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物核心素养对生物教学薄弱点的思考

2018-06-28郭思雨

考试周刊 2018年57期
关键词:社会责任科学性

摘要: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四方面,在以往的教学中前三点教材都有明确地设置模块进行落实,但对于社会责任这一点,只有隐性的渗透,落实性不强,所以本文针对落实社会责任素养,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生物核心素养;社会责任;科学性

2014年4月,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后,核心素养成为我国课程、教学领域的热点研究内容和重要依据。生物学科也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应对本学科的核心素养——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

一、 生物学科对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素养在教学中的落实

生物学科作为一门以研究生命现象为基础的学科,本身它的生命观念是十分强烈的,处处知识都与生命相关联。如细胞分化就解释了人不同器官的由来,密切将生物知识与人的生命联系起来。在于对知识的学习中,每一个知识的学习其实都是在一步步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如DNA的结构模型就在培养学生的模型与建模思维。实验课程作为生物课程必不可少的环节,其中的探究性实验也为“科学探究”素养的落实给予有力支撑,如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通过一系列的步骤探究出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二、 生物教學中的薄弱点——社会责任素养

生物教学中对于核心素养的达成最为薄弱之处是“社会责任”素养,因为社会责任不是简单的知识目标,它更偏重于情感方面的达成,想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就不能像传授知识一样平铺直叙,它需要一个逐步的过程,逐渐渗透才能帮助学生树立起社会责任的核心素养。

三、 培养社会责任素养的必要性

生物核心素养的社会责任是指基于生物学的认识,参与个人与社会事务的讨论,做出理性的解释和判断,尝试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的担当和能力。社会责任素养的提出,进一步体现出了教学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特点,不仅要求学生拥有扎实的知识、学习的能力、操作能力,对于学生的道德观念也增加了更多的关注。

现代社会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引发人深思。在教学开始之初就把德育作为我们教育目的及内容之一,说明它落实的还不够或者说在越来越重视知识选拔的今日,德育已经慢慢退居后位。所以,在社会当代现状下,教育又进一步的重视起德育的教育,社会责任素养也包含德育的方面。因此,教育又通过各个学科的渗透帮助学生树立起社会责任的观念,如生物学科。

四、 社会责任素养的落实建议

以核心素养作为大方向,为课程标准为具体指向,生物教师在上课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通过对社会责任概念的解读,可以从环境保护、珍爱生命、社会热点议题讨论、生产生活中问题解决等四个方面内容帮助学生树立社会责任的素养。

(一) 环境保护

必修三的主题便是环境与稳态,其中涉及了濒危物种的保护措施,而对此部分,教师也可以播放相关的视频,使学生感受到生物多样的美好,自然界多种多样的绚丽,从而自发地形成保护动物的意识,那么关于此部分的知识就迎刃而解了,从而也达成了社会责任中环境保护的目标。

(二) 珍爱生命

必修二的主题便是遗传与进化,在开始部分从分子水平上讲解生命,学生不仅从更深层意义上了解了生命的组成,同时也可以建立起珍爱生命的情感。如其中的伴性遗传、人类的遗传病等内容,可通过遗传咨询、产前诊断等,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介绍科学前沿进展,如人类的基因组计划将帮助人类认识自身生老病死的遗传秘密,使人类更好地把握自己的命运。

(三) 社会热点议题讨论

随着多媒体的发达,微信公众号、论坛、微博等平台的应用愈加广泛,随之也出现了很多“伪科学”,比如碘盐防辐射、微波食品致癌、转基因食品导致生育能力下降等,作为以科学性为主的生物学科,对此类新闻进行辟谣责无旁贷。教师可以在课上时向学生介绍相关新闻,以小组讨论、辩论等多种形式,使学生通过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对其进行解释。在生活中,针对此类新闻,就可以帮助身边人树立科学的观念,不轻信传言。

(四) 生产生活中问题的解决

选修一现代生物实践就将生物知识与生活中的现象紧密地联结在了一起。比如果酒与果醋的制造、泡菜的制作、加酶洗衣粉的应用等等,学校可以开设相关实验,让学生亲手进行操作,这样不仅可以将生物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还会让学生在看到自己制成品时获得成就感。

五、 对其他途径落实社会责任素养的思考

对社会责任素养的落实的主阵地是课堂,但仅凭教师在课堂上落实课本知识是完全不够的,所以我们还要从其他途径对社会责任进行落实。

(一) 学校资源库

学校除了课堂之外,还应建立信息资源库,可以供学生获取信息。教师可以在学校资源库下载所需的课程资源,避免了网上资源质量不高、适用性不强等问题。

(二) 社区资源

对于学生而言,社区是其成长、生活的基本场所,社区所蕴含的自然、社会和人文资源,可作为学生学习的富饶领域。倘若教师能够有效利用社区资源,则可以使教学内容超越学校的限制,进一步贴近学习者的生活经验,从而实现将知识、技能与情意的教学与真实问题情境有效结合。

(三) 网络信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达,微信公众平台、网课等多种形式的学习已悄然进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如果可以有权威科学的网络平台帮助学生学习,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素养。

参考文献:

[1]邓鹏.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中“社会责任”的思考与落实[J].中学生物学教学,2017(7):69-70.

[2]易兴无.以“培养社会责任”为指向的高中生物主题教学研究[J].教师教育,2017(9):75-76.

[3]吴支奎.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改进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17(3):23-24.

作者简介:郭思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尔滨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猜你喜欢

社会责任科学性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论《中华通韵》15韵部的科学性
说话写句要注意科学性
浅谈大众传媒社会责任的缺失
论社会责任和企业发展的关系
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研究
《新闻晨报》:如何不跟着某些“网红”玩“反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