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野下我国初中地理“问题探究”的实践与反思本
2018-06-28郑峰
摘要:在地理教学中运用“问题探究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可以使学生指导自己合理规划学习和开展调查活动,锻炼人际交往能力,学会欣赏不同小组成员所表达的各种见解和观点。笔者基于对新加坡“主题探究法”与国内一线教学进行比较,尝试通过问题将地理核心素养渗透到初中地理教学中,强化高效地理教学,落实“立德树人”目标。
关键词:问题探究法;初中地理;立德树人
一、 什么是问题探究法?有何特点?
问题探究法是通过教师精心准备,在课堂上通过问题导入,学生通过阅读和思考,小组讨论、分析、归纳,教师总结、补充说明等环节,主动获取地理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活动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踊跃回答,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 问题探究法在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的实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问题探究法最大的特点就是让学生首先对地理问题产生兴趣,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然后,通过地理案例,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并联系生活,发现生活中的地理问题,进一步思考地理问题及解决措施。
新加坡中学地理教学大纲中主要有六个问题,例如:探讨热带雨林的问题:“我们怎样才能拯救热带雨林?”探讨能源问题:“我们如何避免出现能源危机?”使用问题框架能够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广度和深度去理解每一个问题。每一个问题都采用五步骤指导学生系统学习,即问题是什么?世界哪一部分受到这一问题影响?为什么问题会在那里?这些问题怎么影响人文和自然环境?如何去管理这些问题?例如:水资源问题,新加坡地理教材是这样问的:
问题:水资源供应——我们水龙头会干涸吗?
1什么是水资源短缺?
2哪些地区面临水资源短缺?为什么会发生水资源短缺?
3水资源短缺如何影响人类和国家?
4新加坡如何避免水资源短缺?
农村中学的教学设备比较落后,学生的知识面比较窄,对于问题的理解能力差异大,问题探究法的实践难度更大。笔者结合农村的特点,利用当地的资源,将教材“问题”更换为学生身边的类似问题来进行教学,或者增加新的案例问题,贴近生活。例如:水资源問题本人是这么问的:
问题:水资源——我们自来水从哪里来?
1什么是水资源短缺?漳州缺水吗?
2我国哪些地区缺水严重?为什么会发生缺水?
3缺水如何影响人类和国家?(结合中东、非洲以及大城市)
4我国如何避免水资源短缺?
这一系列的问题,它改变地理教学中单一的信息记忆模式,转向对多种来源信息的理解、提取和应用,构建新知识和理解力。学生通过学习探究,审视自己的思维、情感和活动并成为自我反思者。基于这样一种学习思路,学生在学习地理时,会更加关注社会和生活,培养学生节水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最终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三、 问题探究法实施中问题和思考
(一) 问题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个好的问题,可能就是开发学生潜力的金钥匙。教学中一方面提问太多,另一方面许多问题又太简单,缺乏趣味性、灵活性、探究性,不足以激发学生思维的兴趣,问题探究变成满堂问,课堂教学就是满堂灌。针对农村中学的环境和学生特点,设计的问题一定要有针对性,紧紧围绕探究的重点内容,既有探究性又不偏不怪,既要少而精又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提高教学的时效性。
(二) 问题要与时俱进,紧扣时政内容
随着信息的发展,现在发生的国内外大事都能及时传遍世界各地。身为地理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了解时事,及时引进课堂,辅助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如:马克龙当选法国总统、中印边境对峙事件等,把新鲜的时政问题及时融合到地理课堂中去。根据时代发展推陈出新,与时俱进,紧扣时政,让学生了解其发生的地点来加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引导学生明白富国、强国的愿望。通过时政教育这个“窗口”,让学生了解国家、社会、世界,提升时政素养,储备思想政治觉悟,为我们的未来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育人功能不可低估。
(三) 问题讨论的时间要合理
在问题探究设计中,应该设计一些思考和讨论的时间,让学生通过合作和讨论,提取有效信息,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便得出正确的结论。但在实际解决问题时,我们往往容易忽视学生必要的思考时间。实际上学生有一定的思考时间,才能对教学情境所展现的整个问题,涉及的知识和方法,对自己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运用知识和方法的过程,做出必要的反思,调整原有的认知结构,形成新的认知体系,从而达到知识和能力的升华。
通过比较笔者发现,随着时代变迁、多元的世界文化要求当代学生应当掌握的是能力而非简单的知识堆砌。通过引入新加坡的问题探究法,加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小组分析、语言组织锻炼,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求知欲,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探究环境。这些反思相信有利于我国进一步深入立德树人的思考。
参考文献:
[1]新加坡教育部,丁尧清,杨青,戴荣耀等翻译.2014年初中地理教学大纲,2016.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作者简介:
郑峰,福建省龙海市,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市龙海八中。