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护主义卷土重来及东盟的应对

2018-06-29朴番顺

南洋资料译丛 2018年2期
关键词:保护主义马来西亚越南

[韩]朴番顺

一、绪论

东盟10国虽然开始实施出口导向型战略的时间不同,但均通过吸引外商投资,将出口导向工业化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中心。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相对起步较早,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引进欧美的电子产业,特别是半导体产业。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家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开始从进口替代工业化转向出口导向工业化发展。特别是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从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很少关注外商投资。

东盟的“领头”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纷纷制定工业化战略的目的在于应对新的环境变化。由于国际能源价格下跌,经济呈低迷状态,泰国等一部分国家开始面临外汇流动性问题,所以获取外汇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同时,广场协议①广场协议是西方5个国家,即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当时的西德)、日本于1985年9月在纽约广场饭店召开会议进行协商的内容。其重要影响是日本日元和德国马克的大幅增值。虽然,在外界看来,这是第二次石油危机后为防止世界经济膨胀所采取的措施,但实际上可以说是美国为了牵制日本和西德而推进的协议。签定后,日本出口型贸易企业为扩大“迂回”出口商品的出口,增加了在泰国和印度尼西亚的投资,韩国和中国台湾的企业也因本土生产费用上涨,开始跟随日本企业的脚步,进驻东盟市场。他们充分利用东盟地区国家低廉的劳动力,生产并出口“迂回”出口的商品,东盟的经济情况因此快速好转。从这时起至20世纪90年代前期,东盟地区的“领头”国家实现了史无前例的快速发展。

另一方面,一直与东盟“领头”国家走不同道路的越南也在冷战体制瓦解后的20世纪80年代后期,通过施行改革开放政策开始吸引跨国企业的投资。20世纪90年代,韩国、台湾、香港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积极在越南投资。同时,越南也希望通过与美国建交,解除对其的经济制裁措施,进一步享受对越南商品提供的GSP等贸易优惠。

东盟“领头”国家虽然实现了快速发展,但是很快就因国内经济出现“泡沫”、中国崛起带来的出口不振以及无法监管的金融自由化等问题陷入了外汇危机。除了金融开放程度较低的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对外依存度较高的国家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了外汇危机的影响。各国纷纷积极努力扩大出口,期待以此摆脱危机。由于美国IT革命带来了世界IT产业的蓬勃发展,中国加入WTO后经济快速发展并且与东盟进行了分工,东盟的出口取得了快速的增长。这样的出口热潮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东盟经济的恢复,也进一步提高了东盟的对外依存度。

全球金融危机以后,东盟又面临新的环境。世界经济低迷的同时,发达国家以保护本国产业和保护国民工作岗位为由,不断强调保护主义论调。并且,这些国家增加了对进口国实施贸易救济措施的调查次数,这是WTO认可的,主要包括反倾销、反补贴及保障措施等。除此之外,主要的发达国家也将贸易政策优先适用于本国。金融危机以后,奥巴马时代“购买美国货(buy americian)”的论调再次出现,英国也经公民投票退出了欧盟,并且主张美国优先主义的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成为了美国新任总统,当选后,特朗普总统宣布退出美国主导的TPP。

如此反全球化氛围和强调本国优先主义的内向型政策基调,对于依靠世界市场发展经济的东盟来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虽然很难计算保护主义将给东盟带来多大程度上的影响,但这确实将给世界贸易的参与者带来全面的负面影响,对于对外依存度高的东盟也将带来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主要考察保护主义论调在世界范围内以何种形式出现,特别是与东盟有关的,以及东盟作为一个经济圈将如何应对。尽管主要贸易国家采取了保护主义措施,作为单一经济圈,东盟也很难应对。因为东盟经济圈,即东盟经济共同体是在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形成的,无法共同应对保护主义。因此,尽管成为了保护主义的对象,东盟也只能以单个国家的力量来应对,所以,首先有必要确认的是东盟对保护主义的应对是有限的。

本文的第二部分将对东盟的贸易结构及其特征进行分析。主要包括贸易发展过程、各地区结构、各地区贸易收支、域内贸易及对华贸易发展等。第三部分将对与东盟密切相关的保护主义措施进行分析,主要内容包括世界范围内保护主义的发展变化,重点关注东盟如何成为了保护主义的对象。第四部分主要对东盟进行全面应对的情况进行分析,首先明确东盟对于保护主义的整体立场,而后对东盟作为一个经济圈如何进行全面应对进行分析。第五部分为结语部分。

二、东盟的贸易结构

(一)东盟的贸易

如上所述,东盟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纷纷开始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推进出口导向工业化发展。得益于跨国企业的投资,东盟的制造业快速发展,与此同时,除菲律宾外,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的出口也快速增长。1996年外汇危机爆发前,印度尼西亚的出口额不到500亿美元,2012年增长到1900亿美元,马来西亚的出口额于2014年也达到了2341亿美元,然而马来西亚的人口仅有3000万,从这一点来看,其出口额已经抵达很高水平。最近,越南的出口快速增长,1996年越南的总出口额不到100亿美元,但在2016年已经上升至2000亿美元,现在越南的出口规模已经超过了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等比越南更早开始推进工业化的国家,其规模已经和泰国不相上下。

但是,最近东盟主要国家的贸易规模有所减少。例如,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 2016年的贸易规模已经退回到2010年以前的水平。菲律宾和泰国的出口规模也分别比2014年和2012年减少。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领头”国家2014年至2016年的平均出口额较2011年至2013年减少。新加坡下降了11.6%,马来西亚下降了9.0%,印度尼西亚足足下降了18.2%。除菲律宾和越南外,大部分国家2016年的进口规模较2014年大幅缩减,贸易规模的大幅减少意味着东盟经济出现了问题。

表1 东盟主要国家的进出口情况(单位:亿美元)

最近东盟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第一产业产品价格下跌,在世界市场上与中国产品竞争所带来的降价压力,以及中国发展放缓所引起的对华出口不振。但是,除此之外,世界各国出现的保护主义论调和反全球化趋势也是造成东盟出口锐减的因素。据悉,东盟经济不景气和石油产品等一部分进口商品价格下跌也给进口减少带来了很大影响。

由于贸易规模的快速增长,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东盟的对外依存度也快速升高。从商品贸易额的GDP比率来看,2016年柬埔寨、马来西亚、新加披、越南的对外依存度均达到了100%以上。从时间上来看,大部分国家的对外依存度在2000年至2005年间均有所增加。这一时期,贸易往来非常活跃。2005年至2010年间,依存度普遍有所降低,新加坡减少了100多个百分点,马来西亚也从2000年的192.1%下降到了2016年的120.8%。虽然菲律宾的对外依存度不高,但是也下降了很多。与此相反的是,2000年越南的对外依存度由96.6%上升到了170.9%,这是由于越南快速推进了出口导向工业化的发展。对外依存度升高也意味着保护主义等外部经济条件的变化会给东盟经济带来巨大的影响。

表2 东盟国家的商品贸易依存度情况(商品贸易额/GDP)(单位:%)

另一方面,从东盟的区域贸易结构来看,东盟最大的贸易对象国是中国。2015年东盟对华出口达1339亿美元,占总出口的11.3%。位列之后是美国和欧盟占10.8%,日本和韩国也占据了重要的市场地位,分别达到9.6%和3.9%。进口方面,中国仍然是最大的进口国家,进口商品金额达2115亿美元,占总进口额的19.4%。日本和欧盟位于其后。

但是随着时间推移,上述贸易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东盟在推进工业化之前,资源出口较多,主要是对日本的出口较多。同时在工业化初期,美国成为了新的重要市场,对日本企业投资的同时也大量从日本进口零件及半成品。2005年尤其凸显,东盟出口数据显示,美国的占比为14.3%,多于日本的11.2%,对日出口也多于对华出口。2005年日本在东盟进口方面的占比为14%,比美国和中国更多。

表3 东盟的地区贸易构造(2015)(单位:亿美元,%)

(二)东盟贸易结构的特点

由于分析目的不同,东盟的对外贸易特点也不同。下文将从3个角度对其贸易结构进行阐述。

第一,贸易结构中,贸易收支顺差和逆差需按照地区不同进行区分。东盟地区呈区域化的贸易收支结构反应了东盟工业化战略的成果。在工业化过程中,东盟保持着加工贸易结构,长期从日本、韩国、台湾进口半成品和原材料,对其进行加工后出口到美国、欧洲等地。因此,东盟在亚洲地区国家的贸易收支为逆差,在美国和欧洲则为顺差。以前东盟与日本的贸易收支虽然每年不尽相同,但也基本维持了平衡,目前,这种结构发生了变化,东盟在中国的贸易收支逆差极速增加。随着日本在东盟投资的企业逐渐扩大对日本国内的出口,东盟于1980年至1990年间,摆脱了对日逆差结构这一突出特点。东盟不断从中国进口商品、原材料及半成品,可见东盟制造业的竞争力落后于中国。

从东盟与贸易对象国的贸易收支和东盟当地出口额比率的对比来看,2015年,东盟整体贸易收支顺差达到了总出口的 7.9%,但是对韩和对中逆差分别为出口的 67.5%和57.9%。这也表明东盟对韩国与中国是单方面的进口,对日本和欧盟的进口和出口相对均衡,相反对印度、澳大利亚、美国保持了高水平的出口。例如,对印度和澳洲的贸易收支顺差虽然不多,但是其与出口的比率也达到了50.2%和43.0%。东盟与韩国和中国的交易状态和东盟与印度和澳洲的状态完全相反。东盟单方面将美国、印度、澳洲作为市场。

表4 东盟国家对不同国家的贸易收支情况

第二,尽管东盟共同努力,但是东盟区域内的贸易和投资比率仍然没有增加。东盟区域内的交易比率从2010年的25.4%降到了2015年的23.9%,区域内投资比例也停滞在20%以下。东盟于1992年建立了东盟自由贸易区(AFTA),为区域内的共同发展付诸了努力,但是结果却差强人意。实际上,东盟为增加域内交易量,将预计于2008年组建完成的AFTA提前到2003年。并且为增强产业合作,实施了东盟工业合作(AICO)等项目,2015年还成立了东盟经济共同体。建立东盟经济共同体的核心目的是将东盟变为一个单一市场或者一个生产基地。①关于东盟产业与贸易合作的历史发展相关内容,具体参考《东南亚研究》23卷2号,1-33页,朴番顺,东盟经济合作的发展与评价。但由于区域内贸易量和投资比率低,没有达到经济综合发展的效果,所以成效甚微。由于东盟经济本身就带有对外指向性的特点,所以东盟需要外部强大的市场和大量投资的人员,即,东盟的经济规模较小,所以东盟域内的贸易比率也只能维持在较低水平。毫无疑问,如果域内比率进一步提高,东盟受外部恶劣条件的影响也会减少。

表5 东盟交易及投资的域内比率情况(单位:%)

图1 东盟出口中中国的比率情况

东盟贸易的第三个特点就是与中国贸易的快速增加,特别是进口增加。在中国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东盟以高价向中国出口第一产业产品,随着中国经济的放缓,出口增速也逐渐降低。但是,中国过去从东盟进口的一部分产品带动了中国的生产,目前除过去以消费材料为中心的对东盟出口,中国零部件、原材料及生产资料的出口也日益增加。所以,在东盟的进口量中,中国2001年仅占5.9%,2010年为13.4%。于2016年达到了21.4%。同时,2001年东盟对中国的出口占总出口的4.4%,2010年为10.8%,2016年增长到13.3%。虽然东盟增加了对华出口,但是却以更快地速度扩大进口。这使得东盟对中国的贸易收支逆差一年达到了780亿美元。如此,与中国相较竞争力的低下很有可能导致未来东盟制造业的萎靡。

三、东盟的保护主义压力

(一)保护主义卷土重来

由于世界经济复苏缓慢,中国经济发展放缓,英国脱欧及美国新政府出台,强调本国优先主义的保护主义措施不断增多。尽管DDA未能取得良好进展,但是在乌拉圭回合达成之前,GATT/WTO组织大幅降低了商品的关税。并且20世纪90年代,NAFTA成立,以及与其相对应,世界主要贸易国家均出台了以FTA为代表的地区贸易协定(RTA)。因此,主要进口国家为保护本国市场,开始打破关税壁垒寻找新的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手段就是WTO组织允许的贸易救济措施。

WTO虽然将最惠国待遇(MFN)作为最重要的基本原则,但是反倾销及补助金的补偿措施、紧急进口限制措施(保障措施)可以例外。反倾销是当国内有经济关系的产业受到实质性损害时,会员国政府可以采取应对倾销的政策。反补贴有两个作用:一是规定补助金的使用;二是为抵消补助金带来的影响,规定国家所采取的措施。紧急措施是指当WTO会员国家本国产业由于进口的增加受到损害时,或者担忧有可能受到损害时,可以暂时限制特定商品的进口。这3项措施是合法的,能够暂时提高关税,控制进口,被看作是重要的保护贸易主义手段。①除GATT/WTO协定规定的贸易救济措施以外,为保障安全、环境、卫生等的国内限制措施中,仍有一些被认为是“非关税壁垒”。这些保护国内产业的措施不断增多使得保护贸易主义日益凸显,但在本文中不再考虑这些措施。

图2是2005年以后到2016年上半年,对贸易救济措施次数的调查。2007年以后,随着全球化金融危机的爆发,对救济措施的调查次数也有所上升。虽然该次数在2010年逐渐减少,但在之后又反弹回升。2013年,反倾销调查共有287次,达到了历史的最高点,反补贴的调查也达到了33次,保障措施11项。虽然2014年和2015年进行的调查次数有所减少,但与2005年至2009年相较,仍有所增加。

图2 世界贸易救济措施调查发展趋势

另一方面,为了考察贸易救济调查展开的特点,本文对调查次数相对较多的美国、欧盟、印度、澳大利亚在2014年1月到2017年上半年间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分析。在此期间,美国共进行了39次反倾销调查,28次反补贴调查,调查对象主要为中国、韩国、印度等传统的制裁对象国。欧盟在实施贸易救济措施上相对消极,主要以中国和韩国为目标进行了18次反倾销和两次反补贴调查。

值得关注的是,比起上述发达国家,印度更加积极地实施了贸易救济措施,特别是根据反倾销协定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印度在此期间共实施反倾销调查61次,反补贴调查两次,其中反倾销调查次数多于美国。美国2016年的进口规模是印度的8倍多,从这一点来看,印度在一定程度上积极采取了贸易救济措施。虽然印度主要以中国为对象进行了多次反倾销调查,但是对于其他亚洲国家也进行了不少次的反倾销调查,例如韩国11次、印度尼西亚11次以及马来西亚10次,等等。印度与东盟和韩国缔结了FTA,那么FTA在减少救济措施上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仍然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表6 主要贸易救济措施实施国家及其对象

资料来源:WTO。

除此之外,其他形式的保护主义相比对商品和服务的制裁,也宏观表现在国家战略或贸易政策方面。英国脱欧也是强调本国主义的一种保护主义。英国公民排斥来自东欧的廉价劳动力,英国由此通过公投脱离了欧盟。自1958年《罗马条约》生效后,欧盟开始了经济一体化的步伐,之后经济合作不断深入,此次英国脱欧可以说是欧盟经济发展史上的重大变化。英国脱欧可以被看作是与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潮流背道而驰的举措,这也是重点关注本国公民工作岗位的保护主义措施。

但是,在经济政策和贸易政策方面突出表现出本国优先主义的是美国。奥巴马政府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为恢复经济,出台了相关法律(American Recovery and Reinvestment Act of 2009 :ARRA),其中就包括了带有保护主义性质的“购买美国货”条款。①最初,购买美国货(Buy American Act)是在1933年世界经济大恐慌时期,胡佛总统制定的。该法律使美国政府在政府筹资的过程中优先使用美国制造的产品。这一时期是保护主义最兴盛的时期,所以奥巴马政府重新纳入该条项也可以视为美国将再兴保护主义浪潮。该规定限制了那些依靠经济振兴计划来筹措资金的公共建筑或公共事业项目必须要使用美国的钢铁、钢铁制品及其在美国制造的产品。对此,加拿大表示了强烈反对,当时《华盛顿邮报》也称之为贸易战争。

接任奥巴马职位的特朗普总统在大选期间就已经开始强调保护主义。特朗普认为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是最无用的贸易协商办法,并表示如果再次协商后,结果仍不尽人意,美国将退出NAFTA。从特朗普的立场来看,NAFTA是美国贸易收支呈逆差的根源。美国在2016年与加拿大和墨西哥在商品贸易上的逆差达到了740亿美元以上。

除此之外,特朗普也宣言称将从TPP中退出,该组织是在美国的主导下,由12个亚太地区国家共同协商成立的。特朗普的立场是,TPP是对美形成贸易逆差国家的“聚会”。2016年美国前15位贸易逆差国中,墨西哥、日本、越南、马来西亚等均参与到TPP中。参与TPP的12个国家于2015年结束协商,于2016年签署协定,但是特朗普却于2017年2月让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退出了TPP。

另一方面,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在2017年1月发表的年度报告中公开了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政策计划议程,其中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政策原则为“以对美国民众更加自由和公平的方式扩大贸易(to expand trade in a way that is freer and fairer for all Americans)”。为此,美国将不断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工作岗位,巩固与贸易伙伴间的相互主义,强化美国制造业的基础,在保护美国本土产品市场的同时扩大美国农业及服务产业的出口。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认为,进行双边协商比多边协商更容易实现上述目标,如果目标未能实现,将重新协商或修订贸易协定。

特朗普总统于2017年3月末正式开始推进自己的贸易政策。首先,特朗普总统于3月31日下达行政命令,以综合报告书的形式分析一些国家与美国形成贸易收支逆差的原因,于90日内上交。并于当日下达命令,向涉及反倾销及反补贴的征税对象征收关税。当日,特朗普总统将这些与美国形成贸易逆差的国家称为骗子(cheaters),并声称将对其进行“教训”。特朗普总统于2017年4月18日下达了特别行政命令,在强调“购买美国货”“雇佣美国人”的同时,命联邦政府采购时购买美国产品,并对所有的自由贸易协定(FTA)进行再商榷。

另一方面,特朗普当选后于就任当日便将中国指定为汇率操纵国,并称将向中国进口产品征收45%的关税。美国财务部于4月15日向议会提交了“半年度主要贸易对象国外汇政策报告书”,其中将包括韩国、中国、日本、中国台湾等在内的6个国家或地区指定为“观察对象”。这虽然与特朗普最初的言辞不符,但也将给被指定为“观察对象”的相关国家或地区增加一定的负担。

此外,根据特朗普的指示,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在8月16-20日期间进行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第一次修订协商工作,该协定将减少贸易收支逆差作为了重新协商的重点目标。美国要求进一步推进修订韩美FTA的协商工作。7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莱特希泽代表通过书函,要求韩国召开有关韩美自由贸易协定的特别共同委员会会议,甚至公布了相关数据,自韩美FTA生效后,商品贸易逆差由132亿美元增长至277亿美元,翻了两倍。

(二)针对东盟的保护主义

东盟是世界装备制造业的生产基地。由于东盟的出口商品依靠跨国企业的直接投资进行生产,所以大部分不是顶级产品,而是中低级商品。因此,东盟的产品中大部分价格弹性更大,而不是收益弹性大,所以东盟的进口产品一直是进口国家或企业关注的对象。

东盟国家中,新加坡和菲律宾的批量生产制造业相对薄弱,所以两个国家的反倾销起诉案件并不多。1995年至2016上半年,泰国共有208起反倾销起诉案件,印度尼西亚196起,马来西亚132起等。整体来看,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后,即2007年至2009年中出现了很多反倾销起诉案件,之后有所减少,但自2012年之后再次增加。其中,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较多,2014年以后,对于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的起诉有所减少,越南成为了重要的对象国家。

本文也对东盟是否在美国、欧盟、澳大利亚等4个国家或地区成为了贸易救济措施对象进行了考察。其中,新加坡成为了两起反倾销诉讼的对象,分别是印度和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共有18件,其中反倾销起诉16件,反补贴2件,马来西亚主要面对了印度和澳大利亚的救济措施,而不是美国和欧盟。泰国共涉及 11起,其中成为印度调查对象的共 7起,成为澳大利亚调查对象的4起。印度尼西亚共涉及反倾销起诉15起,反补贴2起,共17起;越南反倾销起诉13起,反补贴3起,共16起。印度尼西亚和越南都没有成为欧盟的调查对象,涉及美国的也很少,可以看出印度很大程度上以东盟国家为对象实施贸易救济措施。即,东盟没有从欧盟接受调查,成为印度调查对象的情况最多,共有37件,成为澳大利亚和美国调查对象的情况分别有22件和10件。

表7 对亚洲国家实施反倾销调查的次数

表8 对东南亚主要国家实施贸易救济次数

换言之,作为传统发达国家的美国以及欧盟对发展中国家进口方面实施贸易救济措施的方式,与如今发展中国家对发展中国家采取的制裁措施形式相同。印度能够充分利用这些贸易救济措施,与其经济结构有关。印度共有13亿人口,制造业基础相对薄弱,因此存在巨大的贸易收支逆差。印度总理莫迪认为印度为了保持经济稳步增长,需要进一步发展制造业,因此,印度于2014年9月开始实施“印度制造(Make in India)”政策,使印度发展成为全球化的设计和制造基地。最终,为发展印度制造业,印度不得不加强对国内产品的保护。

反倾销或反补贴对象的商品也很重要。印度的塑料制品、石油原料、钢铁制品、电子零件等多种商品都成为了反倾销调查的对象,并且对于半成品的措施较成品更多。美国也将钢铁材料作为重要的反倾销调查对象或反补贴调查对象。

另一方面,美国也提出了采取保障措施的要求。家用电器企业惠而浦(Whirlpool)于2017年5月31日向美国ITC提出要求针对三星电子和LG电子的大型家用洗衣机实施保护措施。惠而浦对过去在中国生产后再将商品出口美国的行为确定为倾销手段后,两个企业为逃避关税,开始在越南和泰国生产后再向美国出口,惠而浦认为这种在国家间跳跃(hopping)的“骗术”为美国洗衣机产业带来了损害。保护措施不可针对特定国家,惠而浦要求无论三星电子和LG电子在哪生产,都要采取保护措施。①由于惠而浦的提议,美国商务部认为2013年三星和LG将韩国和墨西哥产的洗衣机向美国进行倾销。随着中国洗衣机进口激增,惠而浦此次以中国产三星和LG洗衣机作为观察对象。美国认为中国产洗衣机也是倾销行为后,韩国制造商将生产基地转向了泰国和越南,再向美国出口。惠而浦于2017年7月认为三星电子和LG在他国进行生产再出口美国的行为是“连续倾销(serial dumping)”,并要求采取保障措施。

美国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新的贸易政策自然给东盟带来了影响。例如,3月末以总统行政命令形式发表的对贸易逆差国家综合报告对象国名单中,越南、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4个东盟国家位列其中,它们也均位于美国贸易逆差前15位。由于三星电子和LG电子的最终生产基地位于泰国和越南,如果美国当局同意了惠而浦的要求,采取保护措施,那么泰国和越南也会受到冲击。②对于该事件,ITC于6月5日决定进行调查,10月经过听证会,预计于12月4日进行最终判决。

四、东盟的应对

(一)东盟对保护主义的立场

东盟已经意识到新保护主义对于东盟来说是巨大的威胁。来自越南的东盟秘书长黎良明(Le Luong Minh)在日本的一次论坛中发表过感叹,“全球化虽然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都被认为是不可逆的趋势,但是过去最坚定的支持者如今面临了威胁,对于与全球价值链有密切关系的地区来说,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威胁不容小觑。英国脱欧在一年前也是无法想象的事情”。

尽管如此,对于世界范围内保护主义的卷土重来,东盟作为一个整体也没有表现出应对姿态。东盟曾经发出过共同的声音,欧洲议会于2017年4月在“关于棕榈油及森林砍伐的决议”中表示,全世界40%的开采原因都在于棕榈油种植园是单一耕作性质,对此,2017年4月在菲律宾召开的东盟峰会主席声明表示,欧洲议会的决议将给东盟棕榈油产业带来负面影响,并对此感到担忧。但是,该主席声明没有涉及反全球化和新保护主义的言论。这也是东盟的实际情况。

如上所述,东盟在共同应对方面有所欠缺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

第一,东盟虽然建立了经济共同体,制定了《东盟宪章》使东盟具有了法律人格,但是东盟并没有像欧盟一样,作为一个经济组织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活动。甚至东盟还没有到达像欧盟一样能够采取共同经济政策实现经济一体化的程度。东盟想要成为一个实体,至少也需要建立关税同盟体制,但是东盟经济共同体仍然停留在自由贸易区阶段。尽管成为了贸易救济措施的对象,也只是个别国家层面的应对。

第二个原因是东盟各个国家的经济状况不同。例如,东盟中只有一部分国家参与了TPP。奥巴马政府在主导TPP的同时也积极劝导多数的东盟国家参与其中。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虽然受到了美国的邀请,但是由于它们期待与参与到美国主导的、更高水平的 FTA中,所以并未参与。与此相对,马来西亚和越南都在国内采取了相应的改革措施,参与到TPP中,它们的主要目的是利用美国市场。

除此之外,成为贸易救济措施对象的东盟企业大多数都是进驻东盟市场的跨国企业,这也是原因之一。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在东盟进行生产活动的跨国企业与其期待与东盟政府进行合作解决问题,还不如依靠自身力量解决问题,因为很大程度上东盟各国政府也无法把握实际情况。上文提及的对三星电子和LG洗衣机实施保障措施就是这种情况。相同的例子还有,欧盟在提供 GSP优惠待遇的同时,不承认在日本、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生产的零部件调配至柬埔寨当地后是柬埔寨制造的零部件。因为,尽管自行车是在柬埔寨制造的,但是生产商大部分为台湾的自行车企业。

由于上述原因,东盟很难共同应对保护主义或者反全球化趋势,但是由于东盟的对外依存度很高,所以也不得不积极应对保护主义浪潮和反全球化倾向。东盟可能将继续促进东盟内部经济一体化,推进超越东盟范围的自由化来进行应对。

(二)促进东盟经济一体化

发达国家的保护主义给东盟成员国的经济造成了一定影响,但是东盟作为一个整体来应对并解决个别情况并不容易。最终,东盟基于原则仍强调区域内经济一体化和自由贸易。东盟于2015年12月建立了东盟经济共同体(AEC),该机制包含了多项内容,其中最核心的是使东盟成为一个市场,一个生产基地。但是,东盟在建立经济共同体强调一体化的同时,并没有将之与应对保护主义或反全球化联系起来。

东盟认为经济一体化是应对反全球化和保护主义的一种措施。2017年4月在菲律宾召开的东盟财政部长投资者研讨会中,菲律宾财政部长卡洛斯·多明戈斯三世(CarlosDominguez 3rd)认为,为应对世界经济的反全球化趋势和部分国家的内向型政策,非常有必要将东盟的经济进行一体化建设。他表示,东盟共有6.5亿人口资源,且年轻人口占大多数,为避免贸易战争,避免保护主义性政策(a trade war or a protectionist policy)的冲击,有必要将东盟区域内的资源共享。

经济一体化带来了一系列连锁反应。由于市场进行了整合,跨国企业可以进行新的投资。在东盟大多数国家拥有项目工程的企业,将这些项目整合可以扩大其经济规模,也可以在零部件企业或半成品工程中进行新的投资。目前,打入东盟市场的跨国企业已经开始进行产业再调整或对半成品项目进行新的投资。

但是,东盟经济共同体作为一个市场,在分享一体化成果上多少有所不均。韩国的三星电子或LG电子把在东盟几个国家的TV等家电产品都整合到了越南,以扩大经济规模,但是这与其说是以东盟市场为目标,不如说是主要考虑到更便于从中国调配零部件。

因此,东盟并不满足于目前东盟经济共同体的水平,并制定了AEC2025蓝图,该蓝图对现有的2015年蓝图中不完善的领域进行了补充,为创造出更具有竞争力的地区,东盟重新制定了多种计划,以前有关均衡发展领域的计划不过是培养中小企业和IAI,现在主要包括扩大公共和民间的合作,培养私营部门以及吸引推进经济一体化建设重要人物的参与。并且,将势力较弱或分散在不同地方、性质类似的领域相整合,加强它们之间的联系,推进部门间的合作。

表9 AEC2015年蓝图与2025年蓝图对比

以 AEC2025蓝图的主要内容为基础,东盟也正在积极制定计划(Master Plan on ASEAN Connectivity (MPAC) 2025)、IAI Work Plan III 2016-2020),强化东盟国家之间的联系。

(三)东盟与域外的合作

对于东盟来说,重大挑战是一些贸易政策依赖于双边体制,而不是发达国家反全球化的多边贸易体制。特别是,美国退出了其主导的TPP后,东盟4个成员国家的立场也有所变化,例如,作为TPP初始成员国的文莱和新加坡,其经济规模较小,资源贫乏,虽然对于美国市场的依存度不高,但是从开放国家角度来看,TPP的象征性意义很大。

与此相对,越南和马来西亚对于 TPP的期待值很高。马来西亚对华出口依赖程度较高,其半导体被认为是重点产业,以此为中心的电子产业与美国的资本和技术有密切的关系。在劳动密集型制品上,越南是在美国市场上与中国展开竞争的代表国家,但越南参与TPP,却为其石油产业创造了划时代的机会。

美国退出后,以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为中心的11个国家计划持续推进TPP,但是在这一点上,越南和马来西亚等国家表示出了不同的立场。例如,根据路透社的报道,2017年8月末,在澳大利亚悉尼召开的TPP第十一次会议上,越南表示有必要在IP和劳动权问题上进行修正。

由于马来西亚腐败问题,在政府不得民心、美国退出的情况下,马来西亚很难继续推进实施TPP的相关内容。对此,马来西亚国际贸易及工业部部长慕斯达法(Mustapa)曾多次提出,美国退出后TPP将面临“瘫痪”。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并没有期待美国何时会重返TPP,虽然马来西亚在一定程度上规划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但仍要进行再次协商。越南总理阮春福(Nguyen Xuan Phuc)也于6月5日在接受日本媒体采访时表示,越南有计划开展TPP的再协商工作,这需要各方的理解,加强协调与合作。

参与 TPP的东盟国家对于美国退出这一事实非常失望。对此东盟秘书长黎良明曾强调,东盟将继续融入全球化、自由贸易和开放性区域主义的浪潮。他在2017年6月日本经济新闻社主办的国际交流会议“亚洲的未来”上表示,潮流正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方向相反,所以现在东盟就像开放性区域主义的“信号灯”。他还称东盟于2011年提议建立的RCEP是一个现代化综合、高质量的协议,是一个互惠互利的协议。如果成功,RCEP将成为占据世界一半人口、全球年生产总值三分之一的巨大贸易板块。

RCEP形式上是将目前东盟签订的5个ASEAN+1的FTA进行整合,形成一个FTA。最初的参与国家决定于2015年完成协商,但是未能实现,因此延长一年至2016年底,但就目前的情况来说,也已经超过了时间期限。印度没有在工业产品开放上表示出明确态度,一部分东盟国家对于包括知识产权在内的服务产业仍存忧虑,这都成为了协商一再延迟的原因。东盟期待推进RCEP的进程还没有具体开始实施。

东盟预计将超越RCEP层面,与FTA对象国家或地区构筑更紧密的关系。东盟与中国香港进行了FTA的协商,预计于2017年内完成,并且东盟也在准备与欧盟进行FTA协商。东盟与欧盟虽然在2007年就FTA事项进行了相关讨论,但是随后就中断了。对于包括缅甸在内的东盟,欧盟一直对协商犹豫不决,因为欧盟对于东盟各个国家不同的情况进行了考虑,最终无法推进协商。欧盟没有与东盟整体进行 FTA的协商,而是与个别国家进行了双边FTA的协商,例如越南和新加坡等。

五、结语

东盟的“领头”国家于20世纪80年代后开始实施出口主导工业化战略,实现了快速发展。在这一过程中,“领头”国家的对外依存度有所升高,外部经济条件的快速变化也给东盟经济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泰国、印度尼西亚等于20世纪90年代末经历了外汇危机也是由于对外依存度较高的原因。外汇危机后,东盟虽然对内需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进行了讨论,但是经济结构在短期内很难改变。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又给东盟经济造成了一次冲击,当时由于危机,不仅出口快速停滞,危机后,世界范围内出现的保护主义和反全球化行为也给东盟带来了负面影响。

如果从世界经济层面来评价,东盟作为以跨国企业为中心的装配制造业生产基地,主要供应中级或标准化产品,而不是高精尖产品。因此,如果世界经济不景气,在发达国家市场或竞争国家,东盟产品很有可能被限制进口。如上所述,东盟已经成为了美国、印度实施贸易救济措施的重要对象。并且,越南、马来西亚等一部分国家由于与美国形成了巨大的贸易收支顺差,也成为了观察的对象。特别是特朗普政府宣布美国从TPP退出后,使得以美国市场为目标加入TPP的越南和马来西亚也陷入了窘境。

如此,保护主义浪潮虽然给东盟带来了负面影响,但是东盟作为一个经济板块并没有采取妥当的方法来共同应对。东盟虽然被称为经济共同体,但是由于东盟是以自由贸易区为基础而不是基于关税同盟建立起来的,所以不能实施共同的对外政策。并且,就像有个别国家参与了TPP,关于对外经济问题,东盟国家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另一个问题是,东盟的制造业大部分由跨国企业经营。例如,在美国市场被视为存在问题的三星电子和 LG电子的家电产品或欧盟认为存在问题的柬埔寨自行车产业都是跨国企业产品。从这一点来看,东盟能够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

由于共同应对保护主义浪潮存在一定困难,东盟最终不得不从更宏观的角度进行应对。首先,东盟要致力于进一步深入发展东盟经济共同体建设。东盟经济共同体期待进一步吸引外商投资,提高企业效率使东盟经济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为此,东盟正努力强化东盟国家间的相互联系,为完善各自基础设施的建设,积极寻求发达国家的援助。

并且,东盟也在努力加强对外经济合作。首先,东盟开始重点关注在东盟主导下协商,但并没有后续推动力量的RCEP协商工作。东盟和协商伙伴虽然已经达成协议于2015年末完成RCEP协商工作,但也未能实现,这足以让世界怀疑东盟的团结及其影响力。因此,东盟认为完成RCEP协商工作是最重要的课题之一。

除此之外,东盟也在准备与欧盟进行 FTA协商。目前,欧盟对于东盟的商品没有表现出强烈的保护主义倾向。欧盟是世界最重要的经济区之一,在构建世界经济秩序上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东盟认为如果能与欧盟缔结 FTA协定,不仅能够使市场拓展至欧盟,也能有助于减缓整个世界范围内保护主义浪潮兴起的步伐。

猜你喜欢

保护主义马来西亚越南
读图
越南Vedana餐厅
有你在可真好呀
WTO规则的缺陷和贸易保护主义新特点
越南百里“银滩”
新马来西亚十大必买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新贸易保护主义研究
闺蜜之旅 游走马来西亚
“凯萨娜”侵袭越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