批生产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整机产品成熟度模型研究与建立
重庆科技学院“众创之家”简介
不同成熟度野生水茄果实的种子萌发差异研究
众创空间向“专业化”升级
刚好够吃6天的香蕉
孵化器 倒闭潮来了?
众创时代到来,杭州准备好了吗?
莫借众创空间之名装神弄鬼
硅谷孵化器500 Startups听课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